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毅 《钓鱼》2009,(19):22-23
河道中“台钓”浮漂的选择,河道区别于池钓的最大特征,就是有流水的存在。浮漂的选择上一般都是以中长漂身的10—13目长硬尾、长碳脚浮漂为主。在一些小鱼特别多的场合,预备一只三等分造型的软尾漂也是可以的。若是在河道的支流,封闭的闸口等处垂钓,由于没有水流的关系,也大可参照自己平时池钓的喜好选择和调整浮漂。流水中的浮漂不宜调的过于灵敏,较低的目差,甚至是调几目钓几目都是可行的。原因是野河中的鱼类基本上都是生口色,即便因为天气或是水情等原因,遇到轻口的鱼讯时,浮漂正常的调钓信号巾,会很清晰,这是与池钓的不同之处。  相似文献   

2.
刘定龙 《钓鱼》2008,(23):26-27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相似文献   

3.
任志新 《钓鱼》2004,(10):19-19
悬坠底钓时,钓着钓着,鱼溧自动高出一目二目,也就是自动“长”目。初学者也许不太相信,认为这可能吗?而老钓手碰到这种情况也会疑惑不解。笔者近来在一次收获颇为不错的冬钓中,就遇到了这种情况。通过分析和实践,找到了鱼漂自动“长”目的真正原因,且作出了正确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文风 《钓鱼》2007,(9X):16-17
悬坠钓法(台钓)中,线组的搭配至为重要,而其中浮漂的调校又是重中之重。在浮漂调校过程中,要区分调目和钓目。通常所说的“调4钓2”,指的是将浮漂 在空钩无饵的状态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4目的位置,具体施钓时,浮漂调整到露出水面以上2目。所谓的“灵与钝”,就是根据施钓时的具体水情和鱼情,通过对调目和钓目的改变,达到最佳的垂钓状态。[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程宁 《中国钓鱼》2001,(5):23-25
在了解了浮漂的调钓原理后,还需要了解浮漂的选用依据。如果选用错了浮漂,即使调钓得正确,也照样钓不好。短身短尖子浮漂:适合于钓“水皮儿”(接近水面的浮鱼)。这种漂立身快,饵下沉的幅度小,便于游速较慢的鱼跟饵。粗短身硬长尖子浮漂:它立身快,适合捕捉中上层鱼讯。钓生口浮鱼时,丢鱼少。  相似文献   

6.
何蔚蓝 《钓鱼》2012,(20):10-11
悬浮的调钓结合 调出浮漂的中心调目与钓目调4钓2是萧春平、廖心阳先生在推广“台钓”时调漂的一个入门方法。有些人就把调4钓2沿用至今。通过多年的发展,大陆也好,台湾也好,大家都在进步。  相似文献   

7.
程宁 《中国钓鱼》2003,(3):17-17
1.钓加速:指专钓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钓加速和钓截杀有相同之处。只是钓截杀一词出现在1996年,当时钓浮还未流行起来。所以说当年所说的钓截杀,是专指钓离底,而如今的钓加速是指从钓离底到钓半水以上,只要是钓鱼中途抢饵,造成浮漂在下沉中出现加速下沉的信号都可以称  相似文献   

8.
史为林 《钓鱼》2013,(4):12-14
曾经争论不休的浮漂的“灵敏点”已经被当今众多的钓法以及所用的各式浮漂而慢慢淡出话题。更多钓手把认定的调目.视为“灵敏点”,这个“灵敏点”是根据鱼情来设定的,而不是浮漂本身、  相似文献   

9.
厉晓明 《钓鱼》2013,(4):15-17
认可一支浮漂的灵敏度,设定调目只是第一步。在施钓的过程中,为了改善鱼讯,要依靠调整钓目来验证浮漂的灵敏度。当调整到有清晰鱼讯时,才能显现出浮漂最佳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0.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11.
蔡健 《中国钓鱼》2004,(11):46-47
两年前程宁先生在《中国钓鱼》上连载《讨论竞技钓鲫法》一文(以下简称《讨论》),文中提出了与流行调钓理论相左的看法,即因为浮漂杆大多为下粗上细,且浮漂受水面张力的影响随示标杆的直径增大而增大。所以,浮漂调的目数越多,受水面张力越大从而越迟钝,浮漂调的目数越少受水面张力越小、越灵敏。  相似文献   

