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艳照门"事件掀起了社会各界对于身体的再度关注。作为个人隐私的身体,能否被展现在公众视野中?色情照片和裸体艺术如何区别?文学作品中的性描写又能不能被接受?本文试图通过对裸体艺术和身体写作这两种现象的分析,讨论身体美学的含义、发展历史以及未来趋势,旨在让更多人了解身体美学,从而为普及美学知识,提高人们审美鉴赏能力做出一定的努力。  相似文献   

2.
以人类学为视角,对不同时期武术概念进行资料梳理与学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类学意蕴中武术概念的解释性理解.研究认为:对于武术概念的解读需跨越体育技术以及文化的特定领域范畴,应视其作为一种人类身体的活动现象进行更加普遍意义的人类行为审视;武术不仅仅只是一项"体育"运动,或者说是一项身体"唯美技术",更应理解为不同地域人们的一种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人类学身体文化领域所关注的"身体结构"、"身体意象"和"身体符号"三个维度对武术特有的"身体技术"身体艺术"身体文化"属性进行分析与论述,以期探讨和诠释武术概念的涵义.  相似文献   

3.
身体危机是体育领域中的一个常见问题.从表面看,身体危机是由不合理的体育实践方式所致,但透过这一现象背后,实则是体育异化使然.体育异化的原因是人在欲求身体运动价值时,颠倒了需要与欲望的关系,是人被欲望所奴役的结果.拯救身体危机和体育异化,必须将"人"从欲望中解救出来.在伦理意义上,欲望表达着人对身体的恶,是人在身体面前迷失了自己的道德本性.根据马克思"人是对象性存在物"的观点,体育只有将人性的"真善美"在身体上显现出来,才能拯救人于欲望之中,才能最终化解身体危机与自身异化.  相似文献   

4.
丁文俊 《美育学刊》2020,11(1):86-94
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中,个人的修身和政治伦理秩序的运作建立在遵循"道"的基础之上。空间分为自然空间和社会空间,两者既具有以道为基础的同构性,又在"先在-回应"的模式中运作,社会空间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建基纲常伦理体系的行动法则,演化为单一的伦理政治空间。身体涵盖了形体和欲望的范畴,个体从得体、节制和诚心这三个方面对身体进行自我规训,同时,身体也被作为一种抵抗场所。身体和空间处于相互建构的关系中,身体的规训或抵抗展示了社会空间中统治者和士人阶层之间的相互利用,同时士人又借助身体经验介入改变空间的行动法则。"身体-空间"视域展示了士人阶层与政治权力之间的张力关系,为从文化社会学角度研究中国美学提供了方法。  相似文献   

5.
抽象及其具体身体自尊评价方式与生活满意感的关系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何玲  张力为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3):320-323,330
比较国内外关于身体自尊的测量工具,修订了中文版的身体自尊量表.通过问卷调查558名北京青少年的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调查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在身体自尊方面有显著的性别差异,男性高于女性;在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方面,性别差异不显著.初中生被试身体自尊水平最高,大学生被试整体自尊水平最高,高中生被试生活满意感水平最低,且差异显著(P<0.05).从认知的角度提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 2个竞争性的中介模型,用来预测抽象身体自尊、具体身体自尊、整体自尊和生活满意感的关系,结果表明,北京青少年对自身的评价方式既有"自上而下"的方式,又有"自下而上"的方式,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略占优势,但二者差异很小.  相似文献   

6.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 ,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章从生物和心理两方面对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作了阐述。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假说。  相似文献   

7.
当前体育理论研究工作中的最大难点之一是如何对"体育"进行定义,而解决这一难题最基础的工作应当从这个概念的发生学研究做起。"体育"是19世纪末从西方经由日本传入中国的一个名词性概念,之后在中国体育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其概念逐渐由一开始的"身体的教育"逐步演变成包括"身体的教育、身体锻炼和娱乐、竞技运动"在内的"大体育"概念,并有以"Sport"置换"Physical Education"(PE)成为"体育"总概念的趋势。"竞技"何以成为"体育"?"Sport"怎能置换"PE"?本文基于发生学方法对"体育"及其相关概念在国外的发生、发展、传播及其演变过程进行分析,对引进中国后的"体育"概念的演变、不同学派争论焦点进行解读,对"体育"与"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意在启发公众(起码是学界)把主流话语中的日常"体育"概念与"体育"科学概念区别看待,把"体育"词语与"体育"概念区别开来,从而真正把握"体育"概念的真谛。文章还从发生学角度建立了体育、身体锻炼和身体娱乐(体娱)、竞技运动之间的关系模型,对"Sport"能否成为中国"体育"的总概念进行了辨析,并提出要解决"体育"概念在中国的长期纷争,必须要在中国体育学界开展严肃学术对话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卿红梅 《职大学报》2010,(2):103-105
日语中以身体部位名词「腹」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惯用语数量庞多,语义繁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身体部位名词「腹」从基本义到惯用义的扩展过程发现,这些惯用语的语义扩展都是基于「腹」的基本生理特征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来实现的,明显表现出三个层面的不同范畴:身体现象、精神现象和情感现象。  相似文献   

