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樵不仅是一位著名的史学家,而且也是一位著名的《诗经》研究者,他的《诗辨妄》就是一部研究《诗经》的杰作。他敢于打破《诗序》,把《诗经》从汉儒注疏中解放出来,对后世《诗经》研究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熹《诗集传》重义理,又主张废《诗序》,以文本解《诗》,这在《诗经》学史上是一次突破性的改革与创新。本文从尊序、反序、攻序角度论述了朱熹解诗的学术理念,认为他虽然在文学角度上恢复了《诗经》的本来面目,但最终没能彻底摆脱儒家观念的政治教化和其自身的理学思想,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为后人开启了弃《序》言《诗》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3.
在《诗经》阐释史上,对毛诗序传进行系统全面清理与批驳的,首倡者郑樵,响应者朱熹;弃《序》说《诗》,以己意为之序,在解《诗》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消除毛诗序传的影响的首推郑樵,继以朱熹;对《诗经》作声歌还原说解和将郑卫之诗多视为男女淫诗的同样是郑樵前呼,朱熹后应;郑樵作《诗传》《诗辨妄》,朱熹作《诗集传》《诗序辨说》。郑樵《诗》学的创新观点经朱子发扬光大,开拓了《诗经》宋学的崭新疆域。  相似文献   

4.
杨简是宋代著名的理学家,陆九渊的高徒。《慈湖诗传》是杨简在《诗经》方面的论著,是宋代直接宣扬理学思想的《诗经》研究著作,也是废序派的代表著作之一,在《诗经》名物训诂方面有独到贡献。杨简怀疑《诗序》对诗篇的解释,用心学等思想解释《诗经》,导致了对诗义的随意曲解。  相似文献   

5.
作为“诗之大纲”的《诗大序》,不仅在传统中国关于诗的性质与功能阐释中具有权威性地位,其域外翻译与流传也甚广,在世界性诗学理论的表述中有着自身的特色与影响。二战后,随着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向美国的转移,有关《诗大序》的翻译与研究也聚集到美国的学术圈;与此同时,基于《诗大序》英译的成果,以华人学者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研究也尝试激活《诗大序》的理论话语,使其跳脱《诗经》解读手册的单一功能,释放其与西方诗学对话的空间,彰显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学史上的弃妇诗大都写得楚楚动人,以《诗经·国风》中的最典型。本文从《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界定及学界对《诗经·国风》中女子被弃原因的分析,对《诗经·国风》中弃妇诗的"本色"味道进行剖析,对这些弃妇诗"本色"味道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探求其背后所隐藏的某文化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7.
苏辙是北宋名的学家,思想家和政论家,《诗集传》是其研读《诗经》的重要学术作,此书阐述了他独特的《诗经》学思想和政治学态度,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打破了盛行千余年的《诗序》的束缚,对于《诗序》的作及其尊废提出了突破性的看法,并主张序言诗,这在整个《诗经》学史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探讨了苏辙在《诗集传》中对于《毛诗序》的辩驳,以正视苏辙在《诗经》学只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人为什么要写诗?《诗经·大序》有言:"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相似文献   

9.
方超群 《学语文》2013,(6):48-50
现在一般把《氓》看作是一首弃妇诗。《诗经》中的“弃妇诗”有不少,如《邶风·谷风》、《邶风·日月》、《王风·中谷有蕹》等等。但就知名度而言,《氓》的名声最大,是《诗经》选本必选之篇目。这首诗甚至被人誉为“《诗经》中弃妇诗最优秀的篇章”。《氓》与其他弃妇诗之间有何不同,何以《氓》被后人如此广泛的接受?在解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看看前贤是怎么解读《氓》的。  相似文献   

10.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11.
说起《诗经》中的成语,你也许会感到陌生,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诗经》中的成语早已深入人心。请看,“高高在上”(《诗·周颂·敬之》)、“斤斤计较”(《诗·周颂·执竞》)、“万寿无疆”(《诗·豳风·七月》)、“小心翼翼””(《诗·大雅·文王》)、“子...  相似文献   