12.
七星立漂     
七.星立漂克服了传统立漂漂目细、看不清楚的缺点,把漂豆均匀地排在漂目上,而且颜色都不一样,十分醒目。在矶钓过程中,即使浮漂离人很远,也能很清楚地观察到浮漂微小的动作。七星立漂漂身采用巴尔杉木材质,浮力大,而且浮漂的每个号都与配重铅号相符,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相似文献   

13.
张炎冰 《钓鱼》2004,(14):32-32
“调4钓2与调5钓2,都是钓2目,是浮标确定了调目,还是根据鱼情设计调目和钓目7”有此疑惑的钓手不在少数。我注意到您在第七届“钓王杯”和第四、第五两届“海狮杯”比赛中钓底用的都是13目长标尖浮标,调4钓2。虽然您的成绩很有说服力,可总是避免不了空竿。请问,空竿率与浮标的调目和钓目是什么关系?  相似文献   

14.
刘定龙 《钓鱼》2009,(4):20-21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  相似文献   

15.
张校 《中国钓鱼》2007,(5):38-38
为提高浮漂的灵敏度(使单位浮力变化相应漂体上下移动的长度大),漂体(膨大部分)上方的漂尾(柱体)制得很细。带来的缺点是浮漂离钓手远了,看不清"目"。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  相似文献   

16.
巨生 《垂钓》2001,(6):11-11
先说手竿钓。草鱼咬钩,浮漂一般先“点动”一下,接着鱼边吞钩边离开窝点。浮漂表现多为先升后沉,动作柔和缓慢,连续沉浮两三次,最后斜向徐徐拖走。若是浅水,则浮漂平斜移动,且持续隐约可见。浮漂沉入4-5目时提竿,时机恰到好处,钩得深、钩得牢。若浮漂点动时或刚下沉1-2目就提竿。  相似文献   

17.
在钓位不变的情况下,长时间垂钓,浮漂的钓目总要有些变化(例如从早晨一直钓到中午)。本来调得很灵的浮漂,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钝,甚至看不清鱼咬钩了,好像窝子里的鱼不见了。有经验的高手,垂钓几个小时后常常要再重新调一下浮调。原因是什么?有些资料介绍,是因为长时间  相似文献   

18.
浮漂及运用     
丁俊 《中国钓鱼》2007,(2):24-24
竞技钓是一种系统化技巧性很强的垂钓活动,它包括钓组的配置、饵料的配制、浮漂的运用及调钓方法。下面就浮漂的运用及调钓方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诸位钓友批评指正。我认为浮漂可分为两大类:定向型浮漂和综合型浮漂。一、定向型浮漂可分为四种:水皮漂、浅层  相似文献   

19.
钟有祥 《中国钓鱼》2003,(11):21-21
我浮漂的感觉,简单而言就是要摸索出当天鱼咬钩的规律,读懂当天浮漂的语言。大凡钓过几次鱼的人都有过这样的感受,同样的调钓目数在前一天钓得不错,第二天照旧就连连空竿;一天之中上午钓得顺手,中午开始那漂就迟钝得体现不出信号。换句话说,浮漂  相似文献   

20.
刘自治 《钓鱼》2009,(3):30-31
综观各类钓鱼书刊杂志上,有关手竿钓鱼提竿时机的文章似乎不多,而且各文中所讲的提竿时机都是不外乎那么几种。除了拉黑漂这种台钓浮漂及七星散漂共同的提竿信号之外,还有一种是专门针对台钓漂的,即漂尾上升一或二目并停止不动时,也即钓二目时漂尾上升到露出三四目时即为提竿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