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春华 《文教资料》2010,(22):13-14
柳亚子一生以丰富的诗词创作抒写了无数时代的歌、人生的歌、民族的歌,任何一个读过柳亚子诗词的人,都会从中感受到他独特的富有时代、人生光彩的"诗词文化思想"。忧患意识使他的诗词渗透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政治责任感,独立人格铸造了他的高风亮节和战斗精神,开放的文化心态使他能够不断超越自我,随进步潮流而前进,名士思想使他积极进取的同时,亦有消极与感伤。其诗有云"六十四年身是史",正是柳亚子诗词文化思想特点的集中概括。  相似文献   

2.
面对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不少有识之士发出了重视人文教育的呼唤。中科院院士、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杨叔于先生撰文指出,世界上的一流大学,几乎毫无例外地强调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因为“没有现代科学,没有先进技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打就垮;而没有优秀历史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打自垮。”而我国的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着“五重五轻”(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共性,轻个性;重功利,轻素质)的弊端,“轻视素质,忽视人文,急功近利,不顾长远,不问战略,危害极大。”有鉴于此,杨先生提出“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使诗词教育成为高校人文精神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99年9月,中华诗词学会、华中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单位联合主办全国第十二届中华诗词研讨会,会议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为议题,来自全国各地的诗词界、教育界同仁共聚一堂,围绕在大学校园中如何开设诗词课程,如何开展诗词创作活动等具体问题,商讨促进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大事。 让中华诗词大步走进大学校园,需要所有高校的积极参与;努力促进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需要高校所有领导、教师和学生的普遍关注。因此,我们特刊登《应  相似文献   

3.
郑子瑜先生是一位国际著名学者,新加坡汉学大师。他还是郁达夫诗词研究专家。他编辑出版了第一本《达夫诗词集》,最早进入对郁达夫诗词的研究,开拓了郁达夫诗词研究这一新的领域,使得对郁达夫的研究走向全面;他开启了郁达夫南游诗主题研究与郁达夫旧诗考证研究的先河;他提出的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说为著名学者蒋祖怡、王瑶先生所认同;他在国外的日本、新加坡和我国的香港广泛地传播了郁诗。郑子瑜先生在郁达夫诗词研究领域,毫无疑问是一个重镇,是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4.
谭小琴 《文教资料》2007,(20):82-83
辛弃疾是第一个将农民引入诗词领域的词人,在他的农村词中,成功地塑造了农民的诗意群象。他以真挚的感情写出了农民之勤、农民之淳、农民之乐、农民之趣,这在诗词创作史上是个了不起的突破。  相似文献   

5.
孙大文的诗词创作开始于六十年代中期,他的诗词真实地记录下他的人生轨迹。我读大文同志的诗词,感到其诗首先美在其情真意切、朴实无华、贴近自然。大文同志写诗,不管是抒发个人情怀,感唱人世沧桑,凭吊伟人先贤,赞颂普通劳动者,还是描述自然景色,记游山川名胜,寻访人文古迹,咏叹风花雪月,都不失一个"真"字。他有闻而歌,有感而发,在收入集子的近百篇诗词中,从《求学》始,至《松树的自白》终,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脚踏实地的一个个深深的脚印,他贴近时代,贴近生活,留下了一首首动人诗篇。像"春草绿又嫩,湖畔放牛羊。百灵…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一个诙谐的人,诙谐早已作为一种文化品格融入了他的整个文学生命。苏轼的诗词作品有极大一部分充满着谐趣,这种谐趣大致可分为两类:单纯的诙谐和寓庄于谐,而且,苏轼的诗词作品中体现的这种诙谐是有它自身的形成原因和发展轨迹的,是在他的生平经历、性格气质、才气学识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因此,苏轼的诗词作品不仅反映出他的谐趣,而且“蚀刻”了他的谐趣的发展历程;苏轼的诗词作品闪耀着智慧的光辉和乐观的精神,是他一生人格的结晶,具有重大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革命的政治内容与比较完美的艺术形式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在他的诗词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斗争;凝聚着一个无产阶级诗人强烈的爱憎感情,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自己对生活的评价与认识。所有这些,又是通过高超的艺术形式得以表现出来,在他的诗词中继承并发展了我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手法,兼采赋、比、兴、驰骋想象和联想,创造了我国古体诗词的新高峰。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诗词是中国革命的史诗,是中华诗词海洋中的一朵奇葩。两首《沁园春》也一直是众人的最爱,每次读来都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又看到了那个指点江山的伟人。毛诗的大气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新的民族存在的必然,那是一个能够包容天地,又与天地做斗争的伟大领袖让我们看到的新的世界。他把爱国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创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具有浪漫主义气息的同时又不乏婉约的魅力,他的诗词淋漓尽致地展示出了他内心世界的豪情万丈,也表达了他独特的世界观与人生观,在新文化的诗词领域中为我们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谢桂华 《课外阅读》2011,(1):192-193
传统诗词以其意境优美,情感含蓄,词采华丽,音律和谐,能很好地陶冶学生审美情操,建构学生人文品格而为高考所重。在高三诗词鉴赏教学实践中,我深感诗词鉴赏教学应突出一个“品”字,含荚咀华,方能品出关感,方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如何品出诗词美感?本文从品意境之优美、品语言之精炼、赏表现手法之巧妙三方面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0.
李煜,南唐最后一位皇帝,世称李后主。他天资聪颖,通晓音律,工书善画,擅长诗词,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尤以词名世。作为一个末代帝王,他的诗词与其他诗人词人大有异趣,而就其本人的诗词而言既有明显差异,也有不少相同之处。本文拟比较李煜诗词的异同,以深入分析,客观研究李煜诗词的成就和特色,并从中获得有关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我国古代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为旅游诗词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魏晋时期士人对山水的游赏更促成了山水诗歌的诞生.山水诗的概念在唐代早已出现,但旅游诗词的定义至今尚无定论.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古代很大一部分山水诗以及纪行诗、游览诗其实就是旅游诗词.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既有本质上的联系,在内容上二者互相交叉重叠,在创作上旅游诗词又是山水诗词的先导.山水诗词和旅游诗词又有明显的区别,山水诗词重描摹景物,旅游诗词则重记述过程;旅游诗词观照范围广,山水诗词则相对较窄;山水诗词更多观照自我心灵,以静为贵;旅游诗词更着眼于旅游过程,因而内涵丰富,更显神采飞扬,气韵生动.  相似文献   

