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左雪文 《新闻记者》2005,(10):35-35
日前翻开北京出版的某报纸,一个醒目而颇抢眼球的标题跃入眼帘——《9岁的儿子要买“避孕套”》。说的是一对年轻夫妇带着9岁的儿子去商场购物。其间,儿子多次提出要给他买“避孕套”。起初,年轻的爸妈还以为现在的孩子“性早熟”而顽皮,  相似文献   

2.
“艺术是自然形成的,时代一定会有真诚的挽留和无情的淘汰。艺术市场是一面镜子。但上帝只会关照一心去创作的画家,而不会是光照镜子的人”,6月25日晚,91岁的吴冠中因病在北京医院逝世。淡泊一生的他,在掩上自己的人生画卷前不忘嘱咐家人:不设灵堂,后事从简,静静地踏上西归之路。  相似文献   

3.
王峰 《兰台世界》2014,(5):105-106
南宋画家马一角在画风上的最大特点便是“善藏”。而本文首先对他及其“善藏”画风作个概述;其次讲他在画中的“善藏”艺术;再次论述他在画作构图上的“善藏”之风;最后讲他以少胜多,小中见大的“善藏”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4.
凡是见过黄乾洲的人,无一不对他那大大的眼睛、厚厚的耳垂和以及认真对待工作的态度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位在石艺界有着“雕刻小生”之称,别号“石乐”的福州小生,凭着自己对雕刻艺术的热爱和一般勤奋踏实的精神,打造了一片属于自己的艺术天空。回顾黄乾洲的艺术之路,我们发现,每一个成就的取得背后都凝结着他全部的汗水和心血。小时候因家境贫寒,为了读书,9岁的乾洲带着弟弟走到十几里外的隔壁乡去卖“糖胡芦”凑学费,但贫困的生活并没有埋没他与生俱来的艺术天赋。上中学起,他就在美术方面崭露头角,画画总是年段前三名,“小作…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一个农村,住着一个老头,他有三个儿子。大儿子、二儿子都在城里工作,小儿子和他在一起,父子相依为命。 突然有一天,一个人找到老头,对他说:“尊敬的老人家,我想把你的小儿子带到城里去工作?” 老头气愤地说:“不行,绝对不行,你  相似文献   

6.
衷雅琴 《出版广角》2015,(2):119-120
有这么一个在人文和自然科学研究领域都颇有成就的学术界双料大咖,他的求学之路是玩着玩着就炼成了“学霸”,他的择偶观是从生物学的角度解释自己对妻子的迷恋,他的育儿经是用类似于非洲俾格米人的方式来对待自己的双胞胎儿子,给孩子养上100多只蛙、蜥蜴和蝾螈等这些两栖、爬行动物,听上去是不是很酷?他就是《枪炮、病菌与钢铁》作者贾雷德·戴蒙德.  相似文献   

7.
《新闻世界》2007,(12):9
深夜.小林突然惊醒,穿上衣服就跑到校门口的网吧。原来,他在网上收养了一个“儿子”,每天都要喂养和逗他玩,如“儿子”不满意,就会被其他网民“领走”。小林昨晚因听一场讲座,忘了喂养。当小林赶到网吧时,“儿子”已面露不快,经小林一番安抚才重露笑容。尽管这只是一种网络游戏,但小林却很投入,他说,他的生活已与网络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8.
王新 《湖北档案》2003,(11):29-31
这是一个传奇般的男人,半生饱经磨难却从不放弃自己的艺术之梦。他教过书、当过兵、办过厂,因为痴心艺术,他的婚姻屡遭磨难,先后3次离婚,4次结婚。他是随州克隆编钟第一人。1992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头部遭受重创做了开颅手术,从些便落下了终身残疾。但他身残志坚,挥“戈”重上人生战场,硬是拖着残疾之躯复制出音律、音色均可与出土文物相媲美的编钟,然后又办起“天戈画廊”,收徒传艺。在他的精心抚育与指导下,儿子何坤今年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  相似文献   

9.
小狗“卡拉”的主人有一个可笑的名字——“老二”。“老二”就意味着你不是“老大”,“老二”一旦成为名字就意味着你永远成为不了“老大”。在警察、司机、狗贩子、朋友、同事、妻子等等几乎所有的社会关系面前,“老二”都是“老二”,也安于做他的“老二”。惟一的例外是儿子,“老二”敢在儿子面前充“老大”。后来儿子长大了,他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了。不过还有小狗“卡拉”,在“卡拉”眼里,“老二”是威严的“老大”,所以“老二”  相似文献   