12.
刘向在其所著的《列女传》、《说苑》、《新序》中,保存了大量对《诗经》的解释性的文字,其义与鲁韩间有异同。而关于刘向《诗经》学在齐、鲁、韩三家中属于哪一家的问题已聚讼千年。本文从《列女传》、《说苑》、《新序》三部著作出发,将其中引诗全面整理,通过其与齐、鲁、韩三家诗的比较,究其不同;通过对其引诗的分类,发掘、还原刘向对于《诗经》的理解,从而述出刘向的《诗》学观。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诗》学不同,初唐《毛诗正义》重视利用《诗经》文本的编排次序阐发大义,将编诗与作诗区别开来,注意到作者(诗人)、编者(太师)和序者等关涉文本的诸多因素,认为《诗经》的体系与思想,决不可能是作者一人所为,而是经过从诗人到编者,再到序者等不同时期的历史积淀。在这种客观认识的基础上,赋予编次以经学大义,不仅拯救了《诗》学权威,而且使《诗经》的文学性在经学的背景上凸现出来。自此,编次便成为《诗经》学史上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14.
朱熹劝善惩恶《诗经》说在日本的际遇王晓平一引入和歌论中的劝惩说日本平安时代的学者是在《诗大序》与孔颖达《毛诗正义》的导引F研读《诗经》的。营原道真《仲春释奠,听讲毛诗,同赋发言为诗。“举手斟王泽,形言见国风”云云,是在宫廷祭奠孔子宣讲毛诗之后,朝臣们...  相似文献   

15.
魏源《诗古微》认为《毛诗》本无所谓序,今存《诗序》是卫宏依托毛公之义附益而成,故《诗序》有两个部分,一是合于《诗经》的毛公之义部分,一是在性质上完全与西汉四家诗背道而驰的卫宏附益部分。卫宏造《序》是《毛诗》本义不明的根源所在,而郑玄《毛诗笺》却多采卫宏的误说,孔疏又守郑笺之说,三者一脉相承,使西汉四家诗之义愈以晦涩。  相似文献   

16.
马端临批驳朱熹的《诗序》说,认为“《诗序》不可废”,认为郑、卫之风非“淫者自作”。站在汉学派的立场上看,马端临的批驳是有理有据的。马端临实际上是把《诗经》看作为历史文本,这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由此恰恰比较出朱熹“废《序》论”的实质:在一定程度上回归《诗经》的文学本位。  相似文献   

17.
《诗经·秦风·无衣》一诗多年来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篇目,尽管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现行教材中被删除,但我们在《诗经》选篇的教学中,仍少不了对这首诗进行学习.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每当和学生一起学习这首诗时,总被诗中那种昂扬向上、团结协作、相互友爱、百姓齐心、不怕困难、同仇敌忾的精神美质所感染,其在《诗经》三百首诗中独特的风格给人留下了久长的回味.  相似文献   

18.
《诗经》研究在北宋时期得到新的发展 ,欧阳修、刘敞等人不再遵循汉唐《诗》说的旧有模式 ,他们初步对《诗序》、《毛传》、《郑笺》提出怀疑和批驳 ,并开始注重以己意说《诗》 ,《诗经》研究同政治、文学、个人感悟紧密联系在一起 ,体现了一种兼容并包的趋势 ,而且《诗》解体式繁多 ,奠定了宋代《诗》说的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考察了古今学者关于《诗经·郑风·将仲子》诗旨的解说,认为此诗当为春秋时郑庄公族亲之人托情歌微讽庄公之作,隐斥祭仲诸臣谋及公族宗亲,致骨肉相残。《诗序》首句作推本之论,原本不误,续《诗序》者坐实其事,以为“祭仲谏而公弗听,小不忍以致大乱”是诗人刺庄公之意,实为曲解。后人相沿以为诗陈庄公拒谏之辞,反致诗旨龃龉难通。至宋人疑之,弃《诗序》而惟以“淫奔之辞”视之,亦非诗作者之本意  相似文献   

20.
温柔敦厚是一种富于东方美学特质的诗论,也是儒家诗教的核心。但主张“温柔敦厚”,提倡美刺讽谏《诗序》的精神,却不是《诗经》的传统,它并不能涵盖《诗经》的全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