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6 毫秒
1.
我国反应注射成型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材料、能源、信息是当代科学技术的三大支柱。高分子材料是材料科学领域的后起之秀,现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传统的高分子材料制造工艺,一般首先需要经历单体聚合成为高聚物,再通过特殊的成型手段将高聚物加工成为特定形状制品的过程。注射成型是高聚物的主要成型手段之一,传统的注射成型是将颗粒状的高聚物粒料通过加热熔融注射到模具中,再冷却制作成特定形状的制品,其工艺过程一般不涉及聚合反应。  相似文献   

2.
蜂窝夹层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型工艺有胶接成型和共固化成型,分析了两种成型工艺的优缺点,同时对蜂窝夹层结构复合材料面板的弯曲、拉伸及蜂窝夹层结构长梁弯曲性能等性能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分析,采用共固化工艺成型蜂窝夹层结构时,面板的力学性能有所下降,但是面板与蜂窝之间的胶接强度提高了,从而在结构材料性能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充分发挥了蜂窝夹层结构共固化成型工艺所具有的成型过程简单、整体性好和重量轻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复合材料机身框的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液体成型技术大大地降低了复合材料昂贵的制造成本,为复材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针对液体成型制件力学行为的研究还很少。因此,本文通过弯曲试验研究了热压罐和液体成型工艺下复合材料框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热压罐制备的试验件具有较高的破坏载荷和刚度。液体成型试验件容易发生分层,承载能力明显低于热压罐试验件。可能是因为液体成型试验件的树脂浸润不够或分布不均导致层间粘结力不够,从而影响其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4.
《科技风》2020,(6)
试验采用熔融沉积快速成型(FDM)制造工艺制备了成型件,并研究了不同放置方向(横放、竖放、侧放)和不同光栅角度(0°、15°、30°、45°、90°)这两种因素对同种材料成型试件的机械性能的影响。通过拉伸和弯曲试验,绘制出各试验样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图,并计算得出了相应的弹性模量与抗压、抗拉强度,分析得出拉应力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要大于切应力。拉伸与弯曲载荷下,侧放的材料表现出的力学性能与整体稳定性要强于竖放与横放。拉伸与弯曲试验均表明采用FDM制造工艺制备的成型件最佳的放置方式和光栅角度为侧放/30°方向。  相似文献   

5.
挤出吹塑成型最早出现于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但是受当时技术设备、生产工艺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应用范围具有较大的局限性。随着技术创新和设备优化,吹塑成型工艺得到了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注射成型和挤出成型的第三大塑料成型方法。吹塑模具的结构简单,制作成本相对较低,吹塑成型效率高,因此受到了诸如汽车、机械等加工制造领域的青睐。文章通过分析吹塑模具的设计结构,对其设计要点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6.
氰酸酯树脂(CE)是一类综合性能优良的高性能热固性树脂,被认为是制造高性能雷达天线罩的最佳材料。本文通过DSC、TMA等测试手段研究了国外某公司的中温固化氰酸酯玻璃纤维预浸料的固化特性、凝胶特性、热机械特性等,确定了两步固化的成型方式和其固化成型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且对不同后固化温度的复合材料的介电性能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氰酸酯在产品上的应用积累了重要的材料性能数据和生产经验。  相似文献   

7.
目前针对该开源型3D打印机打印产品的力学性能研究还相当的缺乏,无法满足工业或者受力部件的打印指导。本文为验证Rep Rap原型打印机或者其衍生版本打印机的真实受力环境可用性,对其打印的部件进行了基本的力学性能测试,从而得到能够反映其打印质量的拉伸强度、延伸率以及弹性模量,进而对该类型3D打印机用户提供打印标准及指导。根据实验结果,ABS和PLA材料打印试样的平均拉伸强度分别为28.2 MPa和58.1 MPa,所对应的平均弹性模量为1533 MPa和3500 MPa。通过与商用打印机打印试样的力学性能结果对比,可以明显看出开源型打印机不仅在结构建造上面具有可调谐,组装成本低的优点,并且其在力学功能性方面也有其可比较性。  相似文献   

