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正> 关于图书馆藏书补充的概念,现在统一的通用的还没有形成,各种观点总括起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第一种,在苏联国家标准(ГOCT7-26-80)中最完整地被提出来了."标准"将图书馆补充确定为"选择和有计划地获得内容与图书馆任务和读者需要相应的出版物和其它的文献",即作为连续不断地补充藏书的单方面过程.另一种定义由格里戈里耶夫,Ю.B.首先提出,并引用到《图书馆藏书》的教科  相似文献   

2.
藏书复选是图书馆建立最佳图书结构、提高藏书质量的重要方法.通过藏书复选,图书馆能够实现馆藏结构的平衡,进而更好地为渎者服务.结合沈阳市图书馆的实际情况,要做好图书馆藏书复选工作,首先,要研究馆藏图书的内容、规模和利用程度等;其次,应做好各项基础工作,特别是藏书剔除工作;再次,应对复选后的馆藏图书妥善处理,比如缺藏图书的补购、剔除图书的处理、三线典藏制的实施等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 本文拟从藏书规模(数量)、藏书质量以及采购员在藏书建设中的地位作用等问题谈谈工科院校图书馆的藏书建设,继而试图解决一下"书满为患"、"书库饱和"的矛盾.一、定藏书规模,用规模限制馆藏的无限膨胀人们习惯以多少万册藏书来评价图书馆,似乎藏书多就一切都好.因此,在藏书建设上有追求数量的倾向.当然,数量是需要的.然而不确定个规模,无止境地自由发展,会造成经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藏书"零增长"的意义及实施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图书馆藏书“零增长”理论是美、英等国图书馆界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控制藏书增长的理论。阐述了图书馆藏书“零增长”的意义,提出了关于实现馆藏图书“零增长”的几点建议。在建议中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图书管理信息系统进行藏书剔旧,以及如何利用网上信息资源来增加虚拟馆藏,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 六月二十二日,浙江省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在杭州召开藏书建设研讨会.全省二十二所高等院校图书馆分管藏书建设的馆领导和从事图书采访工作的同志二至三人参加了会议.会期四天,至二十五日圆满结束.会上,首先由参加在成都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藏书建设研讨会的同志传达"成都会议"精神,接着听取"成都会议"上的《西方国家的藏书建设》和《苏联藏书建设发展情  相似文献   

6.
刘斌 《图书馆学刊》1993,15(1):37-38
北大、武大修订本《图书馆学基础》认为图书馆藏书是“指图书馆收集、整序、存贮和传递的文献集合。”吴慰慈、刘兹恒编著的《图书馆藏书》认为:“图书馆藏书是一个集合的概念,它是指图书馆所收藏的,经过选择、加工与组织的各种文献的集合。”认为图书馆藏书建设是:“按照一定的原则,确定图书馆的采购标准和收藏范围,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  相似文献   

7.
图书馆藏书复选与剔除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敏 《图书馆学刊》1994,16(3):19-19
图书馆藏书复选与剔除之我见李敏(大连理工大学图书馆)藏书的复选与剔除,在世界各国图书馆界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我国也已成为近几年来图书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藏书复选与剔除的意义和作用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所认识,一些图书馆也开始着手这方面的工作。但...  相似文献   

8.
<正> 阅览室藏书:高校图书馆各阅览室中的藏书统称为阅览室藏书.高校图书馆的阅览室是师生利用藏书进行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场所,它便于读者广泛地使用馆藏,能够调节"供"求"关系,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因此阅览室的藏书应种类齐全,特别是参考价值大的书要齐全,重要的教学主要参考书,要有较多的复本;主要学科内容要完整,系统丰富;理论水平高,针对性和专业性要强.藏书类型是新书、新刊,使用率高的旧书及工具书、书目、索引等.其流通率高,实用性强,能满足师生日常的学习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中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研究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的著作,填补了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一项空白。论文从该书对我国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的贡献开始,分析了作者研究藏书发展政策理论的方法和研究中的某些独到之处,认为该书的出版将对我国图书馆藏书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特别是藏书发展政策在各个图书馆的制定与实施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研究山东图书馆学史,探讨山东图书馆学发展的源流并吸纳其传统思想理论之精髓,对促进山东现代图书馆学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山东图书馆学史研究》一书从"根""源""流"的视角,首次对山东古代藏书理论的产生与发展、山东古代藏书理论的成熟与完善,以及山东现代图书馆学的确立与繁荣等进行了探讨研究,是山东图书馆学史研究的一部代...  相似文献   

