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文章通过分析图书馆发展史,比较现代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的异同点,论证了高校“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证明了“图书情报一体化”不是简单的机构合并。最后提出了“图书情报一体化”后的高校图书情报机构模式。  相似文献   

2.
杨教 《情报杂志》1989,8(1):71-73
我对“图书情报一体化”没有研究,也不觉得这里有什么理论,因而对这一问题的讨论不太关心。看了《情报杂志1988年第1期的“刊头丝语,”才去翻阅1986年第2期出题征稿,又读了朱加琪同志的《用系统工程观念评“图书情报一体化”及其经验教训》一文,恍然觉得空气有点“紧张”,才想起要说几句外行话,凑凑热闹。我想,可不可以先通过讨论,待确定一个公认的“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概念,再按这个概念来指导我们的实践?我看不妨一试,但我觉得不会有什么结果。这里有一个  相似文献   

3.
罗晓玲 《科学大众》2015,(4):147+37
高校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极大地满足了教学科研工作的需要,而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背景之下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呈现较强的一体化的趋势。图书情报档案管理的一体化使传统图书馆的功能得到了升级,然而在一体化的具体落实上,我国的图书情报档案管理呈现出了一些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4.
情报改革的在于优化,优化的步骤必须排除干扰与混乱。近十年来,我国科技情报系统中,常常遇到几个不伦不类,十分别扭之词,如“图书情报”口语,“图书情报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混淆在科技情报工作的术语里,并有以偏代正之势。这些口语、口号,多源于图书馆系统,混乱在科技情报糸统。其中尤以“图书情报一体化”口号的出现,是荒谬轻率的,引起全国情报学术界的深虑和不安,有必要给予有力的评驳。这场学术上的争论,耗时已达九年之余,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情报与图书这两个系统的关系与概念,被搅得是非不清,界线不明,全国情报五路大军之一的高校情报系统,被严重影响成为最薄弱的环节之一。本文为了探讨这些问题,用系统工程的观念、方法和原理,辨识图书馆系统,剖析“一体化”的概念,为优化情报系统清障,开拓其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国应 《情报杂志》1992,11(1):5-10
回顾中国科学院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发展历程。阐述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具体办法: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组织机构;明确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方向和任务;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建立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网络;制定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政策、法规;加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教育体系;探索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分析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好处、经验和存在问题。对未来提出四点展望:(1)加强整体化建设;(2)合理调整文献情报机构布局;(3)认真研究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理论;(4)改变传统的图书馆意识,增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观念。  相似文献   

6.
出题征稿???     
在“图书情报一体化”讨论中,有几个问题,只见观点,未见事实,读者来信询问,我们无一能回答得了。今呈题于行家面前,请按题(?)稿,要求言简意赅。稿酬从优。 (一)有论者说,情报工作产生于图书馆。请答:(1)中国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中国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 (2)美、日、英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其国内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3)苏联的科技情报工作产生于其国内的哪个图书馆?产生后又是怎样分离出来的?  相似文献   

7.
“图书情报一体化”已讨论了几年,对问题的认识愈来愈清楚,学术水平也愈来愈高了。但是,在探索的过程中,有同志却用“协作化”这一概念换掉了“一体他”的本来内容。坚持自己学术观点的精神,是可贵的;但抽换概念的做法,在学术研究中,却是行不足取的。“一体化”分明是:有图书馆而没有情报机构的单位,在图书馆里增设情报机构,有图书馆也有情报机构的单位,把情报机构“并入”图书馆  相似文献   

8.
关于“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学术问题,本刊于一九八六年第二期“刊头丝语”栏中特“出题征稿”,至今已近两年,竟无一应征者。奇怪,奇怪,海大的奇怪!在国内,言情报工作产生于图书馆工作,言情报学产生于图书馆学的论者,何至数人,这样的论  相似文献   

9.
引言在美国,图书馆学教育曾经历过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在图书馆增加使用技术手段;(b)传统图书馆工作与新兴情报业之间急促而起但却是必然发生的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的出现。本文旨在讨论在美国图书馆工作中因情报技术应用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给图书  相似文献   

10.
《科研管理》1983年第一期发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周光耀同志的《关于“图书、情报中心”的建设问题》,认为,对“图书情报”如何一体化,意见分歧大,虽然时隔四年,但在消除意见分歧上没有什么进展。“一体化”由于内容含义不清,引起误解和意见分歧,是这个口号难  相似文献   

