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立定三级跳远是双脚站在起跳板上起跳,身体任何部位不得触线,第一跳原地双脚起跳,单脚着地;第二跳用落地脚起跳向前跨出一步,以摆动腿落地;第三跳用落地的摆动腿起跳双脚落在板上(或沙坑),动作完成后向前走出。根据场地设备、动作要求,测验方法以及立定三级跳远技术要求,笔者摸索出了以下几种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2.
对8 名国内优秀女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二、三跳起跳技术影片解析结果表明,第二跳起跳时所获得的垂直速度小,腾起角小,这与起跳蹬伸时机晚和蹬伸不充分有关,同时与摆动腿大小腿折叠不紧、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第三跳起跳过程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多,但也获得了较大的垂直速度,这与起跳时着地角小和起跳角大及着地过程中脚扒地速度慢有关,同时与摆动腿摆动速度慢和摆动幅度小有关。8 名运动员第二跳距离百分比偏小。  相似文献   

3.
王继艳  刘海国 《精武》2012,(20):23-24
为研究影响三级跳远初学者跨步跳距离的原因,丰富三级跳远的技术教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二维摄像法、影像解析法、数理统计法对体育教育专业田径专修学生的技术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初学者跨步跳的滚动式着地不明显,出现甩小腿的动作,起跳脚离身体重心距离过远;起跳腿支撑能力差,在第一跳落地后,不能快速蹬伸,导致第一跳落地缓冲时间过长,缓冲角度过大;蹬伸时间长,蹬地角度小,蹬地幅度小,下肢力量不足;初学者上下肢不协调,摆动腿和双臂摆动不充分,在空中跨步跳的姿势不正确,摆臂姿势错误。  相似文献   

4.
许玲君 《中华武术》2013,(10):32-33
三级跳远属于田径类跳跃项目,是田径项目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三级跳远运动中,运动员必须借助快速的助跑,进而获得足够的动能,以帮助其完成连续的三次跳远。三级跳远的过程分为三个步骤。第一跳:单脚跳,运动员单脚起跳落地,奋力获得向前的动能。第二跳:跨步跳跃,运动员通过第一跳获得的能量跨步起跳,实现空中摆动腿落地,在落地的过程中,发力获得第二次动能。  相似文献   

5.
图2:第一起跳腿蹬伸充分,摆动腿前摆快速。图3-6:换腿幅度大,第一跳着地前大腿高抬至水平位,双臂充分后摆,为第二跳起跳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图7:第一跳着地缓冲时身体重心较高,上体稍前倾,有利于下一跳。图8-10:第二跳,大腿高抬,并充分前摆,以争取第二跳远度和为下一跳做准备。图11-18:最后一跳,空中展体充分,有利于收腿前伸落地。  相似文献   

6.
立定三级跳远是由原地双脚起跳、单脚着地接一个跨步跳、再接一个腾空双脚着地的跳跃动作。它既是速度与力量的结合,又是三跳之间节奏的体现。因此,在其训练中,我们既要重视完整技术的练习,更要重视每一跳的训练。目的是更好地发挥每一跳的爆发力,并将三跳的技术及能力结合在一起,以促进特长生立定三级跳远成绩的快速提高。一、第一跳获得最大初速度和适宜起跳角度的练习方法(一)原地向上屈臂摆动练习第一,徒手练习。两臂后引然后快速向前上方摆动。  相似文献   

7.
一、三级跳远摆动技术的重要性分析 三级跳远的摆动动作包括摆动腿的摆动和提肩摆臂动作。摆动动作及其速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三级跳远的技术结构、起跳力量和起跳速度,从而影响三级跳远的成绩。国内外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动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带动起跳腿同侧髋迅速前移,加速上体及重心的前移速度,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8.
跳远是根据一次起跳、一次腾空、一次落地的结果丈量成绩的。三级跳远的成绩是三次起跳、三次腾空、三次落地的距离再加上运动员两只脚底的长度的总和。三级跳远中三个阶段的技术和跳远技术有类似的特点,但是必须注意到第一跳和第二跳的技术应加以适当修正以利于后阶段的跳跃。例如,第一跳不应用尽全力跳到最远,否则在后二跳中就不能发挥最大力量,也达不到最好成绩。肌肉分析三级跳远第一跳起跳同跳远的起跳是相似的。运动员起跳腿的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在股后屈小腿肌、腓肠肌和四头肌作用下同时伸直,而摆动腿的各关节则在髂腰肌、股后屈小腿肌和前胫骨肌的作用下弯  相似文献   

