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周来祥先生的“美是和谐说”,1961年他参与编写《美学原理》一书时就提出来了。后在1984年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他的《论美是和谐》一书中,又作了全面的深刻的探讨和论述。如今《文艺美学》对此又给予了进一步的系统的阐释和解说。他认为和谐是一个深刻的美学和哲  相似文献   

2.
《谢天谢地,你来啦》是央视首次引入海外情景喜剧类真人秀节目。节目的最大看点就是没有剧本,没有台词,嘉宾不知道自己将扮演什么角色,观众无法预料节目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从美学角度来看,《谢天谢地,你来啦》将电视的真实美特征“多重假定的真实”进行放大,“规定情况”和“无剧本演绎”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在进行“艺术假定”和“非艺术假定”的艺术加工,深谙电视关学的创作者,将电视美运用得淋漓尽致,取得了较好的收视率和美誉度。本文主要从电视美学的“多重艺术假定”角度对《谢天谢地,你来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3.
电视播音是声像艺术。由于“像”的过宠,酿就了电视播音为“年轻艺术”或“形象艺术”的偏见定论。似乎,电视播音员形象从屏幕上消失。就意味着其“声望”的衰退。然而赵忠祥在《动物世界》中“隐居”幕后,他的解说的声音艺术与他的“形像艺术”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内行与外行常常共同赞誉他的解说之“美”。美的理性阐释目前似乎还只停留在感性之上,仅在此感性之上,笔者也似乎能够领悟到其中一个无形也有形贯穿始终的、运动着的综合效应连接体——感情链。从字面讲,感情链应是无形的,但在赵忠祥的解说中却是无形和有形的。我们权且给它下这么个非定义的概念:感情链是有声语言在语流流动中,以情感的脉络和色彩,重新划定书面语言  相似文献   

4.
1994年《宗白华全集》出版后不久,美学界有学者就指出:“他(宗白华)的美学思想是多么的博大精深,恢弘清新”(程代熙),呼吁美学界对“宗先生的美学思想应当重新研究,宗先生在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要重新评定”(商金林)。嗣后,1997年在安徽黄山召开了纪念  相似文献   

5.
本文就“电视传播艺术”这一学术命题作了系统的梳理与整合。作者从传播内容和研究思路 ,即电视实践与电视理论中的对立统一的现实切入 ,提出了“电视传播艺术”的命题 ,并对“电视传播艺术”作了内涵与外延的理论界定。同时 ,作者对电视传播艺术研究进行了分类 ,并对这一研究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作了全面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朱光潜(1897—1986)是我国著名的美学家,也是一位书评家。他的书评主要是对美学书的评论。这正是书评史上的缺项。上世纪20年代他就开始研究美学。1932年出版了《谈美》一书。他还著有《西方美学史》、《谈美书简》、《美学拾穗集》、《美学批判论文集》等。他还翻译了克罗齐著《美学原理》、哈拉普著《艺术的社会根源》、柏拉图著《文艺对话集》、黑格尔著《美学》、莱辛著《拉奥孔》、维柯著《新科学》等外国名家的美学著作。可见他是一位很有成就的美学家。  相似文献   

7.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与电视纪实艺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与电视纪实艺术朱景和毛泽东主席诞辰一百周年,中国文坛上尤其是电视屏幕上出现了温度颇高的“毛泽东热”。这一陡起的热潮,表达了广大作者和亿万群众的炽烈真诚。其空前的热度甚至引起了国际传播界的关注和评论。这里,仅就电视纪实艺术的同时升温...  相似文献   

8.
高科技语境下的现代电视艺术语言(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鑫  卢蓉 《现代传播》2004,(4):59-63
面对视觉文化的冲击 ,人们对电视艺术语言的认识开始摆脱“传播功能”的局限 ,发现深藏其间的“创造潜能”。随后 ,在摄制技术、图像处理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 ,人的视觉经验借此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 ,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使得电视艺术语言的创造潜能迅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如何理解今天的电视媒体 ,如何把握高科技语境下现代电视艺术语言的发展 ,如何实现技术与美学之间的有效联结 ,促成传统美学概念与命题的重新定义与理解……成为当下美学工作者一个急切而有意义的研究方向。本文从电视艺术语言的三个基本单元入手 ,通过解析镜头、编辑、电子技术手段具有的创造力以及现阶段的新发展 ,思考这三方面的语言演进背后可能传达出来的美学含义  相似文献   