12.
作为清代著名的文学家,王昶的诗词虽然不广为人知,但是也有着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意味。本文从王昶的几篇诗歌入手,结合他的诗词风格,对他的诗词中的禅学意味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诗学思想和诗词风格分别是他的诗词中禅学意味的前提和基础,而他的诗词中运用的意象等则是禅学意味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你是那种喜欢用华丽语言写作文的孩子吗?读读下面这个故事——宋代著名文学家宋祁写的诗词闻名天下,人们赞赏他的诗词写得好,富于诗情画意。但宋祁写作有一个缺点,就是喜欢用一些冷僻的字词,以显示自己博学多才。文学家欧阳修读了他的诗词,觉得有些作品不好理解,几次想当面向他提出来,但碍于宋祁比自己年长二十多岁,不好直说,心里十分着急。  相似文献   

14.
许可 《沧州师专学报》2012,(4):96-99,110
毛泽东诗词体现了毛泽东深厚的文化功底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他的诗词意象丰富,形神兼备。外在的神采和内在的灵韵在他的诗词中得到了完美的结合和体现。就其英文版本而言,就有十几个。由于汉语和英语的差异,给毛泽东诗词的翻译带来极大的困难。毛泽东诗词的形、韵之美和意象关是英译的关键,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分析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使读者从英译角度更好地欣赏毛泽东诗词。  相似文献   

15.
张应中 《学语文》2014,(6):46-48
提起张恨水(1895—1967),人们都知道他是通俗文学大师,他的小说曾使无数的读者为之倾倒,而作为诗人的张恨水,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对其诗词的研究也寥寥无几。其实,张恨水一生所作旧体诗词的数量相当多,北岳文艺出版社1993年出版的《剪愁集》就收录了近七百首。一者,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旧体诗词处于边缘位置,被新文学史家和一般的读者歧视或忽略,二者,张恨水的诗词被其小说的巨大名声所掩,因此,了解他的旧体诗词的人并不多。实际上,如果要研究张恨水的思想和人格特点,读其诗是一个很好的途径;而其高超的诗词艺术,又能给我们以难得的审美愉悦和精神熏陶。  相似文献   

16.
诗词教学,要构建起诗词与学生当下生命的联系,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实现诗词教学的三重境界:读得清楚,理解诗词的字面意蕴;读出画面,还原诗词的生活意蕴;读懂神韵,体悟诗词的生命意蕴。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对哲学的热情深刻地影响到了他的诗词创作。他融理入诗,其历史观,时空观和方法论等都渗透到了诗词创作当中。研究毛泽东诗词,有利于我们更全面地把握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丰富性,深刻性和独创性;研究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有利于我们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诗词的思想内涵、艺术风格和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8.
《滁州学院学报》2018,(6):75-79
朱德作为中国十大元帅之首,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在驰骋沙场、指挥抗敌的同时,还时刻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观来引导抗战诗词的成长。在诗词创作内容方面,朱德认为诗词创作要表现红军和人民的抗日生活,要在内容中弘扬中华民族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用文学思想支持民族抗战;在诗词创作形式方面,朱德强调诗词创作要通俗易懂,是民族、民间、大众的诗词;对于中国革命历程,朱德不仅仅有丰富的革命军事指挥实践,也有精辟的革命诗词论述,向世人展现了一个"文""武"双全的"朱老总"。本文主要以朱德"抗战诗词"为研究对象,论述朱德抗战诗词中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建构起我们民族的道德情感、思维方式和审美价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需要利用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来感染、熏陶学生,使其内化为学生的古典文化修养,成为学生人文素养的一部分。因此,古典诗词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教材中所选的古典诗词都是历经千百年仍传诵至今的名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的最佳载体。一、诵读教学法的提出(一)古典诗词教学的误区。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古典诗词教学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重分析讲解,将整体和谐的一首诗词肢解得支离破碎,忽视了…  相似文献   

20.
姚洪涛 《成才之路》2010,(24):45-45
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是个发展的巅峰.盛唐文化孕育了太多的诗人,李白是盛唐文化的代表,是他让豪放和浪漫在这里延续,用他彭湃而又充满浪漫色彩的激情创造了诗词的奔放奇逸之美。李白的诗词中的浪漫、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更能感染学生,让学生融入诗词的意境之中,体会诗词的情感。激发他们鉴赏诗词的兴趣。因此,借李白等诗人的作品来感受诗词之美,是恰到好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