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讨论缔结对德“和约”与处理战后问题,这就是“巴黎和会”。1917年8月,段祺瑞政府对德宣战,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集团,因而中国也以“战胜国”的资格参加了“巴黎和会”。中国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共有五名,他们是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祖。陆征祥,曾任北洋军阀政府国务总理,出席“和会”时任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总长,为首席代表。顾维钧,出席“和会”时任驻美公使。王正廷,1917年参加护法运动,出席“和会”时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施肇基,出…  相似文献   

2.
提到五四青年节,几乎每位同学都知道,它源于我国1919年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了中国作为战胜国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正当主张,将战败国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因此激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多学生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举行游行示威,并迅速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反帝爱国运动和以民主、科学、反对封建文化传统的新文化运动.归根结底,五四精神的核心就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相似文献   

3.
五四运动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借口对德宣战,攻占我国青岛和胶济铁路全线,控制了山东省,夺去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1918年大战结束,德国战败。1919年1月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北京政府和广州军政府联合组成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份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  相似文献   

4.
“宁做爱国鬼,不甘亡国奴”。这是五四运动中上海青年学生用悲愤和热血写下的钢铁誓言,它体现了“五四”时代的青年为拯救中华而献身的革命精神。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次年1月,英、美、法、意、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以战胜国资格参加了“和会”,但却遭到了比战败国还要坏得多的待遇。“和会”把中国人民提出的正义要求一概打了回来,并无理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全部让给日本。这是对中国主权的严重侵犯,是对中国人民的极大侮辱。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的严重危机。为了抗议外交失败,挽救民族危亡,1919年5月4日,北京三千余学生在天安门前集会,愤怒声讨帝国主义的强盗行径,并举行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声响彻长空,震  相似文献   

5.
彭实戈 1947年生于山东滨县.中共党员.现任山东大学数学与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一批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山东大学数学研究所所长,山东大学金融研究院院长。1974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物理系:1985年在法国巴黎九大获《数学与自动化》三阶段博士;1986年获法国普鲁旺斯大学《应用数学》博士;1988—1989年在复旦大学作博士后:1992年获法国“领导研究资格”。  相似文献   

6.
章明 《学习之友》2006,(5):50-51
什么是“五四”精神的实质?有人说是爱国主义运动,有人说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有人说是新文化的启蒙运动,有人说是新文学革命运动,有人说是反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有人说是要民主要科学的救国救民运动……答案的繁多说明了“五四”运动的政治、社会、文化底蕴无比丰富。我个人以为这些答案都有根据,但是都不完整。比较接近事实的答案也许是把所有的答案加在一起,用民主与科学作为红线将一切都贯穿起来。“德先生”、“赛先生”并不是几个先驱者闭门想出来的,而是他们总结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千千万万爱国知识分子的无数血泪教训之后,开出来的救国救民的良方。民主科学是富国富民之道,强国强民之道。没有民主科学,何来爱国主义?中国人民只能永远陷入贫弱之境,沦为帝国主义的奴隶。没有民主科学,说什么启蒙运动?中国人民只能勉强苟活在封建愚昧之中,充当帝王的顺民。当然,没有民主科学,更谈不上什么新文化、新文学了。最大的困难是,即使不计政治方面的干扰,要在我们这样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沉淀,有几亿缺乏现代文化素养人口的农业大国实现民主科学,这是何等艰巨的事业?不幸之中有大幸,在一百多年落后挨打的民族苦难中产生了它的对立物:这就是一大批生命与忧患俱来,自觉地把救国救民的十字架背在肩上,能够担当启迪民智、唤起民众的大责重任的爱国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奖励》2010,(1):26-29
如果觉得“科学与民主没有直接关系”,那是肤浅; 倘若认为“科学是民主的基石”,不免牵强; 我们说“科学与民主相生相伴相辅相成”,是一种东方式的“智慧”。  相似文献   

