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宋明美学以悖论的形式表现出自己独特的美学思想。理学在文论诗论中用道统否定文艺和美学 ,但在其认识论中却把人生境界奉为最高的美和乐。造成这一悖论的直接原因是理学的修养学实践。这种修养学是人生论、修养论 ,又是一种纯粹精神美学。都是一种心理修养功夫美学。理学演变为心学 ,在心学内部形成了一种奇特的斥力结构或动力结构。正是这种斥力结构 ,理学为自己培养了掘墓人 ,并最终导致了理学修养美学的终结  相似文献   

2.
宋诗派文人群体与"清流党"渊源甚深,陈宝琛本是清流健将,陈三立、郑孝胥均为清流党弟子,他们的友朋中也有许多清流人物,但宋诗派和"浊流"即近代洋务派关系亦较为密切。本文旨在说明这是一个既有清流风骨,又通晓世界大势的维新群体,在近代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介绍悖论思想,分析导致悖论法教学的心理学依据,指出导致悖论法教学与常规教学的区别,对演示实验教学如何应用导致悖论法进行举例说明.  相似文献   

4.
分析、揭示了悬而未决的芝诺悖论、贝克莱悖论和罗素悖论这三大悖论家族所暴露的自古以来就存在于科学基础理论中与"有穷——无穷"概念相关内容的缺陷。得到明确的结论:自古以来由于受"重形式———轻本体"这种错误工作思路的影响,导致了三大悖论家族的产生与不断繁荣壮大,并且无法真正认清这三大悖论的本质,决定了由它们所揭示的问题在现有科学理论体系中一直无法得到解决。本文进一步揭示这三大悖论的本质。  相似文献   

5.
在《我已故的公爵夫人》中,罗伯特·勃朗宁成功运用了悖论这一倍受新批评家推崇的手法。本文试从悖论的定义、形式,新批评中悖论与反讽、意义含混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首著名的独白戏剧诗,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悖论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6.
论纳兰性德的矛盾人格及其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兰性德受儒家理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和痛苦,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存在着巨大的悖论,呈现出一种典型的矛盾分裂人格,这种矛盾分裂人格形成的原因:一是现实的桎梏和重压,二是理性的选择和扭曲.  相似文献   

7.
宋元时期,理学与杂剧同步兴起。杂剧在其发展中经过了萌芽、繁荣与衰退的历程,其原因固然众说纷纭,但本质上却与理学社会地位的升降紧密相关。本文试从理学嬗变中探究宋元杂剧兴衰的根源,旨在揭示理学对古典戏曲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学术史的意义而言,晚清道咸同时期是一个由汉学一统到多种学术流派纷呈的学术转型时期,本文以此为背景探讨了程朱理学的复兴.道咸同时期程朱理学的复兴是在批判汉学和王学的过程中进行的,而唐鉴进京讲学与京师理学群体的形成,以及他们的学术史编纂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理学骨干中坚,重建了程朱理学道统体系,而且倡导了一种崇尚“正学”的社会风气,正面倡扬了程朱理学.这是程朱理学复兴潮流的自然奔涌.本文除从传统学术发展的内在理路探寻理学复兴的原因以外,还特别强调学术之外的社会政治与文化背景、即内忧外患的社会政治危机与文化危机的刺激,就此而言,理学复兴可谓是回应时代“变局”挑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普遍认为,李梦阳的学术思想包括文学思想的特点之一,是其反理学倾向。本文持不同意见,认为明中前七子之一的李梦阳与其同代人一样,受到理学思维模式的影响与制约,其诗学思想的核心——尚法观,正是这种影响和制约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数学文化之数学悖论,从数学悖论的内涵、在数学发展史中的影响、与创新思维的联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探讨、实现数学文化-数学悖论的生活化。  相似文献   