10.
鲁迅所译法捷耶夫的名著《毁灭》,从出版到现在已整整半个世纪了。五十年前,鲁迅在给亲密的战友瞿秋白信中曾无限深情地说,自己对于《毁灭》中译本“就象亲生的儿子一般爱他,并且由他想到儿子的儿子。”爱“书”竟然如同爱“子”,这或许会使今天的一般读者感到些微诧异。可是,假如我们回顾在那腥风血雨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对自己的创作有过若干次痛切的自我否定。这些否定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政治标准”的自我否定;一类是基于“艺术标准”的自我否定。可以说,他的公开的政治层面上的自我否定是对革命事业的自觉,因为他是一个“战士”,而他的私下的艺术层面上的自我否定是艺术良知的复苏,因为他是一个“作家”。  相似文献   

12.
儿子的自闭症,让他变成了微博上的“喜禾他爸”。他用嬉笑表达自己的悲伤,让众多网友“哭了笑”,“笑了哭”。生活给他黑色重创,他却给社带来苦中作乐的明亮。  相似文献   

13.
“打量”的“量”该读几声?●雷智勇有一天,正上初一的儿子向我“讨教”问题。他的问题是:《夜走灵官峡》一课中有道练习题,要求读准下列加着重点的字的读音。题中列了近10个词儿,其中的“打量·”和“傻呵·呵·”儿子悬而未做。我沉吟一下,试着先把“打量”念了...  相似文献   

14.
《新闻世界》2008,(5):59-59
施氏与孟氏——管理都是有“背景”的哲理的故事 鲁国一户姓施的人家.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好学儒家仁义之术;另一个儿子爱好军事。好学儒术的那个儿子,用他的儒家思想去游说齐王,齐王采纳了他的意见,叫他做了儿子们的老师。爱好军事的那个儿子到了楚国,用他的法家主张去游说楚王,楚王很高兴,叫他担任军事长官。他们赚的钱,使家庭很快富裕起来了,他们显赫的爵位,使亲属们也觉得荣耀异常。  相似文献   

15.
据悉,金正恩于1997年至2001年在瑞士伯尔尼国际学院留学四年,同窗好友竞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的儿子。很显然,先把儿子送到西方接受新思想教育,又把儿子送到国内军事院校进行教育,是金正日的一片良苦用心,这使人想起《礼记·学记》中的一句话:“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中国古代讲究“圣与贤,可驯致”,意即圣贤之人,可以教化而成。  相似文献   

16.
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新闻出版报副总编辑张芬之,是靠艰苦的自学走上新闻之路的。二十多年来,他顽强奋斗,笔耕不止,先后发表了数百篇各种体裁的新闻作品,并多次在全国好新闻评比中获奖。这位淮北平原的农民的儿子,是怎样自学成才的?这位“半路出家”的“新闻官”有着怎样的经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拾萃集》一书,对此有详细的描述。该书约28万字,分引荐篇、散文篇、短论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三个代表”教育中,推出了一个典型,出自内蒙的农村基层。有媒体特别强调了这个典型的某些特殊的“亮点”。特殊“亮点”之一是,这个典型之所以成为典型,因素之一,是他身为将军的儿子而扎根农村基层了。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扎根农村  相似文献   

18.
以丑开局     
一个杀牛的到一个杀猪的朋友家串门,杀猪的不在家。他的儿子避讳说父亲去杀猪,就说:“父亲出亥去了。”杀牛的回到家,对自己的儿子大赞人家儿子聪明,会说话。几天过去了,杀猪的到杀牛的家来,杀牛的儿子因记着上次父亲的话,便说道:“父亲到人家出丑去了。”“什么时候回来?”“出完丑就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苗棣先生将书名定为《电视艺术哲学》而不是《电视美学》就已经向读者暗示了他对于“艺术”与“美”这组范畴间关系的态度。在引言中,他就引用了赫伯特·理德关于“艺术”与“美”分离的一段论述,指出了“艺术通常是件不美的东西”,并由此引发了全部的引言部分。给电视一个说法,有效地将电视艺术学与电视美学分离开讨论。同时,作者又在引言部分指出了通常对于“艺术”这个概念理解上的模糊性和狭隘性,又区分开了“艺术”与“高雅艺术”这组极易被人混用的概念,这就剥下了“艺术”一词金光闪闪的外衣,还其本质。作者立足于这两组概念…  相似文献   

20.
冬夜,一个身材高大的男子汉风风火火地敲开我的家门。啊,原来是我的老战友──广空越秀山干休所所长、书画艺术家张福铭。久未相见,很想知道他在艺术上的造诣。他见我发问,神秘地笑笑,慢慢从提包里拿出两轴该好的书画:一幅是行草,一幅是国画《牡丹》。我虽不擅书画,却因喜欢品评观赏,对书画之艺术功力也略知一二。我将眼前的两幅书画挂在书架上仔细把玩,从心底进出一句赞叹:其艺术进步颇有“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势!。福铭非出身书画世家,更没有“科班”“的系统培训,他走的完全是一条艰难的自学成才之路。1968年入伍时,他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