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借助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现代英国普通中学》一书中这样写道:“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力,仍然应该是中学文学教学的主要任务。文学的使命不仅是唤醒思想,而且也要唤醒感情。”《法国语文教学》一书中也提出,“法国初中法语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正确而清晰地进行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表达;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初步学习发展学生的智力、情感和文学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我国通过语文学科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实施素质教育,应以能力训练为主,重视文化熏陶,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文学教育的现状似乎颇难令人满意。所以如此,我们以为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语文教学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文学教育的简单化倾向。它所形成的刻板、僵化的阐释体系,难免使文学教育扭曲变形、黯然失色,渐渐失去其呼唤灵魂的魅力,因此势必削弱其在拓宽视野、陶冶性情、养成人格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利于通过文学语言的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基本的语文能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体现文学的育入功能和入文情怀.让学生摆脱机械的文字训练,接受文学熏陶?我以为.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是语文教育也是文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在教学中.我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理念提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健全人格的养成,这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语文学科中不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资源,其涉及丰富的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包括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指导,并且蕴含着多元的社会认知和强烈的人文精神。所以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平台,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语文教师们要深入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诗歌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诗歌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语文素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进取,形成完美的个性。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开创精神,都有重要意义。文艺理论家。诗人对此也都有过精辟的论述。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是对学生进行文学作品欣赏教育最好的文学样式(体裁),而诗歌独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是对学生进行文学语言训练的好教材。优秀的诗歌作品,艺术性和规范性统一的文学语言,对提高学生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语的表达能力,具有积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工具性和人文性是语文教育的特质。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思想情感的变化。作为语文教学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必然承载着学生对语文课本中文学作品的品读和深究,必然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审美和情感教育的重任,尤其是语文课文品读中的文学审美教育更是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内化和强化语文学习动力的有效手段。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和美好的情感品质,让语文课堂充  相似文献   

7.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是解读、品析和创造文学语言及文学作品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语文素养组成成分之一。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成分。  相似文献   

8.
美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审美能力是解读、品析和创造文学语言及文学作品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语文素养组成成分之一。语文教学就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因而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必不可少的活动成分。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大力发展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蓬勃发展的当下,新课改不断深入教育事业中。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从小养成学习语文的习惯,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就要坚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本文通过对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找出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培养小学生语文写作想象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文学作品教学存在误区 通过文学作品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朱自清先生曾指出:“从教育的立场说,国文若只知养成学生写作的技能,不注重他们了解和欣赏的力量,那就太偏枯了。”但是,长期以来,在中职语文教学实践中,文学作品的教学存在一些误区:  相似文献   

11.
语文思维,是指在语文教育中,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将儿歌、儿童诗、童话等文学样式所具有的教育价值转化为教育成果的一系列过程和行为。其教学目的是:学习优秀文学作品,掌握文学语言,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文学鉴赏能力;陶冶审美情感、情趣和能力,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尊重文化的多样性,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陶冶高尚的情操,提高文化素质。文学教育的内涵与目的正契合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观。基于此,本文将从提升文学教育理论素养等四个方面浅析小学语文文学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是每一个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会体味、理解文学作品中为我们提供的想象;以此为基础,再来调动、发展学生自身的想象力。本文就试图从这两方面探求一条学生理解想象和发展想象的途径,使学生的想象力在语文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改革中的文学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学教育越来越受到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成果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但在语文课程改革中关于文学教育思想、文学教育方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构建语文教师的文学素养体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指导学生了解作者的创作动机、背景,整体感知文学作品;鉴赏要以文学作品为范例,以文学史为线索;利用课外阅读提高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等是培养中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文学综合水平的基础学科,在进行文学素养培养的过程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研究的一个方面。加强对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审美教育,包含的内容是多层次的,如进行语言文字的审美教育、进行文学作品描述内容的意境美的教育等多方面的审美教育。加强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对养成学生良好的审美观点,完善学生的审美兴趣的培养,健全学生的审美心理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中职语文教育与高中有着很大区别,其不存在升学压力,按教学目标要求就是更加注重实用性和能力的培养。但中职语文教育如果过度追求实用性,则其就不能客观的看待语文的人文价值,对实现中职的语文教学目标势必造成很大影响。本文在阐述了中职学校语文文学教育现状基础上,提出应加强中职语文教学的文学教育。一、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文学教育现状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促进学生提高感悟能力、人文素养和审美情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教育是通过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实世界中美的鉴别、欣赏和创造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生活情趣,使他们变得高尚、积极、向上,在思想感情上健康成长。现在中职校很少开设美育课程,但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很多审美对象,以独特的语言美、形象美、情节美、环境美、节奏美、风格美等形式蕴含在文学作品中,因此,中职语文教学目标,除了提升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外,还兼有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健全人格的重任。一、寓教于愉悦,寄教于美的享受之中在语文教学时可运用文学作品中直观的艺术形象或优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7.
强武军 《陕西教育》2009,(10):115-115
以诗歌阅读教学为切入点,以诗歌教学为例,通过对具体文学作品的体验、阐释、实践,通过对文学作品的细读,把握语文学科的文学性。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文学作品关感体悟、情感表达,乃至于使学生养成主动创作的习惯,更有助于语文贴近学生主主体,使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提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最终提高学生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8.
<正>在语文教育活动中,通过阅读教学的模式将童话、寓言、诗歌、小说、故事中包含的教育价值转化为教育成果的过程以及行为就是文学教育。文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文学语言、想象力以及健全人格这三个方面。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学中,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素涛 《考试周刊》2012,(31):39-39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教育观念也在不断更新。语文教学要跟上时代的潮流,语文老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注入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从而增长语文知识,发展个性,健全人格魅力,这是语文教学进行情感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20.
语文作为基础学科,工具性之外更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肩负素质教育、健全人格养成的重任.中职语文教学要摒弃传统教育体制中狭隘的教育价值观,提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感受人格教育的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