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辞书出版社是我国第一家出版工具书的专业出版社。它的前身是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元月改为现名。十多年来,该社从修订《辞海》到出版各类工具书,从“月出一典”到“月出二典”,为读者提供各类工具书250多种,印行4400多万部。一、以文史哲经为重点的大型辞书形成系列  相似文献   

2.
《辞海》由中华书局出版于1936年。1957年毛泽东主席于上海接受《辞海》主编舒新城先生的建议,决定对《辞海》进行修订。不久,党中央、国务院把这项任务交给上海。1958年于上海成立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1978年后改为上海辞书出版社),1959年成立辞海编辑委员会,专门从事《辞海》的修订工作。50余年来对《辞海》修订了5次,1965年出版第二版(未定稿、内部发行),  相似文献   

3.
1962年夏天,罗竹风同志因《杂家》事件,离开上海市出版局的岗位,来到当时的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参加正在紧张的《辞海》修订工作。从此,他完全沉人这个“海”中,朝朝暮暮,尽心尽力,殚精竭虑,倾注心血,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付出了大半生。  相似文献   

4.
巢峰 《出版科学》2002,(3):17-20
《辞海》初版于1936年,解放前未曾修订,1958年上海成立专门机构,对《辞海》进行了第一次修订,于1965年出版了《辞海》(未定稿),以后又陆续进行了三次修订,出版了《辞海》1979年版、1989年版和1999年版。由于与时俱进,改革创新,《辞海》的四次修订,每次都给《辞海》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使它不断增强了对读者的吸引力。  相似文献   

5.
《辞海》是我国出版的一部大型综合性的百科辞书,是广大读者经常查考的工具书.1965年出版的《辞海·未定稿》和1979年出版的《辞海》三卷本都收有"新闻"、"报纸""新闻学"这三条词目,两个版本的释文大体相同.1981年4月出版的《辞海·文化体育分册》也收有这三条词目.这本《辞海》分册经过修订,其中这三条词目的释文是复旦大学新闻系应上海辞书出版社的要求,由王中教授主持下和有关教师反复讨论修订的,和1965年版、1979年版的释文相比均有所改动.《辞海》的释文具有一  相似文献   

6.
特大型辞书不断修订乃至定期修订,业已成为全球出版界的惯例,如今坚持"十年一修订"的《辞海》是个中翘楚。本文围绕特大型辞书的内容特点、编纂要求、生产流程及其对出版企业经营管理、编辑和作者队伍建设的影响与制约等,阐述应该从国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及出版企业发展战略的高度深化认识,建议在得到政府有力扶持的基础上,对与《辞海》配套的38卷《大辞海》也确立"十年一修订"的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记者:《辞海》从1936年出版到现在已有半个多世纪了,其间经过几代人的修订,愈臻完善,并且形成一种《辞海》精神。在谈《辞海》精神之前,请先介绍一下《辞海》的出版沿革。巢峰:《辞海》最初在193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解放前未曾修订。1957年毛泽东主席到上  相似文献   

8.
1994年1月12日,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杨祖希的心脏停止止了跳动。尽管他年过古稀,早已退休,但是直到脑溢血病发之日,他仍在为上海辞书出版社审读稿件。从1957年进新知识出版社当编辑开始,他把自己后半辈子的精力全部奉献给了编辑事业,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数十年如一日,为辞书编辑树立了楷模。 1958年中华书局辞海编辑所成立(1978年改名为上海辞书出版社),他调入该所工作,自此与《辞海》结下不解之缘。从修订《辞海》的筹备工作开始,直到《辞海》未定稿、1979年版和1989年版陆续问世,他参加了全过程。在此期间,他执笔起草了《〈辞海〉收词范围和各学科收词比例》、《〈辞海〉1979年版修订方案》、《〈辞海〉1989年版合订本汇编方案》、《〈辞海〉分册总体结构方案》等文件,经《辞海》编委会讨论修改定稿,成为指导《辞海》工作的规范性文件。  相似文献   

9.
2016年12月,习近平同志写信祝贺《大辞海》出版暨《辞海》出版八十周年,充分肯定《辞海》和《大辞海》“全面反映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系统展现了中华文明丰硕成就,为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打造、维护《辞海》品牌的几十年中,参加相关工作的专家、学者、出版工作者培养、形成了“辞海精神”.1989年,江泽民同志在为《辞海》题词时,将这一精神概括为“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并把它与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联系起来,予以肯定和提倡.  相似文献   

10.
一部书的兴衰可以影响一个出版社的命运,也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出版业的盛衰,《辞海》就是这样一部书。《辞海》是我国目前惟一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词典,也是惟一一部实践了十年修订一次的诺言,并且已经连续修订了三次的大型工具书,其整套累计印数已接近600万,分册超过1000万,受众巨大,影响深远。但在人类进入21世纪之际,知识创新速度大大加快,出版手段越来越丰富,中国出版的国际化进程也将随着加入  相似文献   

