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来西亚一位报刊的专栏主持人,在回答读者的有关问讯时撰文,列出了马国内主流报刊不会刊登的内容。 1.任何与马来人特权有关,正如马宪法所列明的课题都忌提起,报道或在公众场合谈论上述课题,都可以在煽动法令下构成罪名。即使国会也不能讨论马来人特权课题。  相似文献   

2.
一些国名和地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叫法。一家都市报2006年初发过一篇《1936年中国足球队远征记》,并被多家报刊摘编或转载。该文写道,“……去西贡、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后来又上缅甸及印度……”且不说把西贡这个城市与其他国家并列不妥,更重要的是1936年尚无“马来西亚”这个国名,这里所说的“马来西亚”,应是“马来亚”,当时是英国的殖民地。  相似文献   

3.
“顾客是上帝”,这是商界颇有影响的口号。现在,报刊界也流行着一种提法:“满足读者需求”。办报刊,是给读者看的,必须充分考虑读者的需求,否则便无法在读者中立足、在群众中生根。但是,“满足读者需求”这一提法,由于过于简单和抽象,有时也会成为“迎合读者需求”的别名。而“迎合”,在当前,已经成为一些报刊,尤其是充斥街头的不健康小报和刊物的一种倾向。因此,对“满足读者需求”作一点辨析,也许是有益的。读者需求,有正  相似文献   

4.
1992年10月26日,“亚太地区报刊与科技和社会发展研讨会”在北京开幕。来自中、美、英、法、德、澳、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和台湾、香港等地区的近200名代表出席。本届大会主席周光召在会上首先作题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的开幕词。他说:“这项会议的宗旨是讨论报刊在促进亚太地区的科技  相似文献   

5.
在报刊经营过程中,说到成本,我们通常指的是从办报办刊人角度出发考虑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而对读者方面的成本问题考虑得相对较少。而实际上,读者购买或阅读报刊的成本因素直接影响着报刊的发行量,左右着报刊的命脉。除了读者所付出的显而易见的成本——报刊的定价外,还有两个隐性成本——阅读成本和交易成本值得报刊经营者加以重视。一、读者的“隐性”阅读成本读者是上帝。报刊经营者一定要好好研究读者的需要和欲求。读者除了要求所购买的东西物美价廉外,还有一些相对容易被忽视的需求,阅读报刊时所花的“隐性”成本就是其中最关键要素…  相似文献   

6.
提起李尚志,中国新闻界的同仁和许多读者都不会陌生。这位被誉为“中国政坛摄影师”的新华社高级记者,曾第一个报道全国人代会上有代表投弃权票,第一个以第二人称写消息,第一个把毛泽东写成“人”而不是“神”,……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报刊的读者都曾读过李尚志的作品。 应本刊之邀,李尚志同志将陆续撰文,回忆他担任党中央和国家重大新闻报道的专职记者期间的采访故事,冠名以《中南海采访漫忆》专栏,在本刊连载。青年新闻工作者们可以从中学习这位名记者的采访作风和艺术,读者也可以了解一些鲜为人知的新闻内幕。  相似文献   

7.
世界上任何一台联网或拨号上网的计算机,只要键入http://www.xinhua.org,http://cww.com或http://www.china.com中的任何一个,就可以进入因特网新华社网站,获得更快更多的新闻、更详更全的资料。 一、上网先看“新华社快讯” 新华社快讯是新华社为网络用户免费提供浏览阅读的快讯新闻。快讯每天播发国内、国际新闻80条,有信息量大、时效快、短而精的特点。内容涵盖国内、国际重大新闻和重要地方新闻、台港澳新闻。快讯从每天清晨9时至深夜23时不间断发稿,重要新闻随到随发。通过新华社网站读者可在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信息,而不必要等到晚上的电视新闻和第二天的报纸新闻。快讯是网络用户了解世界、认识中国的第一窗口。 为方便读者查阅,主页上还设有免费的“热点关注”和“报刊要闻”栏目,及时报道当天新华社热点新闻和国内主要报刊的重要新闻。  相似文献   

8.
境外中文报刊系指祖国大陆以外地区,以中文形式出版的报纸刊物。我国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即将回归的澳门是境外中文报刊的主要出版地区。华人占有较大比例的新加坡、马来西亚以及其它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出版有一定数量的中文报刊。欧美国家也有少量的中文报刊出版。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的政治经济与世界的联系越来越密不可分,一方面,境外中文报刊媒体都加强了对蓬勃发展中的祖国大陆的关注与报导:另一方面,中国的改革与发展也需要充分吸收利用外界的一切先进经验,遵循国际惯例、掌握世界动态、顺乎国际潮流。因而,境外中文报刊…  相似文献   

9.
龙年之春“两会”,以其开放,民主、求实的精神,轰动一时,瞩目中外。与此相应的是,各大报刊对“两会”的议政活动,作了充分的报道,其坦率程度令人刮目。路透社说:“中国官方机构发表了全国人大代表对政府提出的批评意见,感到吃惊的西方外交官说:‘过去我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直言不讳的讲话。’”联邦德国《法兰克福评论》说:“这次人代会的特点不仅是有大量批评意见,而且还有中国报刊对它的报道方式”,中国报刊“通过人民代表为自己扩大了活动余地”。我国读者也发现,“两会”期间的报纸有看头了。不但会上谁谁谁怎么说,第二天能在报纸上见到;就连会下老百姓怎么说,甚至说的一些不中听的话,也能在报纸上看到,这是过去很难设想的。  相似文献   