11.
以前,我们讨论了图书情报界应该实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和实行该政策的战略问题,现在再讨论实行该政策的战术问题。一、加强协会、学会的组织领导是资源共享的组织保证随着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迅速发展,各级图书情报协会、学会已相继成立。不可否认,这些协会、学会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对图书情报事业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可是,这个作用还未达到应有的程度,同时各地区协会、学会作用也表现得很不均衡。许多协会、学会工作不力,领导年龄老化,职务挂名等等问题很多(《图书馆工作与研  相似文献   

12.
去年年底,我们对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和西安等地二十所高等院校的科技情报工作进行了调查,和各兄弟院校的同行们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和座谈,通过调查,我们感到目前影响院校情报工作发展的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亟待解决,即所谓“图书情报一体化”问题(以下简称“一体化”)。一、二十所院校情报工作概况:这些院校的专职科技情报机构于1978年前后成立,建立初期在体制上大多隶属于科研处。广大情报人员克服了重重困难,在探索中不断将工作引向深入,很多情报室从仅能  相似文献   

13.
图书馆与情报机构的关系:驳“图书情报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更良 《情报杂志》1989,8(1):74-77
图书馆和情报机构作为信息交流系统的两个子系统,既有密切的联系,又有显著的差别,决不会走向一体化。图书情报一体化只能引起图书情报界的混乱,给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带来危害。我们要排除这种错误的干扰,正确处理图书馆和情报机构的关系,从而充分发挥它们二者在四化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图书情报工作》杂志是融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于一体的刊物。它的前身为《图书馆工作》,创刊于1975年。是建国后图书馆学领域中创办最早的刊物之一。鉴于今天的图书馆不再是藏书楼,而是活跃的学术资料中心,图书馆学的研究领域也已突破了旧有的范围,与情报学互相渗透。为了适应图书情报一体化的趋势,《图书馆工作》于1980年更名为《图书情报工作》。其主要任务是,研究,探索与讨论图书情报工作和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各种理论及方法问题,总结交流工作经验,报道国内外图书情报工作动态等。  相似文献   

15.
白国应 《情报杂志》1992,11(2):24-28
3 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好处由于我院十几年来实行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结果,使我院文献情报系统开创了一个新局面。其好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3.1 有利于推动体制改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院文献情报系统即按“图书情报一体化”的精神进行体制改革。改革的目的是,加快全院文献情报工作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更好地为科学研究和国民经济建设服务。改革的方向是,切实改善文献工作,大力加  相似文献   

16.
袁留亮 《现代情报》2016,36(7):166-170
为总结图书情报领域求助行为的研究现状,分析讨论当前研究存在的问题。我们首先明确图书情报领域求助行为的研究范畴,并依据不同的求助对象,对图书情报领域的求助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发现当前图书情报领域主要研究了高校图书馆用户的参考咨询行为和数字图书馆帮助系统的求助行为,对社会化媒体中的求助行为和其它用户群体的求助行为研究不足。最后,提出我国图书情报领域求助行为的研究问题与方向。  相似文献   

17.
浅谈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图书馆、档案馆、情报所作为城市重要的信息机构,虽然管理信息的形式、内容有异,但它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开发、利用信息,实现信息的价值。本文通过对图书、情报、档案的共性和异性进行比较,重点对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在国外发展趋势进行阐述,还分析了图书、情报、档案一体化管理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对近年高校情报工作的反思近年来高校情报工作已有迅速的发展,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情报检索服务、情报教育、情报交流和情报调研工作,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对高校情报体制的问题现在还争论不休。目前,全国大约有20%的高校把图书馆与情报机构合并在一起,80%的高校情报机构仍属院校领导或科研部门领导。通过实践,我们认为图书馆工作与情报工作“一体化”不能成为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一种固定模式或规律,而应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具体条件,把高校情报机构办成既为校内的教学和科研服务,同时也兼为社会生产科研服务的学术性的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19.
自从图书馆界提出“图书情报一体化”的口号以后,图书馆界和情报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赞成者力陈其优越性,反对者痛斥其弊端,论争不息,高潮迭起,很有些使人目不暇接。坦白地说,由于教务繁忙,对这个问题我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但是,一则我参加了1978年科学院系统在广州召开的图书情报工作会议,二则忝列《情报杂志》编委,三则我是由图书馆来而搞情报学教育的。于理、于情、于责都觉得应当说点什么,于是提笔写了这篇文章,主要是对问题作一些回顾,并且汇报一下自己近年来学习的一点体会。由于缺乏深入研究,亦由于时隔十载有些事已经记忆模糊,文中疏误之处定不在少数,诚望情报界,图书馆界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0.
吴海  李仁林 《情报杂志》1997,16(1):72-73
阐述了列宁对图书情报网络化形成的思想脉络。从列宁的“图书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展开到“图书情报机构能使图书发挥更大的作用”,进至“图书情报网络化是历史前进的重要标志”,层层递进地论述了主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