8.
政治现代化是现代化的基本内容之一,它的基本要求是“民主”、“科学”。本文认为,在现代化政治基本要求基础上,政治体系建设是硬件工程和基础设施,处理各方面政治关系和政治文化建设是软件系统工程。三者应相互促进、协调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把中国政治生活和政治发展纳入现代化轨道,他以发展民主作为政治现代化的核心;以建立健全和完善政治体系作为根本途径;以正确处理政治关系作为基本内容,以政治文化建设作为基本环节。继承了五四“民主”和“科学”精神推进了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民主执政是党执政能力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党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目标。民主执政是这个重要目标的核心,这是由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决定的。科学是民主的产物,没有民主理念和启蒙运动对迷信和专制的荡涤。科学就不会昌盛,民主本身就是科学。依法执政总是以民主为前提,没有民主就不可能科学地立法。更不会产生有效执法。依法执政是民主执政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0.
钱琴 《福建教育》2010,(9):28-29
陶行知先生说,民主没有深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大家有份”。在倒霉的时候是“有祸同当”,在幸运的时候是“有福同享”,在平常的时候是“大家的事大家谈,大家想,大家干。”反思我园多年来民主管理的探索之路,豁然有了一种顿悟:“民主”、“大众”、“科学”、“创造”不正是陶行知先生给我们指引的民主管理的康庄大道吗?“特色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不正是基于陶行知先生的民主管理实践吗?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把现代西方文明的强势之处理解成两个词“科学”和“民主”,这两个东西恰恰都来自希腊。自“五四”以来,中国人接纳德先生和赛先生的过程十分艰难。原因有很多,但其中有一点就是我们没有扣住科学和民主后面更基本的“自由”理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在起步时就为“中体西用”说“误导”,陷于“体用两撅论”的泥潭,在其后的发展中一直排斥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中国哲学的现代化问题应该回到“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而不是传统儒学,以“拿来主义”精神,吸取中外历史上一切有用的思想资源,尤其是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民主政治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对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总体中的作用与地位的界定是其核心,即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现代化。中国改革开放的20年,是邓小平民主思想形成发展的20年,邓小平领导的民主化放权始终是贯穿其中一根红线,政府机构改革是这根红线合乎逻辑的延伸与涵化,邓小平民主思想及其指导下的民主实践有3个基本特征:发展民主与保持稳定的统一,形式民主与实质民主的统一,民主建设与法制建设的统一,这3个“统一”对我国现在及今后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设有着特别得要的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背离。  相似文献   

14.
一、治班讲民主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而光荣的责任 1.民主来之不易。爱国、民主、科学是“五四”运动的光辉旗帜。为了推翻封建专制,争得人民民主,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三十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建立了人民自己当家作主的人民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如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流行话语,从高层官员到基层干部,人人都会朗朗上口。在有数千年人治传统的中国社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理念的提出和流行,确是政治生活进步的表现,是政治文明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6.
课本第19页:“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与战败国媾和的会议在巴黎近郊的凡尔赛宫召开。”笔者认为课本对“巴黎和会的召开”解释不妥。因为“一战”后参加巴黎和会的只有战胜国即协约国集团(不包括沙俄,因沙皇俄国已灭亡,被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取代),而战败国没有参加。其依据如下:其一,按《世界近代现代史》旧课本下册第25页的说法:“1919年1月18日,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召开了缔结和约的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国家有27个,苏维埃俄国和德国、奥地利、匈牙利、土耳其、保加利亚等没有参加。”这说明苏俄和所有战败国都没有参加巴…  相似文献   

17.
一、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播种绿色之树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要和善地、愉快地教育儿童”,“以便在没有殴打,没有号泣,没有厌恶的气氛中,在和蔼可亲的气氛中,喝下科学的饮料。”所谓民主和谐的氛围,指的就是夸美纽斯所说的这种和蔼、愉悦、互尊、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谐、温馨、民主的氛围,要求教师把学生当成有血有肉的生命个体,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难、究学生之所错、探学生之所乐,促进师生感情共鸣,让学生原本具有的素质以极其自然的形态发挥出来,并能够得以提高。首先,班主任要坚持民主管理,坚持和学生建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五四以前)对外的重大科技交流活动,以时间为序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四个阶段虽然各有其特点,但共同反映出统治者的统治需要对科技交流产生了重要影响,而更多的是消极影响,科技交流被深深地打上了皇权的烙印。从对皇权政治下的中外科技交流考察中可以间接地看到:民主和科学不是孪生兄弟,而民主的地位显得更为重要。一方面,一个社会总是先有民主精神,再有科学事业;另一方面,在科学的发展上不能把科学当做一个孤立的概念,民主的思想(内含自由)应该成为科学精神中的一部分。这对我们今天的启示是:在科学事业上应该清除官本位思想的支配,清除对所谓“科学权威”的崇拜,树立健康的科学精神,从而建立健康的科学发展事业。  相似文献   

19.
1.20世纪30—40年代的国际形势:①德、意、日法西斯侵略扩张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一战后形成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导致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加剧。从20世纪30年代起,德、日极力想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冲破英、法、美三大国的束缚,更多地分享世界权益。②社会危机的不断  相似文献   

20.
1919年1月18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隆重开幕。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为重新划分势力范围而召开的会议。作为战胜国的一员,中国政府认为有望收回德国在山东的特权,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