9.
三级跳远是一项技术性很高的运动项目.实践证明运动员的单足跳是三级跳远中比较远的一跳,对运动成绩影响较大.单足跳阶段的技术参数的变化历来是研究的重点.采用录像解析方法对我国优秀全盲运动员李端的单足跳阶段的技术参数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李端在起跳腿着地瞬间分腿角过大,离地瞬间分腿角过小;李端最大缓冲时膝角的缓冲幅度过小;蹬伸阶段蹬伸时机不当,单足跳阶段的重心腾起角过大;由于竞技水平的差异,李端的起跳时间过长;摆动腿的摆动角速度过小说明李端的摆动不积极.旨在为李端三级跳远起跳技术提供运动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中最关键的一跳是跨步跳,跨步跳技术的优劣对三级跳远总成绩的影响最大,是衡量三级跳远水平的重要指标,而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则是运动员完成跨步跳的前提,所以要想提高跨步跳的成绩及三跳的总成绩还要从单腿跳的落地缓冲与起跳入手。笔者认为: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包括下肢工作肌群的做功能力、单腿跳落地和起跳角度的合理控制及肢体摆动与下肢肌肉群蹬伸的协调配合。通过对以上三个内容的分析,总结出几个提高三级跳远运动员单腿跳落地缓冲与起跳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郎健  贾谊 《中国体育科技》2006,42(3):108-110
通过现场拍摄等研究方法对我国部分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三跳当中着地角、起跳角等相关的数据指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三跳中的着地角和起跳角均小于世界优秀运动员,表现出摆动腿摆速偏慢和支撑腿的快速蹬伸能力较差。另外,在三跳过程中,两腿“剪绞”动作不够充分,第1跳的腾起角度也偏大,对后两跳的成绩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跨步跳起跳技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技术的优劣表现在支撑腿的下压和摆动腿的后摆所形成的剪绞速度、幅度方面;适宜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是与个体专项力量素质相匹配,并能进行有弹性的起跳的角度,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3.
女子三级跳远三跳水平速度与成绩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定点高速摄影、影片解析和数理统计为主要研究方法,以参加1999年全国田径大奖赛(西安站)部分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大部分运动员水平速度利用率较差,三跳中,水平速度损失较大,同时,三跳的起跳速度与起跳角度、双臂和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各跳落地缓冲腿的支撑负荷与脚着地瞬间和身体重心的位置关系、三跳的比例等因素是造成三跳水平速度损失的重要技术因素。此外,三级跳远运动员如何合理利用水平速度,怎样在三跳中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对提高运动成绩同样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 三级跳远教学,常出现的错误往往是起跳腿起跳后,摆动腿先落地,而不是用起跳腿先落地完成第一跳。 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我逐渐探索出了一套划线标字教学法,即先在地上划上三条限制线,并标上字:1.左|→左|→右|,2.右|→右|→左|,第一条线是起跳线;第二条线是起跳腿落地线,完成第一  相似文献   

15.
三级跳远是运动员在助跑之后连续完成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其关键技术如下:第一跳(单脚跳):起跳脚蹬离地面后,及时屈膝前摆,随后积极下压扒地。第二跳(跨步跳):摆动腿屈膝前摆,经腾空后积极下压扒地。第三跳(跳跃):跨步跳结束后及时收腹举腿,双脚  相似文献   

16.
1、三级跳远摆动技术的重要性 三级跳远的摆动动作包括摆动腿的摆动和提肩摆臂动作。摆动动作及其速度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一二级跳远的技术结构、起跳力量和起跳速度,从而影响三级跳远的成绩。国内外研究表明:摆动腿摆动动作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带动起跳腿同侧髋迅速前移,加速上体及重心的前移速度,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  相似文献   

17.
<正> 在田径跳跃项目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常常遇到运动员起跳时跳不起来。腿部力量差固然是跳不起来的重要因素,但有的运动员腿部力量并非差,而就是跳不起来。我认为,这主要与起跳时蹬接配合失调有关,即起跳腿蹬伸时机不对。蹬伸过早或过迟都会影响起跳效果。运动员做起跳动作时,起跳腿与摆动腿是同步进行的。当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屈膝向上加速摆动。起跳腿具有较大的着地角和较小的两大腿间的夹角,从图1②和图2②可见着地瞬间两腿的剪绞动作是积极的。这时摆动腿在做加速  相似文献   

18.
三级跳远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的情况下,连续完成单脚、跨步和跳跃三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并在跳跃中不断地改换腾空阶段和支撑阶段。三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第一跳对后两跳的影响更为直接。任何一跳的失误,都将影响三级跳远的节奏,而没有合理的节奏,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时,支撑运动器官的负荷,要超过自身体重的5倍以上,最大的可能达到1000公斤。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不仅要根据技术要求,掌握好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每一跳着地和再起跳、空中平衡和合理的跳跃节奏等基本技术,还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速度、快速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放松能力。如果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得不好,而过早地参加比赛,不仅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而且还会造戍伤害事故。有些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像跳远那样跳得比较高、比较远,而第二跳却不能腾起,只是被动地向前迈一步,仅仅成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这是初学三级跳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主要由起跳腿的蹬伸技术与摆动腿的摆动技术所组成。目前,大多数人们集中于跳高起跳的"蹬伸"技术研究,对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研究相对较少。文章运用现场技术录像和运动图像解析的方法,对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解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起跳前摆动腿最大缓冲幅度比较大;在起跳阶段摆动腿蹬离瞬间,摆动腿膝关节角度变化较小。背越式跳高起跳过程中的摆动腿缓冲阶段,身体重心的高度、摆动腿膝角的变化情况与助跑水平速度的损失有显著性相关。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的伸膝角度、伸膝速度与起跳腿着地时摆动腿的摆动速度、摆动腿离地后的最大摆动速度都有高度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柏林世锦赛跳远项目前8名的技术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运动寿命长,基本可以在前3跳跳出个人最好成绩,踏板准确度高,落地损失距离对成绩的影响较小;最后10 m分段速度、116 m阶段平均速度与运动成绩、起跳着地时刻重心下降的幅度与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起跳阶段膝关节最小角度与着地角、离地时刻大腿与水平面的夹角同摆动腿摆动角速度等技术数据之间具有显著性相关,但是男女存在较大差异;男女最后2段速度变化趋势相反,最后3步的步速具有先增后减的变化特征;起跳角度和起跳离地时刻垂直速度有上升的趋势,水平速度损失和损失率有下降趋势;男女离地时刻摆动腿与水平面夹角的平均值为负值,女子摆动幅度更小,男子摆动腿摆动角速度明显下降,女子则表现为上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