11.
儒家的现世价值一直为许多学者关注,儒家与自由主义有很强的通约性,它的许多资源可以古为今用。文章试图通过对儒家和自由主义的关系来更深一步地阐发儒家的现实意义,并从两个方面即“我选择,我自由”与“仁者爱人”、中庸与妥协来分析二者的通约性。  相似文献   

12.
Eastern philosophies of education such as Confucianism and Taosim advocate the use of silence in the teacher–pupil tradition of pedagogy. We investigate contemporary classrooms in Korea, and study whether teachers in Korea today incorporate this method implicitly or explicitly in their classrooms. Empirical data in the form of video-taped classroom lessons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videos reveal the learning paradoxes that arise from a rote adherence to constructivism by teachers that are trained within a larger Confucian society.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描写了贾家四个青年男子被父亲教训的场面。"训子"的典型事件深刻体现了小说的孝慈文化蕴涵。曹雪芹在书中对封建正统道德文化、儒家文化提出了质疑,既有批判,又有惋惜,还有找寻优于儒家文化的新的理想的迷惘。贾政、贾代儒训子的失败蕴含了作者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批判;对贾珍们有失父范的描写是对儒家道德文化的惋惜;贾宝玉作为自由人性的先声,是作者对人生出路和未来理想的一种探索,这种探索充满迷惘——小说结尾宝玉向父亲拜别,表现了对哺育自己的儒家文化的眷恋,反应了作者内心深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周敦颐是儒学本体论思维向度的开启者,虽然他曾出入佛道,但他学术的最终旨趣在于儒学,“无极”是其儒学宇宙本体论思维向度进入的标志,而“诚”则是其对儒学道德本体论的论证。周敦颐以他在儒学哲学化、儒学本体论建构中的重要地位而被后世称为“道学之宗主”。  相似文献   

15.
对何伟先生《对“孔子热”的冷思考》一文提出商榷意见,主要观点有:1、对孔子研究应一分为二,不能混肴真假孔子;2、对孔子思想史地位的分析.儒学是中华民族文化之精华;3、什么是“国学”.把儒学作为“国学”是复古倒退吗?4、孔子思想与科学、民主并行不悖。进而对当前“孔子热”提出了一些尚显稚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七十二朝人物演义》以通俗小说的形式演绎儒家经典,在对四书人物的解读中阐发作者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思考。本文通过小说人物与四书人物的对比,细致分析了作者借由小说传达出的儒家新思想,并由此阐述小说对儒家经典的阐释和解读。小说以独特的视角解读儒家人物和儒家思想,这无疑是明代中后期重述儒家经典思潮在小说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图从史实和学理两个方面分析日本文化的两个悖论:在近代以前与中国文化同文同种的日本文化,为何在近代以后结出了异花异果?明治维新以后在“脱亚入欧”的现代化过程中,日本文化为何没有全盘西方化?文章认为,正确地解读这两个文化悖论,是把握日本教育性格特征及其目前改革脉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休姆作为意象派诗歌运动的领袖人物,一直以来,却被评论家忽视.本文拟对意象派早期奠基之作<秋>进行分析,进而挖掘出隐含于其中的悖论思想,以期对研究休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休姆<秋>一诗中的悖论不仅体现在词汇的运用上,还体现在意象塑造,意境营造,创作动机上.  相似文献   

19.
Beginning with a brief discussion of the different meanings and contexts of tolerance, certain paradoxes of tolerance in regard to mental health in a clinical setting, in a socio‐legal setting, and at policy level are presented. Other paradoxes in the domain of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are evoked: finding a balance between patemalism and neglect and between oppression and protection, and above all, the economics of tolerance. The author suggests that to help move understandings of tolerance away from association with passivity and neglect, such understandings should be linked to change, needs, and passion.  相似文献   

20.
从讨论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特点入手 ,阐述了中国传统思想的理想主义倾向和人本主义倾向 ,着重讨论了传统哲学思想对中华思想文化的影响。通过这种讨论 ,主张应该积极地对待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