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以农业技术体系为基础的社会生存,现代(西方)教育是以工业技术体系为基础的技术生存,而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教育应是教人学会生态生存,这是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相似文献   

2.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3.
文化传统的预制性与公民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传统潜在地影响着一定社会人们的生存样式和思维方式,具有深刻的预制性功能;所谓文化传统的预制性,是指特定的文化传统对现实的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而显现的潜在、先在和先天的制约性和影响特性。这种文化传统的预制性可从根源性、特殊性和生存性的角度去理解,公民教育的定位必须考虑以此为前提。  相似文献   

4.
“学会生存”是始于七十年代的国际教育思潮,其主旨是培养年轻一代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强调了教育必须满足社会需求。日本今日的教育既保留了东方国家重基础、重训练的教育传统,又吸收了西方国家重个性、重自主性的教育传统。  相似文献   

5.
教育是一种传授人的经验知识、改善人的生存手段、提高人的生存质量、明确人的生存目的的自我活动。不同时代不同民族的教育都有科学、社会和人文三种知识学科门类,但由于强调的重点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特色,如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强调的是道德和审美,以人文教育为主,而对科学教育不够重视。西方现代教育则以科学教育为主,导致道德教育衰落。现代中国的教育理应本着人学生存论的理念,做到西方教育模式与中国传统教育模式的结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互补。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甘南夏河县一个体传统藏医诊所近2个月的观察访谈记录,分析藏族传统医学在当下社会中的生存状况,研究传统藏族医学在当地社会承担着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对藏族传统医学教育与文化传承方式、难以为继的生存状态以及随之而来医学道德文化的丧失现象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7.
WTO与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以及社会生存与发展竞争的加剧,人类将步入知识经济全球化的新时代,而加入WTO使我国融入了这一发展过程中。全球化的到来要求对中国现行的高等职业教育观念进行现代化改革。由于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不能为未来的人才提供及时优质的培训,因而必须将目前建立在培养百科知识型学生基础上的传统教育思想(也称“支持型教育”)转变为以四个原则为基础的21世纪新的教育理念,即学会认知、学会动手、学会生存和学会共同生存(也称“发展型教育”)。下面就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作一具体分析。一、高等…  相似文献   

8.
邱程 《职教通讯》2018,(6):71-74
生存教育包括生存意识教育、生存技能教育、生存价值教育,提高生存能力,是人类面对高速发展的社会和复杂的社会环境,对自身提出的最基本要求。要提高生存能力,实现教育的工具职能和发展职能,就必须实施生存教育。生存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加速个体实现社会化进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生存理论和全面发展学说、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陶行知的生活教育观为实施生存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
栾亚辉 《考试周刊》2011,(10):223-224
传统教育与个性化教育应该在中国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互相融合。传统教育是"对人的社会责任能力教育";个性化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指对人进行形而上的精神追求,对人进行自我省视能力与品格、超越现象世界的想象力、终极关怀、生存信仰和生活信念的培养。因此,教育之出发点不能忽视和偏废任何一面。  相似文献   

10.
王芳 《成人教育》2014,(1):34-36
终身学习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股十分强劲的教育思潮。在知识经济体制下,以学校教育为主的传统教育和学习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人类社会的变革,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终身学习不仅是个人生存的要求,而且关系到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老年教育以传统养生为主,对老年群体的生命时间和生存延续较为关注,忽视了作为教育主体的老年人内在生命价值。本文倡导老年教育中自然生命教育、精神生命教育和社会生命教育的复归,将长寿与健康相联系,将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融为一体。在以教育养老的同时,积极唤醒老年人的生命意识,激发生命活力与潜能,全面提升老年人的生命质量,引领他们安度完满、幸福的晚年。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与教育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的民族文化在不同民族的生存发展和民族社会的演化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工具性功能,同时,它也在伴随着民族生存发展条件与需要和民族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地积累和进化着。当民族文化的新质积累到临界区度并表现为人类社会从传统形态急剧跃迁到现代形态之际,传统民族文化也就相应地步入现代化时期。本文分析了传统民族文化和现代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及其现代化的方式和途径,探讨了民族文化的现代进化对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和教育现代化对民族文化现代进化的可能作用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特网开始广泛渗入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引起了整个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变化,进而形成了人的另一个生存空间--网络社会。现代人的生存离不开现实社会,也越来越离不开网络社会。可以说,网络社会的出现是人类有史以来生存方式上一次巨大的变革,这一巨大的变革,必然对传统的教育提出全方位的挑战。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具有了新的特征,这一切都呼唤着  相似文献   

14.
哈尼族家庭内成年人对晚辈都有教育的义务,孩子通过社会道德教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社会性别意识;基于性别的劳动分工教育使他们获得了生存的必要知识技术,同时也接受了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分工。而宗教教育则通过一系列宗教祭祀、人生礼仪等巩固和强化着已形成的社会性别观念。  相似文献   

15.
论教师生存方式及其现代转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师生存方式的转型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题中之义。由于传统文化的制约和教育传统的影响,教师在日常教学生活中,经验消解了理性,重复消解了创新,从众消解了个性,处于一种自在自发生存状态。只有凭借文化启蒙、制度规范、自我反思以及社会评价的转变,教师才能实现由自在自发转向自由自觉的理性化、创造性和个性化生存。  相似文献   

16.
信息化社会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存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对传统教育带来的深刻变革前所未有,教育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具有了新特征,传统教师角色正遭遇挑战,身为教师的我们不能不思考在信息社会中自己的角色定位,及时进行更深层次上的转换。教师角色的转换,意味着教师的功能将更加凸显,教师原有的角色将不断地被解构、被消除、被更换而整合为新角色。一、信息时代的教育信息社会促使传统的继承式教育向创新式教育转变。传统教育是一种继承式的教育,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习前人积累下来的知识经验和历史上已经确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世界性的教育思潮,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整合性、个性化和多样化的 特点。根据终身教育的特点,要求学校教育要引导学生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学会认 识,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重新建构适应学习化社会的未来教育。  相似文献   

18.
女性的生存与发展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现实社会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却严重阻碍着女性的发展。究其根源,主要是现在社会上存在的男孩偏好现象,这种现象的原因既有传统中国政治上男性的统治地位,又有传统的"三从四德"的性别观念与传统教育的性别偏见。要解决性别歧视问题,必须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切实优化女性生存发展的经济环境,着力转变传统的核心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最近三十年的发展,土地、天空、河流、海洋、地上、地下,社会、人,精神、文化、道德、教育等大分野,社会经济已经形成了高山与大海,而人的精神却在谷底,皆为生存而生存.教育从波澜壮阔的社会实践跌落在没有教育精神的学校考试的阴霾中,学生和老师都是考试动物,和教育没有关系.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精神是人的改造和社会改造,社会是伦理学的,当下的教育精神则以理解为叫嚣,社会是社会学的.政治伦理已成为社会的精神,也是规定教育精神的形而上,教育仍然陷于传统的政(治)教(育)合一牢笼.这几十年甚至不能积淀出教育观念,教育失去了对知识的忠诚,失去了儿童青少年.社会文明的断裂与塌陷,使教育要还原其精神: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相似文献   

20.
生存心态是实践活动的“强有力的生成机制”.学校教育角色化有其广泛而深刻的生存心态根源.教育行动者的生存心态是教育场域中导致学校教育角色化的直接生存心态根源,社会行动者的生存心态是导致学校教育角色化问题的深层社会生存心态根源,国家的生存心态与教育价值取向是导致学校教育角色化的终极生存心态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