11.
论藏书补充     
<正>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典籍丰盈。优良的藏书传统,丰富的搜集经验,使列朝藏书家辈出。但是,近代以降,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我们沒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把这些实践经验,加以提炼升华,总结出系统的理论,进一步指导藏书建设事业的发展。“藏书补充”——词引自苏联斯多利亚洛夫等著的《图书馆藏书》。他写道:“图书馆藏书的补充是指以符合图书馆任务和读  相似文献   

12.
高校图书馆合理藏书数量保障标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针对高校图书馆藏书保障标准进行探讨性分析研究。提出了原国家教委1979年12月在《一般高等学校舍规划面积定额》 中规定的图书馆馆藏书数量标准的不足之处,并对合理性藏书数量保障标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关于改进我国图书馆藏书建设的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图书馆主要依靠利用收集的资料来履行自己的各项职能,因此,藏书建设是图书馆最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图书馆在开展各项服务工作时,常常陷入"无米之炊"的困境,这说明藏书建设是我们工作中急待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藏书建设工作是图书馆根据本身的任务,对人类知识情报记录进行筛选、整理、提供利用的第一步,它需要细心周密的计划,又要一定时间的积累;它受制于图书馆內外的各种条件,又极大地影响图书馆各项工作的开展,是一项牵动全局的复杂工作.要改进藏书建设,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全面的综合研究,采取综合措施.本文拟分析我国图书馆(侧重在高校图书馆)藏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应  相似文献   

14.
图书馆有各种不同类型,情况千差万别,藏书结构也各不相同。县馆是综合性的公共图书馆,它的社会职能和服务对象决定了它不同于其它类型图书馆的藏书结构。本文结合自己在汉中市图书馆近年来的工作实践,谈谈对建立县级图书馆藏书结构的粗浅认  相似文献   

15.
进行馆藏分析搞好藏书建设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文章通过对西南交大图书馆60、80和90年代的藏书和借阅情况的分析,提出了较合理的藏书结构比例,并与近几年订书相比,找出了问题,提出了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时任北堂图书馆馆长惠泽霖(H.Verhaeren,C.M.)神文为其所编《北堂图书馆藏书目录》撰写的简介。它通过对17世纪开始在我国设立的教会图书馆如南堂、东堂、北堂和西堂图书馆以及一些主教图书馆、私人教徒图书馆和地方教会图书馆的介绍,简要地概括了北堂图书馆及其藏书的历史渊源及变故。  相似文献   

17.
庄清 《图书馆》1992,(2):43-44
图书馆藏书再选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藏书的复选与剔除,现代图书馆职能和观念的转变,把那种“大而全”的藏书建设思想彻底摒弃,代之以精悍有力的图书馆。因此,进行藏书的再选择显得十分必要。一、图书再选择理论的由来与发展早在1930年,英国图书馆学家布朗指出:图书馆的任务在于仔细地选收图书,並同样仔细地剔除全部  相似文献   

18.
曹溶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私人藏书家,以其《流通古书约》著称于世。其在书中提出图书流通的概念,能够从古人的用心和书籍的社会功能出发,反对藏书家"独得"。通过对相关著作的解读与归纳,梳理出曹溶的几点藏书思想特征:著书之人爱藏书;偏好宋元文人集;倡导图书流通,鼓励藏书开放;毋忘故国,聚书编史;重视古书辑佚,亦爱书籍装帧。并试图从中找出对今天图书馆工作理论与实践有借鉴意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9.
成骥 《图书馆》2012,(3):20-23
核心价值观产生于文化。中国图书馆界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研究成果严重依附于意识形态说明我国图书馆缺少文化的浸润,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的理解随之产生两个偏差。一是混淆文化与文明的概念,将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定位在图书馆的功能属性上;二是将西方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全盘移植到我国图书馆中,忽视图书馆核心价值观只能根植于本民族文化土壤里。我国拥有自己独特的藏书文化,在这种藏书文化的熏染下,我国古代文人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尊重和保护文化瑰宝以及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核心价值观。中国图书馆应完成从"以知识为本位"向"以文化为本位"的回归,用千年藏书文化重塑图书馆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正> 图书馆以其丰富的藏书,良好的服务设施赢得了在学校中的特殊地位。良好而又有针对性的藏书是图书馆提供各种服务的物质基础。这一基础的可靠度将直接关系到图书馆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影响到图书馆方针、政策的兌现和实施。因此图书馆的藏书工作在理论上受到了应有的重视。藏书发展政策是指图书馆藏书建设工作的宏观计划。它对图书馆的服务对象,馆藏主题划分,读者群的分析,重点的确定,藏书的评价等內容都作出详细的规定。它对图书馆的方针、政策、计划及经费预算、选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