8.
快速成型技术又称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是现代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成型设备可以直接、快速、精确地把设计构想或设计方案通过模型建立、近似处理和切片处理等过程转变为实际的零件原型或者直接制造零件,为零件的原型制作和设计构想的校验等方面提供了一种高效低成本的实现手段,弥补了传统制造方法的不足。本文依据当前相关文献的内容系统地介绍快速成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状况,给出了一个基于3D打印机的应用实例,并简单介绍了其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ABS/PMMA合金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熔融共混法,在合适工艺条件下制备出了不同PMMA牌号、不同配比的ABS/PMMA合金。并通过电子万能试验机、悬臂梁;中击实验机对合金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牌号PMMA的ABS/PMMA合金材料拉伸强度随PMMA含量的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随PM-M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缺口;中击强度随PMMA含量的增加而减小;比较两种不同牌号的PMMA,ABS/PMMA207合金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0.
木塑材料中的木质纤维极易受到细菌和霉菌侵蚀,影响材料的外表美观和力学性能。本文首先以PP和天然小麦秸秆作为主要原材料,加入吡啶硫酮锌作为抗菌剂,制备了秸杆/PP复合材料,然后研究了POE和吡啶硫酮锌含量对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以及吡啶硫酮锌含量对抗菌防霉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POE含量的增加,秸杆/PP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和弯曲模量呈现下降趋势,而冲击强度呈现上升趋势。随着吡啶硫酮锌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冲击强度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而抗菌和防霉性能呈现提高趋势。当吡啶硫酮锌含量为4wt%时,有强抗菌性能,防霉性能达到0级。  相似文献   

11.
基于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运用VisualC++6.0设计开发出一个ABS控制参数分析寻优平台,其功能包括正交表设计、试验数据采集、试验结果分析和因素趋势图绘制。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7,(7)
本文针对复合材料异型结构注入天线的结构,进行铺层设计;选取多种金属材料作为工装材料,通过数控加工技术制造组合成型模;结合复合材料热变形制造技术、采用复合材料热压罐整体成型技术、复合材料异型结构注入天线的精度控制,制造合格的复合材料异型结构注入天线。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亚麻极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研究,确定了这一材料成型的可能性和材料应用的可行性,并通过对亚麻极短纤维树脂复合材料装饰性效果的研究,论证了该材料具备很好的装饰可塑性及装饰特点,并讨论了该复合材料的应用前景。本研究对于其具体的推广应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消除厚壁制件所出现的缩痕、凹痕缺陷、提高表面质量的一种新型塑料成形工艺-气体辅助注射成型技术的工作原理、技术关键、设备配置及其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内置气体辅助成型和表面气体辅助成型技术,典型的应用是制作扶手、方向盘、汽车仪表板、家电外壳等。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热压成型原理制备了聚丙烯木塑复合材料板材,运用正交试验方案,探讨了木粉细度和含量、改性剂配比、偶联剂四个因素的影响优化工艺配方。确定最优配方为:采用20%的10目木粉,在LD-125偶联剂作用下,改性剂含量为30%,制得木塑材料拉伸模量为33.58MPa,冲击强度为46.19KJ/m2。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接合螺母注射模设计,通过对塑件结构进行了工艺分析,明确了设计思路,确定注射成型方案,设计了成型零件浇注系统、推出机构、冷却系统等。  相似文献   

17.
正交试验设计优化气相色谱分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诗剑  朱江  王晨  王一峰  刘芳  陆贻通 《科技通报》2006,22(3):358-361,366
讨论了气相色谱分离甲醇、乙醇、丙酮、异丙醇混合溶液的条件.通过前期试验发现乙醇和异丙醇的分离较难,所以运用正交实验设计法,确定最佳操作参数,获取优化的分离度.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对气相色谱分离过程中所采用的温度、流量、程序升流和尾吹四个主要因素进行了试验,通过有交互作用和无交互作用作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最佳的操作条件:炉温45℃、初始载气流量6ml/min、程序升流4ml/min、加尾吹,且尾吹的影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空客公司在纤维增强树脂复合材料成型工艺领域的研究现状,通过检索国内专利文献,统计分析相关专利技术,对空客公司的国内专利申请趋势、法律状态以及国内专利技术演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科技风》2021,(19)
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属于航空航天领域和军工技术领域中最常使用也是最重要的结构材料,因为它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比模量高、易加工成型等优势。随着科研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复合材料研发与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制造技术逐渐向先进性和多维度的方向发展,同时也极大地推动了复合材料的推广与应用。本文结合复合材料的特点和优势对模压成型、拉挤成型、增材制造技术等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技术以及相关工艺特点进行深入性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技术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高职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红  乔卉莹 《科教文汇》2009,(22):180-180
专业综合实验教学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知识应用、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结合实践教学的具体情况,从实验设计、教育手段和考核体系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综合实验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