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成立于1979年。是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国家林业科学实验基地、科技创新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主要承担我国热带、南亚热带森林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珍贵树种培育、多功能森林经营示范、成果推广任务。实验基地总面积28万亩,森林蓄积量139万m3。  相似文献   

2.
陈国阶 《资源科学》1990,12(3):46-51
米易县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即横断山区的中段东侧。雅砻江和安宁河从北向南流贯该县,并交汇于该县南部。其中安宁河流经县境河段76km,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66%。由河谷向两侧山体,海拔由980m上升至2500m以上,最高峰达3447m。相应地自然景观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即由河谷的南亚热带逐步向中亚热带、北亚热带、暖温带乃至中温带过渡。因此,是发展立体大农业的理想之地。其中,海拔1500m以下总称为河谷地带,主要由狭小的冲积平  相似文献   

3.
陈德信 《资源科学》1989,11(6):59-65
桂东南地区水果生产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经济价值高;生态条件优越,热带、亚热带乃至温带的许多水果都能良好地生长和结果;尤以热带和南亚热带水果香蕉、菠萝、荔枝、龙眼、甜橙和沙由柚(以下简称南亚热带水果)种植面积广,产量高,是本地驰名中外的特优名果;同时,群众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种果的积极性很高,水果生产及果品加工等已颇具规模。  相似文献   

4.
张忠法 《资源科学》1989,11(2):15-19
云南热区系指境内具有北热带和南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地区。其行政范围包括16个地州(市)、76个县(市)的部分地区,总土地面积为1.1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9.8%。其中,北热带占10.5%,南亚热带占89.5%。 云南热区具有山地、丘陵、盆地、夷平面、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地和丘陵约占总面积的  相似文献   

5.
张汝 《资源科学》1988,10(2):35-41
热区农业气候是热区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充分合理利用这种资源,对促进农业生产,提高经济、生态效益有很大意义。 云南热区系指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本文所论述的热带作物只含典型的热带多年生作物,其中也包括热带山地作物在内。  相似文献   

6.
云南省生态建设与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该文分析了云南省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树立发展"常绿草地畜牧业"的理念,利用云南省地处低纬度地区,具有多样的自然环境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加强生态建设,发展绿色、无公害畜产品,以促进云南省草地畜牧业的产业可持续发展.在畜牧产业化发展的区域空间布局上,把全省分为6个畜牧产业带,即滇东北山原暖温带、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中亚热带、暧温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北山地温带、寒温带畜牧产业带,滇东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南亚热带、热带畜牧产业带,滇西南亚热带、热带、暖温带畜牧产业带.在不同的产业带内,分别形成以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为核心的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提出了建设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8大骨干工程,即龙头企业与知名品牌培育工程、牧草种子与畜禽良种工程、草地建设与饲料种植工程、初级产品基地工程、动物疫病防治与服务工程、畜产品安全工程、科技与人才工程、网络信息工程.提出了生态建设与畜牧业发展并重,把云南省建设成为国家"常绿草地畜牧业"基地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7.
钟纪育 《资源科学》1983,5(4):51-57
有关开发利用和保护我国西双版纳的自然资源问题,侯学煜、吴征镒、裴盛基、石玉林等同志曾发表过很多宝贵的意见,本文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讨论,供有关方面参考。 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约有54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63%,其中西双版纳拥有1.922万平方公里,只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0.20%,占全国热带、南亚热带地区的3.56%。对本区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应当充分考虑到本区的特点,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从目前本区的实际状况,从全国角度出发作统一的规划和安排,使它在我国四化建设中充  相似文献   

8.
张昌顺  谢高地  陈龙  裴厦  范娜 《资源科学》2012,34(7):1232-1239
地处澜沧江下游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带的糯扎渡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本文以糯扎渡自然保护区主要森林类型为研究对象,利用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地形和乔木结构对该区域林下不同生长型地表植物生长与分布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热带北缘与南亚热带过渡区林下3种生长型地表植物(灌木、层间植物和草本)的生长和分布格局的影响显著,其中地形和乔木结构对灌木生长的作用大于草本,除坡度和乔木密度外,其余指标对灌木盖度或灌木高度的影响达显著水平。地形和乔木结构对林下不同生长型植被种类组成和结构的影响是不同的,按影响程度大小,影响灌木层种类组成和结构的主要因素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乔木种数和香浓维纳指数,对于层间植物,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树高、海拔、乔木种数和乔木盖度,对于草本层,则依次为胸高断面积、乔木种数、坡向和树高。就整体而言,乔木结构对林下植被结构和种类的影响大于与地形因子,地形因子中,仅海拔和坡向分别对林下层间植物和草本分布的影响显著,说明乔木结构是小尺度研究中影响林下水热条件的主要因子,但海拔和坡向对它们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发挥红黄壤地区冬季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冬种农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黄壤地区是指位于我国热带、南亚热带及中亚热带的以红黄壤为地带性土壤的广大地区。这里是我国水热资源最丰富、发展冬种农业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也是冬种农业模式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已发展了包括冬粮、冬菜、冬肥、冬草模式在内的各种冬种农业模式。采取有效对策,大力发展冬种农业,可以有效地缓解人地矛盾,缓解增粮与增收之间的矛盾,弥补饲料的短缺,实现农业持续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地缘战略的南亚地区科技合作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亚既是世界四大文明发源地之一,又是佛教、印度教等宗教的发源地,总面积约503万km2,2009年总人口超过14亿。平均每平方公里约280人,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斯里兰卡、尼泊尔、不丹与马尔代夫8个国家。从地理条件看,南亚处于欧亚大陆外缘新月形地带的中间地带,扼守亚洲和大洋洲通向欧洲和非洲的水上交通要道,靠近波斯湾产油区,俯视着东西方重要的石油通道,其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直接攸关中国的“通道安全”。进入新世纪,南亚经济快速发展,但由于恐怖主义、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与地区传统矛盾、社会贫困等相互交织,使南亚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局势渐趋复杂化,地缘战略地位和地区影响也相应上升,是中国推进睦邻外交、构建和谐周边的重点和难点。当前,有关大国在该地区的各种渗透活动十分活跃。基于南亚地区地缘战略十分重要,涉及到我国依托阿拉伯海的贸易战略,有必要从国家长期战略利益出发,加强对该地区的综合影响力。以科技先行的南亚科技合作对促进其他领域多边关系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应成为我国地缘战略的新视角和关注点。  相似文献   

