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轶事观是司马迁和普鲁塔克传记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鲁塔克将轶事作为刻画传主的性格和心理的主要手段,其趋向使轶事与宏大叙事对立起来;司马迁则在轶事作为揭示传主性格和心理手段的基础上,着意将轶事与宏大叙事在对立中又统一起来,表现出将传主的性格和心理同传主真实而丰富的人生历程、社会历史的进程相结合的趋向。对二者轶闻趣事观念的研究对于推动现代传记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考点直击传记文在高考文言文阅读中最常考。所以,认真研究传记文的写作规律,探究其考查重点,提高阅读传记文的水平是文言文复习备考的重中之重。1.传主是相对稳定的群体。高考所选传主多为廉吏孝子、忠臣义士等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则多不为命题者所取。  相似文献   

3.
传记叙述作家传主的人生经历,不能离开对其所处时代背景的分析,传主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习俗等状况,都对其"何以成为这样的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地域文化对人精神气质的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传记作者只有将传主的作品结合有关地域背景和文化观念等一起分析,才会理解得更透彻。一些传主的人生经历是由许多偶然因素决定的,偶然性和必然性在其人生道路选择中往往呈现出一种辩证关系,这也是传记创作者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李念慈是清初诗人、画家。《清史稿》对其生平仅有非常简短的记述,且有明显讹误:传主之号失载、传主履历不清、历史地名错误、引用评价不当。对其生平、著述,亦有可以补充的余地。  相似文献   

5.
传记文学的生命在于事实的真实,但并非一切事实的真实。文章试图通过不同传记文本对同一传主同一传记事实的不同描述,界定传记事实真实性的本质内涵,认为在展现传主的思想与精神气质、个性与生活经历方面,凡属客观的有根据的事实,它们则具备同等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正>古代传记的传主各异,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关涉其性格习性、气度才学、品格操守、思想修为、胸襟志趣等各方面,而其中高度概括人物形象的评价性语言,进一步构成了学生阅读和理解的障碍。对传主的形象分析和概括,是每年高考文言文阅读的常规题型。阅读过程中很多学生望文生义、断章取义甚至割裂文意,从而影响对人物的准确认识和对文  相似文献   

8.
纵观莫洛亚的一系列传记作品可以发现,他在传记中勾勒出一幅文人群像,这些文人既是无愧天才称誉的文人英雄,又是在19世纪的各种社会浪潮中成长的知识分子。为了刻画这些文人的形象,莫洛亚一方面通过巧妙的叙事技巧弥合传主的生活与创作之间的裂缝,剖析了传主的文学创造力,使传主作为文人英雄的形象更加丰富;另一方面,他着重分析了这些文人在政治活动中的不同表现,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理解传主的政治选择。由此可以看出,莫洛亚在他的传记作品中不仅表达出他对传主的崇敬之情,也反映了他深刻的现实关切。  相似文献   

9.
朱东润在传记文学领域各个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而关于其在传记文学结构美学方面研究,却常常被人忽视其价值。文章旨在通过对朱东润传记文学理论的梳理,来认识朱东润对于传记文学结构美学的贡献。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论的阐释和进一步的厘清:传主与时代的关系,传主与文章的篇制的关系,以及"颊上三毫"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0.
粤教版《语文.传记选读&#183;古风余韵》单元中选取我国古代人物传记,传主时间跨度长、身份多样。教师若能引导学生体味传主的人格魅力,理解传主身上焕发出的厚重的人文精神之光,学生精神定能受其熏陶,并对学生写作材料的充实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出现了不少关于著名女作家丁玲的传记作品,从不同角度解读了传主的生平经历、人格形象和文学成就。秦林芳的《丁玲的最后37年》以独特的视角,表现了丁玲在"自由"与"革命"两种理念影响下的心灵挣扎,抓住了影响传主行为和创作的思想矛盾,使得丁玲的形象富于立体感。该传记资料丰富,客观地对传主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进行了评价,对同类传记写作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师:《美丽的颜色》选自《居里夫人传》,作者是传主居里夫人的次女艾芙·居里。边默读课文,边圈画文中的关于传主的称谓,再从总体上观察它们,看看我们能有什么发现?(生默读、圈画)生:我圈画的传主称谓有“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玛丽·居里”“玛丽”“夫人”。生:我补充“物理学家”“学者”“年轻妇人”。师:好。(教师按自然段顺序将这些称谓整理在黑板上)一部传记对传主竟然有这么多不同的称谓,你怎么看传记中的这种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文人的出仕与归隐情怀在古代自传中得到了真实、细致的写照。在古代自传中,能在仕与隐中做出十分坚定的选择的传主可谓寥寥无几。在大多数传主身上,仕与隐的冲突是始终存在的,只是有的传主隐藏得较为成功,而有的传主则敞开心扉直抒胸臆。但正是这冲突的存在,使得古代自传具有浓烈而独特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4.
传记的写作是文学各文体中难度最大的一种,难点在于作者同传主之间的契合与理解。正如美国著名传记家里翁·艾德尔所说的:“传记家同传主的关系正是传记活动的核心”,传记家找到适合他的传主,是传记家的幸运,也是传主的幸运。  相似文献   

15.
归有光的碑志文,收入《震川先生集》共86篇,以传主与作者关系为标准,可以将其分为家人至亲、友朋门生、亲友家属、请铭应酬等4类。在碑志文的创作中,面对不同的对象,归有光的创作心态不同,行文方式各具特色,所呈现出的风貌特征也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莫洛亚认为传记是一种表现的手段,传记家选择传主是为了迎合他自己本性中的秘密需要。艾德尔认为莫洛亚的说法就是移情,而传记家要避免移情,应当对他的传主给予更多的同情。然而,在约翰生的《塞维奇传》中,既有约翰生站在自己的立场,把自己的情感投入传主塞维奇,通过传主来表述自己的移情成分,也有约翰生站在传主塞维奇的立场,设身处地为他着想,更深入地理解他的同情。  相似文献   

17.
《用生命种诗的人——王学忠评传》简要叙述了传主王学忠的家世与成长、诗情和下岗人生,既阐明了传主与安阳古城的文化联系,又揭示出传主的诗歌与他苦难人生之间的特殊关系,并引述了学界数十位学者对传主诗歌的评述和研究成果,从而将王学忠诗歌现象放到科学理性的视野中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并不是呈直线发展的。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受外国文学的影响,使得我国近代传记文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从突出传主的个人功业向突出传主的个人性格转变,从摹仿史传文学向学习西方传记文学转变,语言上从古典的文言转向浅近的白话,篇幅由短篇转向长篇。  相似文献   

19.
作家评传是传主与作者的对话,传主在对话中浮出历史的地表,呈现出自己的生存状态和历史,传记作者在对话中也敞开自己,表达自己对存在的感悟,阐释传记事实实乃阐释自己。《丁玲评传》在意识形态、文学史框架、叙事结构、文学创作等层面上与传主对话,对传记事实进行阐释,展示了现代作家评传作者与传主对话的途径和对传记事实阐释的方式,这对于中国现代作家传记书写很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的叙事性作品。纵览这些叙事性作品,我们发现其中的"人物小传",如《李时珍》《阅读大地的徐霞客》《白衣天使》等,具有独特的阅读价值。其阅读价值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精神引领与叙事本质。首先,阅读人物传记,能够引领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了解了传主光辉灿烂的成就以及世人对传主中肯的评价,更重要的是,能了解传主面对挫折时的坚韧不拔、本职岗位上的尽心尽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