9.
身体在教育中依然被遮蔽,这导致教育中存在着忽视学生身体经验、身体形态的"标准化"、身体活动受限、身体囚于时空的"牢笼"等问题。其原因主要在于知识阶层否定身体、规训化和功利化教育的在场以及知识教育学仍占主导地位,因此应从确立全新的身体观、关注具体的人和营造"身体体现"的教育氛围等方面实现教育对身体的理性关照。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哲学中,身体一直是不被关注的他者,一个不能表达的沉默者,一个空洞的符号。从尼采到福柯,身体被拯救了出来,地位凸显。福柯的身体理论,诠释了身体备受摧残与压抑的历史,从古典时期的肉体惩罚到现代的灵魂惩罚,让我们看到了知识与权力合谋对身体的规训。女性主义深受福柯身体理论的启发,开始关注被操纵、控制、压抑的女性身体。在现代消费语境下,女性身体成为被看的对象、商品化的观赏物。女性主义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1.
以中西方身体训练的理论体系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类比推论、归纳与演绎,以及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从中西方自然观和身体观的比较入手,探讨建立在东方"元气论"和西方"原子论"基础上的身体训练理论的差异,从而客观评价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的理论体系,并为系统整理中国传统身体训练理论奠定基础.研究认为,中西方针对"身体"这样一个训练主体,建立了两种身体训练的理论模式,即: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和西方的"天人对立"的身体训练理论模式.从而在方法论上使得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有了整体观的价值取向,而西方身体训练则走向了还原论的发展轨道上.中国传统身体训练有其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方法,我们必须要采用整体的观点、平衡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和动态的观点来认识身体训练的全过程,从而建立起一套独具中国特色的身体训练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汉语中的"苦"本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后来引申为这种植物的味道,再引申表示人们对世界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与"苦"的味道具有认知上的同构原理:带有刺激性,让人不舒服。"苦"由具体的意义引申出抽象的意义。人隐喻性的认知方式带来了一词多义的现象。认知语言学认为"苦"的隐喻由味道域映射到心理感觉域,体现了人类从身体经验出发来体认世界的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3.
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从身体理论视角出发,认为身体沦为工具才是竞技体育异化的动力之源.在分析了身体的价值的基础上,提出身体乃是竞技体育发展的起点与终点,最后得出以健康为基础,以提高审美能力为桥梁,以增强智慧为最高境界的 "身心合一"的崭新的身体观是阻止竞技体育异化的有力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4.
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体育和舞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指出前人研究体育与舞蹈关系中存在着对于体育本质和概念的误读。在对体育概念和本质进行重新定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出了体育和舞蹈的关系:首先,二者都以身体活动为基本特征,都存在"身体培养"的直接目标和过程;其次,体育注重身体培养的过程,舞蹈则更加注重身体培养所带来的审美效果。舞蹈的过程是属于体育的,但是其效果属于艺术,舞蹈是体育的艺术化表现形式,体育是舞蹈练习的必然过渡阶段。本文旨在以身体培养为线索,并以此来实现体育与舞蹈之间关系和脉络的清晰化、条理化,以期让二者能够更好的相互吸收和借鉴,实现彼此之间更好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不同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的影响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浙江师范大学部分的大学生和温州大学(筹)初教院大专班部分的大学生就身体自尊状况、不同锻炼形式对身体自尊的不同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证明:1)男大学生的身体自尊水平均显著高于女大学生;2)篮球、羽毛球、慢跑、健美锻炼形式对于身体自尊水平偏低的大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其中,健美操对男、女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各维度都具有明显改善作用;篮球对男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及"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羽毛球对男大学生"身体状况"和"身体强壮"维度上的作用比较显著;慢跑只对男大学生"身体强壮"维度上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自我设定学习目标和学习策略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我调节的能力,并让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效能感,能有效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从身体人类学入手,探讨近代国民体质文化规训。经过以西方为镜的身体寻认,社会精英以"病夫"为话语转化为改造国民体质的权力,随之展开以体育教育和摈弃陋习为主要手段的体质规训,取得明显效果,对近现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当代社会,体质文化规训任务没有完成,又叠加伴随现代化而来的身体异化等问题,体质文化规训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具身认知观实现了认知范式由经典认知科学的转变,突出身体、心智和环境在认知活动的作用,通过探析"具身"逻辑起点、构成机制解构具身学习,以此为基础创生出情境化具身课程范式、动态生成的教学过程,让课程与教学遭遇重要拐点。  相似文献   

19.
以"百草一号和自制生物农药的药效比较实验"教学为例,从案例背景介绍、课题确立、方案形成、实验实施和论文写作等五个方面详细地阐述了在高中生命科学探究性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即: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供开放排除式讨论的环境,让学生有效地自主学习;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和有效的学法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动力。  相似文献   

20.
"自我认同"是现代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女性认识自我、实现自我的必由之路,女性认识自我首先是从身体开始的。从现代性的角度探讨了女性身体与自我认同之间的关系,为女性建立一个独立而坚强的性别主体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