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主要采用数理统计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阐述了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理论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结构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的价值基础,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指标确立的原则,并构建了女子网球竞技水平诊断的指标体系,旨在为女子网球运动的训练及运动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基础形态特征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和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高、体重、克托莱指数、年龄和体型等基础形态指数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我国的女子网球运动员和世界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基础形态方面存在着差距,建议应尽快完善、构建与世界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身体形态模式相适应,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女子网球运动员选材模式和评价标准。进而,又对世界和中国的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数进行了回归分析,构建了回归模型,旨在为女子网球运动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刘国栋 《新体育》2007,(6):52-53
“俄罗斯女子网球运动员现在就像一支俄罗斯军团。她们正在开来。”曾经培养出包括俄罗斯女子网球军团的头号人物莎拉波娃在内的诸多世界超一流选手的美国著名网球教练博莱蒂耶尔.如此描述当今世界女子网坛中俄罗斯不断涌现出超一流女子网球选手,打破长久以来欧美女选手主导网坛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国家女子网球队周课训练模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跟队观察、访谈调研等方法,对国家女子网球队周课训练模式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旨在进一步提高奥运备战选手的训练水平,探索和揭示职业网球训练规律,探寻、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水平女子网球训练模式,为我国网球项目实施科学训练提供实践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发展探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文献资料、观察、访谈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女子网球进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认为举国体制、科学训练、体育科研的协助、教练队伍水平的提高等都是我1114t-子网球突破的重要原因.根据目前运动训练学中较为热点的观点结合网球项目的规律,认为我国女子网球发展需要在后备人才的培养、训练细致性、竞赛体制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6.
通过从网球运动项目的特点出发,阐述了网球项目中身体素质训练的重要性,并就身体素质训练中的相关问题展开了论述,最后对少年女子网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训练安排及训练手段方法制定了具体的方案。  相似文献   

7.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现状及突破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对比分析、逻辑归纳等方法,对我国女子网球项目基本实力现状、发展的有利条件等进行透析,对我国目前女子网球项目取得优异成绩进行剖析,以便更好地把握项目制胜规律,以期为我国网球运动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文献资料、数据统计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员近年来参加的四大满贯赛事成绩、技战术特点进行研究,并与国外优秀选手进行对比。我国女子网球运动发展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双打优于单打、技术特点不够成熟与全面等。建议加强青少年培养,提升教练员训练水平,促进网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录像观察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李娜的发球技术和中国羽毛球运动员王适娴的扣球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两种技术之间存在的相似之处,同时对两种技术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比较得出其不同点,为改进网球运动力量训练的方法提供材料,并从中得到羽毛球的扣球技术对网球发球技术的一些启示,从而推进中国女子网球运动的发展,为中国网球运动的进步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从运动训练学等视觉对我国男子网球运动成绩、技术和心理及教练员等方面为切入点,提出相应对策:加快网球运动员的培养体制转换,以科技为先导,因材施教,与国际接轨,同时提高网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及借鉴中国女子网球的成功经验等,旨在为我国男子网球的突破指明方向,提高我国男子竞技网球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外20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竞技年龄特征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在启蒙训练年龄上的差异并不显著;但是外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转为职业选手的年龄较早,所以其成为职业选手的年限也较长。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之间的现役年龄的分布较为离散,中国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大于国外十名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的现役年龄差异;并且中国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比国外优秀女子网球运动员达到最高竞技水平的年龄晚。  相似文献   

12.
根据目前中国男女网球成绩在世界的排名对比,从训练学与社会学相关角度来分析中国男子竞技水平落后的原因,指出培养体质不完善、人才的断层、比赛与训练的脱轨、中国网球教练员的执教能力有待提高。中国男网可以借鉴女子的成功经验,让中国网球平衡发展,从而带动中国大众网球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徐磊 《体育科技》2013,(5):40-44
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录像观察等方法对李娜在2013年法网比赛中与对手接发球技战术情况进行分析,主要从她们所采取的技战术打法、站位、成功率以及得分等方式进行了统计和分析,从中找出一些特点与规律,旨在为李娜在今后的训练和比赛中提供理论参考,同时也为指导中国女子网球技战术方面的训练,促进中国女子网球水平进一步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从运动训练学、体育心理学,乒乓球专项运动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优秀男女乒乓球运动员的体能、心理和技战术进行全面分析和比较,试图形成一套多视阈多角度的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理/论机制分析体系,对女子乒乓球运动员技术男性化的训练方法和模式等作具体化和科学化的设计与构思,这对于女子技术男性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以福建省女子乒乓球队队员为研究对象,对乒乓球运动员注意力的特点、影响因素及训练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乒乓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高度集中并且灵活转换4种不同类型注意力的能力;运动员注意力的集中受到外部环境和运动员内在身心因素的影响;事物凝视训练、抗干扰训练、注意力转移训练、放松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注意力。  相似文献   

16.
网球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主要指网球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和自身素质提升而采取的必要训练措施。随着网球运动事业的不断发展,网球技术流派的打法击类型层出不穷。尤其是以底线进攻为主流的进攻方法成为运动员最为推崇的类型。基于此,网球运动员在比赛中所产生的体能消耗更为巨大,赢得比赛的关键就在于运动员是否具备良好身体素质和充沛体能。网球运动员体能训练遵循比赛导向、系统性复合、适量区别、适度恢复的基本原则。在网球运动中,要强化体能训练的速度训练中反应速度、位移速度、动作速度等几个方面的训练,提升网球运动员的整体技战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球比赛和专项训练时运动负荷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专业网球比赛负荷特点设计大学生网球专项训练方案,通过比较大学生网球比赛和专项训练的负荷因素,揭示大学生网球比赛的运动负荷特征和专业网球比赛的差异性,为大学生网球专项训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袁朝霞 《浙江体育科学》2005,27(1):53-55,F003
根据少儿网球训练多阶段性的特点,采用系统优化的方法构建少儿网球训练的结构模式.认为少儿网球训练系统是受年龄、训练年限及运动水平逐渐提高而发生变化等多因素影响的动态系统.用系统理论指导少儿网球不同阶段的训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训练中的盲目性,能在局部优化的基础上,最终获取训练过程的整体最优,以保证少儿网球训练各个阶段的质量并达到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谭恺  刘骁 《四川体育科学》2013,(6):78-80,97
对公开赛时代至今的四大网球公开赛女子单打冠军的年龄特征分析,探讨冠军和首次夺冠的运动员年龄特征,旨在为中国女子网球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结论显示:冠军年龄结构特征正态分布效果较好,已经具备了相对稳定的显著特征,形成了各具特征的3个年龄段——16-18岁的低龄段、19-28岁主体年龄段和29-33岁的大龄段;首冠年龄分析揭示出不同实力球员的竞技发展期;参照年龄特征发现目前中国女子网球单打运动员的技能水平高峰期显现较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