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世说新语>是非常优秀的文字艺术,深受历代文人墨客的喜爱.就其艺术成就而言,也得到历代大家的高度赞赏.而<世说新培>"历久弥新"的艺术生命力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作品在叙事上的留白艺术.<世说新语>的留白艺术不仅体现了一种厚重大气的文学创作态度,也提供了一种健康美好的文学鉴赏境界.  相似文献   

2.
引用是<世说新语>一种主要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世说新语>引用<诗经>的典故分析,可以看到,作者的用典与他的政治思想、身份地位和个人爱好有关.<世说新语>用各种方式引用<诗经>,使这部志人小说充满了诗意,增强了美感.  相似文献   

3.
<世说新语>对佛道二教的倾赏有所偏倚,道教潜在地表现为一种隐退之势,记载道士事迹及关于道教教义信仰活动的材料在<世说新语>中较少,这同魏晋道教的世俗化和佛教在两晋士人社会的兴盛及其对道教名相实理的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4.
<世说新语>作为汉末魏晋时期众多文献资料汇总的集大成之作,仅仅研究<文学>篇的前半部分从"郑玄在马融门下"起至桓玄"自叹才思转退"65条,就可以具体而微地发掘出这一时期经学衰落转型、玄学方兴未艾和佛学后来居上的学术嬗变轨迹.这样新颖而有限的观察视角,说明<世说新语>文本对于学术思想研究的真实价值还有待进一步开掘.  相似文献   

5.
魏晋风流与《世说新语》的门类设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说新语>集中展示了魏晋风流的丰富内涵.其三十六门对魏晋风流的展现各有侧重,以前五门来看,<德行>倾向老庄的玄远;<言语>侧重表达的机巧;<政事>展示真性情;<文学>突显一种才气;<方正>呈示对儒家基本原则的坚守,并且每门首则对其后内容有着大致的规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支道林是我国佛教史上著名的高僧,他的事迹在<世说新语>和释慧皎<高僧传>中都有记载,然而两书记载有许多不一致处,<高僧传>让我们看到的纯粹是一位带有名士风采的高僧形象,享有崇高的声望,而在<世说新语>里,我们发现他并不是一味飘飘然的,而是一个性情复杂的多面体,名僧加名士的双重身份没有让他泯灭自己的个性,以<世说新语>的记载为主要文本,同时结合<高僧传>中的传记,全面考察高僧支道林的真实性情.  相似文献   

7.
王红利 《文教资料》2008,(18):13-15
魏晋时期,风云际会,不独文学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从文学的自觉到文学批评的兴盛,审美风尚也有着极大的转折和变换,人们从追求功名利禄演变到追求风流自适,从重视人的品行、才能、政绩演变到注重人的仪表风神之美,从崇尚自然到关注自然,自觉地以大自然为审美对象,欣赏自然山水的神韵之美.<世说新语>这部杰作的出现,中国美学才真正形成了完整系统的人物审美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中涉及张华的七则条目,都是专注发扬他具有名士风度的风流雅事.不过,表面风雅之事实际更多呈现为当时文坛文士之间正常的文学活动,张华并非热衷清谈的狂热名士.刘义庆等人编纂"<世说>以玄韵为宗",所以收入子部的<世说新语>史料价值往往附着于小说家言,不过其所记载的片言只语仍然是我们展开研究张华会通儒学、玄理于政治生活实践颇有价值的线索.通过对比分析<世说新语>具体条目内容实际指向存在矛盾与令人不解之处,我们可以发现张华基本形象应是西晋著名作家和玄儒并蓄的入世名士.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世说新语>题名的内涵.通过考察文献资料,笔者认为,"世说新语"不仅准确概括了作品的文体和取材等特点,还揭示了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动机,作为作品的题名,是适当和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10.
文学史研究中一直存在着这样的尴尬:"史"的序列性、规定性解释系统反过来会破坏作品原初存在的"活性"成分.为此,我们不得不用"原生态"的理论来回溯作品的历史情境,以期减少必定存在的文学性的散失.<世说新语>之与魏晋文学研究,恰是一个难得的"原生态"视角.这个视角对于考查魏晋文学的重情色彩、玄言诗在东晋的繁荣、山水诗歌的萌动等文学现象都有重要启示.把上述文学现象置入<世说新语>所提供的"原生态"环境中,或能加深对魏晋文学演进的整体理解.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是一部集汉魏六朝的传闻轶事之作,其出现"哭"的条目共四十余条,<世说新语>中魏晋名士的哀悼与恸哭,表现了动乱时代中境遇悲惨的士人一往情深、质性自然的情感.在这片哭泣中,我们看到了"此是有情痴"的时代中人.  相似文献   

12.
南北朝时,南朝的刘义庆带领他的一些门客,集体编著了<世说新语>,主要内容是评论士大夫的言行,同时也对艺术创作进行评论.<世说新语>对艺术创作的评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重视"俊逸"、"神骏",强调以形写神.其次,论曲折含蓄之美.再次,反对芜杂不裁和事事模拟的做法.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的整理研究中,关于校点、疏证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后出转精者,多有之.在前贤研究的基础上,略加补充,以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从汉语发展的历史来看,魏晋南北朝处于语言急剧变化的历史时期,其中词汇变化尤为显著.<世说新语>作为中古语料的价值早已得到时贤的认可,但对刘孝标注却关注不足.本文试对<世说新语>刘孝标注在辞书编纂方面的意义做一番讨论.  相似文献   

15.
<正>1.《〈世说新语〉二则》,统编教材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选文。编者注曰:"选自《世说新语笺疏》(中华书局1983年版)。《世说新语》,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403—444)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那么,何谓"志人小说"?这就隔膜了。"志人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之一种,指魏晋六朝流行的专记人物言行和记载历史人物的传闻轶事的一种杂录体小说,又称清谈小说、轶事小说。其中"志人"这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文学自觉时代,也是人的自觉时代.<世说新语>"人物品藻"在对人物的品评鉴识中确立审美价值取向及其观测点,着重从精神品质、个性风格、自然表达三个角度建构审美人格和人性,极大地影响了中国古代文学批评的发展,确立了"文如其人"的作者评论倾向和"文学是人学"的"原人论"文论导向.  相似文献   

17.
《同学少年》2016,(4):44
<正>《世说新语》是中国南朝宋时期(420—581)出版的一部主要记述魏晋名士言谈轶事的笔记小说,在艺术上有较高的成就,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曾概括它的艺术特色为:"记言则玄远冷隽,记行则高简瑰奇。"《世说新语》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  相似文献   

18.
<世说新语>所记人和事不仅有着重要的文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书中主要记载了魏晋清谈风尚,揭露了统治者豪奢淫佚和颓废堕落的面貌,赞颂了士人的嘉言懿行,并有对上层妇女精神风貌的描写,是了解魏晋士流、魏晋风度、魏晋玄学、魏晋妇女以及整个魏晋时期思想政治面貌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9.
<世说新语>人物形象显出~g-R,性特点.作者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人物的神韵,用准确的语言描写人物风神姿容,注重阿堵传神,勾勒出形神兼备的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0.
李清照受《世说新语》的影响颇深.其作品大量使用《世说新语》典故,94首作品中有15首用了《世说》典故,总共用了26条.运用《世说新语》典故,增强了其文学表现力.此外李清照的心态与魏晋风度中追求自然、率性任真、坚持气节、注重个人意识等方面都有契合之处.从《世说新语》的角度考察《易安集》对我们理解李清照的作品、经历和情感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