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按照俄罗斯《教育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是俄罗斯连续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现代生产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与普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相比,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具有更好的职业技能;与高等教育相比,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学习期限较短,费用较低,可以满足经济能力有限的居民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2.
按照俄罗斯《教育法》的规定,中等职业教育是俄罗斯连续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中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现代生产需要的人才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与普通教育和初等职业教育相比.受过中等职业教育的工作人员具有更好的职业技能;与高等教育相比,培养的人才具有更强的实践能力,而且学习期限较短。费用较低,可以满足经济能力有限的居民的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3.
我国与俄罗斯是近邻,在教育制度、教育结构、教育方法、教育理念等方面都受过苏联的很多影响.文章通过对中俄两国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的比较研究,提出了俄罗斯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4.
《教育与职业》1994,(3):7-9
关于教育市场问题讨论的综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教育改革的讨论中,对教育市场问题存在着若干不同的看法,现综述如下:关于教育产业问题一种观点认为教育是生产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受过教育与培训的人才和劳动者的产业,他的产品(具有一定知识和技能的劳动力)具...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扩展,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涌入市场,他们就业难的问题也随之突显。毕业生失业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很多受教育从事了与自己教育水平不匹配的工作。他们的教育技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受教育的经济地位相对于以前有所下降。我国是否发生了过度教育?本由此对三个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企业不同程度地发生了过度教育,过度教育工人的收入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6.
《职业教育研究》2006,(5):126-126
国务院研究室最新发布的《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都在70%以上。  相似文献   

7.
教育人口是指受过教育的人口总称。教育人口作为一个新兴的领域,它的研究是跨学科的。教育人口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初创阶段,研究内容仍以"教育与人口的关系研究"为主。无论作为领域或学科,教育人口研究对知识增进与问题解决兼具价值。教育人口研究需由跨学科形态走向学科形态,并不断深化和拓展教育人口学的研究范围。  相似文献   

8.
对于“失学青年”一词,学术界有较为明确的界定,它主要包括所有有着很短的教育背景、年龄在16-25岁间的青年。他们通常只受过很少的正规教育一只受过小学或初中教育,或还受过一点点短期培训。他们中最弱势的是那些既没有升学,又没能在职场中谋得职位的失学无业青年。在丹麦,劳动市场中的弱势群体长久以来都以失学青年为主,他们往往会面临一些更特殊的问题,这一点与我国的失学青年有许多类似之处。  相似文献   

9.
李刚 《生活教育》2010,(6):53-56
技术创新与技术变成现实生产力之间存在一个时间差,其重要原因是技术创新所产生的知识体系的完善与普及需要相应的教育转型。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当前"知识失业"是过度教育还是教育深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当前部分大学生“毕业即失业”问题 ,不少人认为在我国已经出现了过度教育 ,这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过度教育 (over -education) ,是指受过较高教育的劳动力供给过度增加 ,导致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的劳动力从事低学历者就可以完成的工作 ,这一现象被西方学者称为过度教育。Rumberger( 1981)等人认为过度教育有三个含义 :一是相对于历史上较高水平者而言 ,受过教育者的经济地位下降 ;二是指受过教育者未能实现其对事业成就之期望 ;三是指工人拥有比他的工作要求更高的技能 ,这些技能没有充分发挥。简言之 ,当个体接受的教育水平高于工作…  相似文献   

11.
美国是个教育大国。笔者曾有10年的中学教师经历,对世界各国的教育颇感兴趣。这次来美国.便想进一步了解美国的教育状况。但和几位美国的中小学老师和笔者谈起教育。总觉得他们所讲的比较空泛.反倒不如旅美华人或留学生谈得深入。究其原因,可能是他们本人或子女受过中国教育,也受过美国教育.所以能进行对比和分析。日前,笔者就“美国教育最成功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韩国经济发展迅速,以“汉江奇迹”崛起于东亚,同新加坡等共同创造了20世纪70年代世界性经济奇迹。当人们研究韩国的成功经验时发现,“受过良好较高教育的廉价劳动力”和“高新科技水平”是其经济腾飞的“双翼”。那么,这“双翼”是怎样发展的呢?由东北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孙启林教授和中国驻韩国大使馆教育参赞安玉祥共同编著的《韩国科技与教育发展》对此进行了深人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具有战略地位。“农村教育影响广泛,关系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农业先进实用技术之所以能得到大面积推广。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异军突起.农村富余劳动力之所以能大量向沿海地区和城镇转移,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有数以亿计受过义务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作为基础和支撑,农村普及义务教育有很大成绩.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洪柳 《成人教育》2012,(11):76-77
理论界对过度教育的研究最早源于西方。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张,越来越多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涌入市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很多毕业生从事了与自己学历不匹配的工作,教育技能不能被充分利用,毕业生的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教育的经济价值受到挑战。  相似文献   

15.
高玉洁 《上海教育》2006,(6B):38-39
迄今为止,俄罗斯的中等职业教育已经有3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无数次变革。目前,在俄罗斯的国家教育体系中,中等职业教育占有重要地位,不仅是俄罗斯国家教育计划和国家教育标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而且还是终身教育系统中专业人才培训、再培训和进修的重要板块,被称为“中间环节”。[编按]  相似文献   

16.
浅析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教育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邱建新 《成人教育》2003,(11):10-11
目前,国内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研究,往往重在探讨它与我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的关系,与城乡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变革的关系,与增加农民收入和农业现代化的关系。然而,若从更深的层次来考察,则可以发现在顺利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有一种因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是教育。教育水平不仅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或显或隐地制约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规模、速度和层次,教育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信息广角     
国务院研究室发布《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76.4%的农村劳动力没有受过技术培训国务院研究室近日发布了《中国农民工调研报告》,对正在城镇务工和返乡的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短期职业培训的占20%,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培训或教育的占3.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占0.13%,而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4%。报告指出,我国农村劳动力整体技能水平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据建设部统计,建筑行业的农民工已达3200万人,参加过培训的仅占10%。而美国、加拿大、荷兰、德国、日本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培训的比例…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劳动力供需的变化、普通工人工资的持续上涨等将促使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又必将要求提升人力资本。各级教育的发展能否适应这一要求将直接影响产业结构能否顺利升级。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和地区(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等)的产业结构升级与各级教育发展的关系,发现当产业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时,劳动力市场对具有初中学历劳动者的需求下降,而对具有高中学历劳动者的需求明显上升;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转变时,劳动力市场对具有初中或高中学历劳动者的需求下降,但对受过高等教育的劳动力需求则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19.
李俊 《成人教育》2007,(10):61-64
在北京城镇化的进程中,京郊农民面临着重新就业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培训问题。在社会经济发展与农村劳动力的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培训与教育的诸多问题。而如何在农村社会经济形式的转型中,使农村的劳动力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中有价值的人才与高素质的劳动力,则是目前面临的农村劳动力培训中的严峻任务。在对此问题的研究中,该文以京郊某地区的劳动力转移与培训的经验和做法为研究的出发点,分析了目前在农民教育与培训中的有益经验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农民教育与培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宋丽娟 《福建教育》2005,(1A):49-50
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研究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此教师如能充分发挥赏识教育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必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