10.
(一) 新华社除了向全国、全世界报刊发布文字新闻外,同时也向全国、全世界报刊发布新闻照片。“文图并茂”是现代报刊所引为自豪和努力争取实现的方向;因为,千百万读者不仅需要从报刊上读到自己所关心的新闻,而且还希望从新闻照片中,目睹到自己所  相似文献   

11.
创新到永远     
新闻姓“新”。每天有成千上万份报刊发布着各类新闻,如何从无边的报刊之海中一跃而出,“抓”住读者,让他一见就不忍释手?这需要一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功夫,需要时时创新的意识。立意新。新华社社长郭超人曾说:“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的,而你想不到做不到,就当不了记者;大多数人能想到能做到,而你也能想到能做到,可以当记者,但不一定是好记者;唯有大多数人想不到做不到,而你能想到能做到,那么你就能当一个好记者。”当独树一帜的思维导向、主题  相似文献   

12.
马来西亚报纸电视一瞥鹿舫对马来西亚报业管理的感知今年3月19日,我作为中国新闻代表团的一员,随团访问了马来西亚。马来西亚被国际经济界称为直追亚洲“四小龙”的东南亚之虎。经济高速发展,国民富而思文,使马来西亚的报纸自本世纪80年代后期至今二直在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3.
在揪心和不安中等待许多天后,我们才知道,实际上,飞机失联不到48小时,国际海事卫星组织已得出了MH370飞往南北走廊的最初推测;飞机失联后4天,马来西亚政府已收到了关于MH370方位调查的初步分析报告。而直到第7天,所有搜救队伍在越南领海徒劳地搜了一周后,马来西亚政府才宣布了这一切。以至于此次马来西亚总理“第一时间”宣布的“飞机坠毁南印度洋”消息时,引来的却是一片质疑和更大的不满。  相似文献   

14.
王哲 《传媒观察》2005,(1):58-59
当今时代,报业市场群雄逐鹿,竞争激烈,各报在新闻资源、新闻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已趋向白热化,地方报纸面临着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冲击,苏南某市中央报刊、新华社和省级报业集团所办的子报、都市报和晚报的日发行量超过20万份,而当地日报、晚报日发行量的总和只有15万份。一时间,为了争夺读者、广告,地方报纸积极应战,以前所未有的力度进行改、扩版。但是地方报纸在步入“厚报时代”的过程中,有一种倾向值得引起注意———一些地方报纸走进了“雷同化”的误区。表现之一:报纸的版式“千报一面”。这一现…  相似文献   

15.
有的报刊常常是一条消息刚发表,否定该消息的消息便接踵而来。如有的报刊先登出“中央已不再建立第三梯队”的消息,后来又说这是“误传”;更有甚者,有的报刊竟把一位健在的知名人物说成已作“千古”,不少报刊还争相转载。如此“肯定——否定”,真真假假,弄得读者晕头转向,不知信谁的好。这样势必会引起人们对报刊的不信任感。  相似文献   

16.
9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报刊纷纷脱下旧装着上新颜,只要你稍作留意,便不难发现,如今的报刊变得青春焕发、光彩照人了。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一些杂志还在以“封面铜版纸印刷”诱惑读者,而报纸则以“激光照排”、“套红印刷”来取悦读者。然而时过境迁,短短的几年时间,报刊无论是外在质量还是内在质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报刊改革已逐步向出版形式方面飞速挺进。近两年来,彩报、杂志型报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一些期刊也开始冲破16开的传统。  相似文献   

17.
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最近出版了中国著名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马来文译本。这是马来西亚国家语文出版局在两国文学交流工作中为本国读者所做的又一贡献。前此,马来西亚国家语文  相似文献   

18.
国际新闻圈     
马来西亚总理号召抵制西方媒介影响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穆罕默德二月二十二日说,马来西亚的新闻媒介应该联合使用它们的人力物力,向国外派驻记者,以抵制西方媒介传播的殖民化思想。马哈蒂尔在马来西亚新闻学院说:「尽管  相似文献   

19.
贴近读者,在诸多媒体不再是单纯的口号,已演化为决策意识与报刊行为。一些有影响的新闻媒体之所以能在品位上有明显的提升、在受众市场上有较大的拓展,一个重要因由是它们对读者已做到真正意义上的贴近。 真正意义上的贴近,要求深入到心理沟通的层面。心理沟通是以媒体为一方、受众群体为一方,在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等心理范畴的信息流动。报刊在“打动读者”的动态过程中,心理信息同步流向读者;读者又以对报刊的一定兴趣与情感。作着“打动程度”的心理信息返还,两端构成了“刺激──反馈”的心理信息完整回路。平民百姓是报刊…  相似文献   

20.
由于本人爱好新闻写作的缘故,近年来,相继同一些报刊编辑交上了朋友,对他们工作的甘苦和心愿也略知一二。人们常说,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我说,编辑也可以同教师相提并论,只不过是他们耕耘劳作的对象不同罢了。当一张报纸、一本刊物奉献到读者面前时,不知倾注了编辑同志多少汗水和心血。自然,报纸、刊物受到读者好评时,编辑也感到莫大的快慰。不少编辑为了拼好一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