11.
石竹筠 《资源科学》1989,11(6):42-44
一、土地资源丰富,潜力大 我国红壤丘陵广泛分布于北纬18—32°,东经96—120°。分属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10省(区)。面积约54.11万km~2,占10省(区)总面积的29%。 红壤丘陵位处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及热带,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水热同季。≥1O℃年积温为5000(5500)—7500(8000)℃,年降水量1000—2000mm。  相似文献   

12.
刘阔阔 《百科知识》2021,(21):19-20,23
狮子纹样在中亚、西亚、南亚的文化历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并成为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狮子是大型猛兽,主要分布在非洲草原和亚洲印度,是典型的热带草原动物.中国并不是狮子的起源地,狮子纹样始于两河流域和印度.  相似文献   

13.
1防腐等级的选取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是指分布在北纬25°~35°亚热带大陆东岸,它是热带海洋气团和极地大陆气团交替控制和互相角逐交馁的地带。主要分布在中国东部秦岭淮河以南、热带季风气候型以北的地带。该气候区域冬季不冷,1月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上,夏季较热,7月平均气温一般为25℃左  相似文献   

14.
泛第三极环境与“一带一路”协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Z2):23-25
受第三极影响的东亚、南亚、中亚、西亚、中东欧等泛第三极地区是“一带一路”的核心地带,而水资源短缺、自然灾害频发、生态系统巨变等重大环境问题严重制约了该地区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是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面临的重大挑战。  相似文献   

15.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位于我国地势地貌第二和第三阶梯之间,包括多种地貌类型,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汇地带。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研究有助于为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热带强对流区域的位置和水平尺度对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包括CISK机制的简单三维热带大气模式研究强对流活动的位置和水平尺度对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强对流活动的经向位置对低频振荡有重要影响.当对流活动在赤道印度洋和赤道西太平洋加强时,在赤道印度洋地区激发出低频振荡并向东传播,周期为 2 8d左右,扰动为Kelvin Rossby波型,具有明显斜压结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然而,当对流活动在热带印度洋和热带西太平洋,即菲律宾附近地区加强时,在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激发出向西传播的低频振荡,周期为 3 0d左右,扰动为弱Rossby波型,斜压结构,且与南亚季风有紧密关系.研究结果还表明,强对流活动的纬向位置对振荡周期和结构没有直接影响,但强对流区域的尺度大小对热带大气低频振荡的周期有明显影响:强对流活动区域的纬向尺度越小,所激发的低频振荡的周期就越短.热带大气中的 1 0~ 2 0d振荡,可能是由较小区域的对流活动激发出来的.  相似文献   

17.
《科协论坛》2013,(9):F0004-F0004
江苏泗洪洪泽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泗洪县东南部,地处南暖温带与北亚热带的过渡地带,保护区总面积49365公顷,集旅游、保护、科教等功能于一体,2006年2月11日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年被评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相似文献   

18.
仙人掌家族     
仙人掌类植物系指仙人掌科的所有植物,这是一个拥有2000多名成员的大家族。仙人掌类植物并非如有些人想象的那样都产于干旱沙漠地带,亦有产于环境温暖湿润的热带森林中的附生类型的仙人掌。娇媚雅洁的县花、别号  相似文献   

19.
提到寸草不生、荒无人烟等词汇,人们会马上想起沙漠。不过科学家最近发现,在海洋中同样存在一些地方,在那里,动植物都不见踪影,可谓是海洋中的沙漠地带。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地方,其面积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要大,  相似文献   

20.
元江干热河谷山地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特征及其合理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着重阐述了元江干热河谷山地不同生态条件下,土壤资源的分布、特征及其合理利用.由于元江河谷山地地势高低悬殊,相对高差可达2 000m,土壤资源的垂直分异规律非常明显,由低海拔到高海拔依次分布有:北热带干热河谷燥红土带(海拔1 000m以下)、南亚热带丘陵赤红壤带(1 000m~1 300m)、中亚热带低山红壤带(1 300m~2 000m)、北亚热带中山黄棕壤带(2 000m以上)等.土壤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是:①按山地垂直分异规律搞好土地利用规划;②搞好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工作,严禁毁林开荒、陡坡耕地要退耕还林还草;③发展可持续农业:搞好合理轮作、套种,提高土壤肥力;集约经营,合理施肥,提高单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