9.
胡泊 《新闻传播》2009,(10):105-105,126
本文针对在电视艺术创作中所出现的对于其他艺术门类进行二度创作时所存在的挖掘不深入、艺术创作中美学品格贯彻不彻底等问题.分别从电子技术、舞美、镜头语言的表意等方面进行论述.从美学层面上回答电视是否是艺术以及电视是否具有自己独立美学品格等问题。作为一种信息传播手段,电视同时可以承载很多艺术形式,而这些“形式”本身属于“艺术”.因此如何赋予这些艺术门类以电视化特征.如何加强对这些艺术门类进行电视化二度创作时的美学品格就成为本文所要论述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创作的审美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电视纪录片定位于电视新闻片和电视故事片两者之间,具有审美两重性。一方面它具有电视新闻片的内容主体的客观实在性,因而具有真实美;另一方面它又具有电视故事片的创作主体的主观渗透性,因而具有艺术美。电视纪录片是具象和想象的统一,再现和表现的统一。这是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电视纪录片美学意义上的界定,表明了电视纪录片的审美张力受制于电视造元素语言综合运用的整体效应。电视纪录片是视听结合的的产物,是电视诸元素语言集合而成的多维时空艺术。它的审美冲击力来自于其创作主体所运用的电视视听语言对欣赏主体…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美学的本质属性与特征集中体现在电视纪录片上。本文上篇已就电视纪录美学的一般特征作了某些阐述,本文下篇将着眼于电视纪录片,从电视纪录片的创制与传播中,就其社会功能,品格与境界,思维与表达方式作进一步的探索。四、电视纪录片的社会功能电视纪录片,如同其它电视产品一样,它的“美”绝非一种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超然”的美,而是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12.
过去,偶尔提及电视散文,在我们头脑中闪现的不过是《荷花淀》、《荷塘月色》、《雪梦》、《雾失楼台》、《朝阳与夕阳的对话》等那么仅有的几篇。而且,对“电视散文”的概念也比较模糊。其实,早在1984年前后,江苏电视台就制作并播出了屠格涅夫的《门槛》等散文名篇,只不过由于数量不多,再加上电视散文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样式,人们对它的认识、包括研究还不够深入,所以它象一株默默无闻的小草难以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去年中央电视台的“地方文艺”栏目陆续播出了一些当代散文,今年又推出了“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  相似文献   

13.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14.
沈浩 《新闻大学》2002,28(4):20-25
一、引言 谈及观众研究就不能不提到霍尔的解码概念。斯图亚特·霍尔(S.Hall)在《电视话语的制码译码》一文中,将观众设定为三种解码立场,即“支配”、“协商”、“对立”,并由此确立了观众在解读中的积极角色的位置。由解码概念而发展出的民族志的观众研究颇具人文的意味,重点考察阶级、性别等观众主体因素对于解码的影响,这成为70年代以来观众研究的一大趋向。  相似文献   

15.
电视语言是由电视画面和有声语言两大部分组成的。众所周知,有声语言在电视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尽管电视是视觉媒体,画面是电视的主体和基础,是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渠道。英国电影艺术家纳斯特.林格伦曾在《论电影艺术》一书中充分肯定了视觉在人们接收信息中的重要。他说:“对于极大部分的群众来说,印象最深刻和最持久的东西还是电视中的视觉部分,而且那些最有效果的影片都是一些先满足眼睛,其次才顾到耳朵的影片。”他这里虽讲的是电影.但也适用于电视。电视画面的主题思想及作者意图的揭示,离不开有声语言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在美学理论亟待从对美的本质之类的疲劳探讨中解脱出来之际,我们读到了这本清新潇洒的新书《人生的美学意境》(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作为“人生地平线丛书”之一,作者摆脱了抽象的释意和规范,对人生美学的一系列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自由洒脱且带着浓厚的美文学色彩的探讨。美是人近乎天性的一种追求。因而人注定要追求诗意的人生。这正如高尔基所言:人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作者正是怀着这样一种认真而执著的心愿,企图把人对美的天性追求弘扬光大,并引导人生走向真善美的理想境界。也因此,作  相似文献   

17.
王向峰教授最近出版的《美的艺术显形》一书,集中显示了他在文艺美学研究中获得的最新成果。全书分为三编,即“艺术的本质与表现”、“艺术的接受与创造”、“马克思《手稿》的美学”,并以多章集中论  相似文献   

18.
近十年来 ,电视纪录片这一电视节目样式越来越被电视工作者所广泛采用。笔者认为 ,电视纪录片蕴含真、善、美三种不同的美学概念。三者的有机结合 ,反映了电视纪录片探索生活真实 ,体现主体意识 ,满足观众需求的本质意图 ,使电视纪录片更富现实意义和审美情趣。本文试图从电视纪录片所具的“真、善、美”以及它们的相互关连来探析电视纪录片的客观特性和审美特征。“真”———电视纪录片的基础和生命“真” ,就是真实。电视纪录片要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 ,这就要求我们在拍摄中忠实地反映事实的本来面目和客观实际 ,关注…  相似文献   

19.
对“编辑”一词含义的讨论,必然转向对“编辑作品”概念的讨论,而且,对于“编辑一词有什么样的理解,也就必然得出对“编辑作品”有什么样的理解,这是毫不奇怪的。叶向荣同志继他在《编辑概念诸说之辩证探析》一文中提出“编辑”概念后,又在《编辑作品概念重构》一文中谈了对“编辑作品”的理解,提出“编辑作品概念重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十几年前,读过朱光潜先生的一部书,叫《谈美书简》,里边说过这么两句话,印象很深,对我启发很大。第一句话是:“研究文学、艺术、心理学和哲学的人们如果忽视美学,那是一个很大的欠缺。”第二句话是:“研究美学的人如果不学一点文学、艺术、心理学、历史和哲学,那会是一个更大的欠缺。”我想,这两句话,对我们研究翻译同样有用。做文学翻译,不能对原作之美熟视无睹,翻译失却了原作的美,无异于断其生命;做文学翻译理论研究,不能不对美学有所关注,忽视了美学,文学翻译研究至少是不完整的。美学是一门深奥的学问。研究文学翻译美学,我一直有一种担心,怕这种研究或流于概念,或流于玄虚,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