11.
《辞海》在其历版编纂出版过程中形成了“辞海精神”,巢峰同志将其概括为奉献精神、严谨作风、科学态度、整体意识、严明纪律。文章从以上五方面出发,阐述了新时代下“辞海精神”如何贯穿于《辞海》(第七版)编纂修订、审稿通读、营销发行全流程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12.
《辞海》精神“发扬一丝不苟、字斟句酌、作风严谨的《辞海》精神,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文化素质而努力!”这是江泽民为《辞海》1989年版所作的题词。这一题词,以凝炼的语言表达了党和国家对《辞海》的评价和期望。是对《辞海》修订工作所有参加者的鼓舞和鞭策。  相似文献   

13.
修订《辞海》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交办的一项光荣任务,敬爱的周总理生前也十分关心这一工作。它是建国后第一部大型的综合性辞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我国的科学文化水平。尽快地完成《辞海》修订任务,是广大读者的共同迫切愿望,是普及和提高全国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需要,是实现四个现代化、完成新时期总任务的需要。粉碎“四人帮”后,《辞海》各分册的修订工作加快了进度,除党史等少数条目外,已全部完成,并发厂付排。预计今年第一季  相似文献   

14.
《辞海》1979年版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大型辞书。它先后刊印过6种版本:按部首笔画混合编排的三卷合订本,一卷缩印本,28本按学科分类编排的分册,语词增补本,百科增补本以及合两种增补本为一卷、按部首笔画编排的增补本。截至1988年底止,它的发行量是:三卷本70万套,缩印本300万部,各种分册合计1000多万册。这一发行数字,在国内外的大型辞书中是创记录的。它已名扬海内外,进入千家万户,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工具书之一。数以千计的参加者除了以长期坚持、脚踏实地、栉风沐雨、饱经沧桑的精神共同呕心沥血地塑造了中外出版史上的这座丰碑外,还以他们开拓创新的劳绩,形成了为广大读者所称道的“辞海特色”、“辞海经验”和“辞海精神”。对于这样一件出版史上的大事,理应有所论述,作为我国学术界、出版界的共同财富,为我国的出版科学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本文不揣谫陋,姑作尝试,以期引玉。  相似文献   

15.
《辞海》是以字带词,融字典、语文词典和百科词典主要功能于一体,而以百科知识为主的大型综合性词典,已有八十年历史,并经历了五次修订。“辞海精神”是《辞海》工作者的精神支柱,而《辞海》编纂、修订实践中形成的质量保障体系又从制度上保证了《辞海》的高质量。这个体系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严密的组织工作、精细的总体设计、完善的工作程序和成套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6.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辞书的出版是推动和影响文化发展的一项重大工程。特大型综合性词典《大辞海》,作为中国出版界一项造福桑梓、泽及后世的浩大工程,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突出的中国风格,显示了中国的气派,它的编纂与出版对传承中华文明,介绍世界各国文化历史,反映科学技术发展轨迹,适应时代的需求,满足广大读者追求知识的需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刚刚结束的2003年上海图书交易会上,由江泽民同志题写书名的《大辞海》的“哲学卷”和“医药科学卷”首发,标志着《大辞海》——我国第一部特大型综合性词典已经进入了分卷出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编辑人的世界》是一部在美国出版界和作家当中有着重要影响的经典读物,它的编者格罗斯曾供职著名的西蒙与舒斯特公司30余年,有着丰富的编辑工作经验。 《编辑人的世界》第一版成书于1962年,受到出版界和作家们的重视和好评,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美国出版业的状况,编者于1985年和1993年对原书进行了两次大幅度的修订。国内最近出版的中译本就是1993年的修订本。 近40年来,本书的权威性得到了专业领域内的一致公认,它成为“美国编辑艺术和技巧的标准读本,同时被出版和写作课程及作家研讨会广泛使用的参考书”。它…  相似文献   

18.
谈电子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编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谈电子版《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的编辑体会浙江电子音像出版社任路平《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简称《少儿百科》)是国家“八五”重点图书规划中唯一一部少年儿童百科类图书,自1991年出版后,多次修订,畅销不衰,累计印数达100多万套,真正成了浙江教育出版...  相似文献   

19.
论述我国第一部大型综合性辞典《辞海》从筹划到1936年正式出版的开拓意义,以及解放后三次修订的种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前几年,大约是1976年吧,香港有一个人从“文化大革命”前修订的《辞海》未定稿中挑毛病,搞了一份《辞海错误一百例》,将它奚落一通。这篇东西发表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我们暂且撇开这位先生的政治用意不谈,单说他这种“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做法就值得商榷。就算这所谓一百条错误都是事实,那也不值得大惊小怪。古往今来,任何一部工具书都不可能没有毛病,尤其是一部大型工具书,要从中挑出上百条,甚至上千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