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栻是南宋时期与朱熹齐名的名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湖湘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和集大成。由四川大学古籍所杨世、王蓉贵二先生校点、长春出版社1999年12月出版的《张栻全集》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2.
张栻人学思想体系是对孔孟人道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既追求仁者浑然与物同体的天人合一境界,又注重社会现实,主张因天理、合人情。在人学理论方面,张栻以性为宇宙本体,又以太极即性,揭示了人的属性,阐发了万物一原的思想。从虚明知觉之心的心性论角度,既论证了人为万物之灵的独特性,又说明了人具有能动性和可教化性。通过本体论和心性论的建构,张栻对人的本质问题作了思考与探索。在人学价值及其实现方面,张栻倡导明辨义利、居敬务实,既仰慕“孔颜之志”“曾点气象”所蕴圣贤人格,又践行诸葛亮经世济民、恢复中原的儒者精神。张栻人学思想体用分明,内外兼修,具有丰富的借鉴意义与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3.
延续几近一个世纪的有关《西游记》“祖本”问题的探讨和论争,堪称异说纷呈,宏论选出。一言以蔽之,成果应予肯定,问题不容忽视。今作必要回顾和反思,以促进新世纪中更好发展。 一 谈论《西游记》“祖本”探讨源头时期的情况,首先应该介绍的当然是鲁迅先生。不过,鲁迅先生并非“祖本”一词的首倡者。他只是在1925年出版的《中国小说史略·明之神魔小说》一节中,对吴承恩百回本《西游记》①和简本《西游记传》②的承传关系作具体分析时,指出:“一百回本《西游记》,盖出于四十一回本《西游记传》之后”,“《西游记》全书次第,…  相似文献   

4.
所谓的“阿兹特兰”,指的是墨西哥神话传说中阿兹特克人的发源地。阿兹特克人是美洲印第安人的一支,继奥尔梅克人和玛雅入之后,在墨西哥建立了璀璨的文明,其统治时间从13世纪一直延续到16世纪初墨西哥沦为西班牙的殖民地。关于阿兹特兰的记载,最早见于《新西班牙印第安史》、《新西班牙史》、《墨西哥纪事》等西班牙殖民时期的历史著作。  相似文献   

5.
明王圻《稗史汇编》称罗贯中为“有志图王”,是关于《三国演义》作之性情行状的宝贵资料,对认识《三国演义》的创作动机及思想、艺术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由于对其“图王”事实语焉不详,迄今为止又乏旁证,故人们认识多存疑惑。本认为其或系指效法孔子作《春秋》,所图之王当为观念之王,而并非指实际地争做帝王。  相似文献   

6.
邢晋 《世界文化》2011,(7):55-56,F0003
奇装异服,行为古陉,被许多人看作是当代艺术家的标签。不过,这样的艺术特质并非始于当代艺术,早在《庄子·田子方》就记载了“解衣盘礴”的故事。  相似文献   

7.
北宋司马光《古孝经指解》所据经是目前传世最早的《古孝经》,南宋以来凡谈《古孝经》都依本于此。清鲍廷博还将“指解本”经提出来,冠以“宋本古孝经”之名刻入《知不足斋丛书》之中,《四库全书》也照样收录。今人还用传世“指解本”与日本传《古孝经》相比较,认为“日本传本比‘指解本’时代更早、内容也更可靠”。本通过考察传世“指解本”《孝经》和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孝经》,发现今传《古孝经指解》并非司马光的原本,而是经过后人改编,将其与范祖禹《古孝经说》、唐玄宗《今孝经注》相合并,在经上已有很大改动,已不再是司马光作《指解》时的原本了。后人根据传本《指解》经来考察《孝经》的今古问题是非常靠不住的。本认为,为了恢复司马光原书的旧貌,应以大足石刻本“古”对传世《指解》进行重新整理和校正.  相似文献   

8.
在《圣经》中,“蛇”有关记载与种类较多。在中文版《圣经》中,较多以“蛇”“虺”(中国古书上,或称蝮蛇一类毒蛇,或泛称小蛇,或指蜥蜴类动物等)或“毒蛇”等记载,其种类不够明确。而在英文版《圣经》中,有Snake(为蛇、爬行动物)、Serpent(为大蛇、毒蛇)、Adder(为宽蛇)、Asp(为阿斯普蛇)、Viper(为蝰蛇)等。  相似文献   

9.
张浚、张栻家族成员中至少有7位卜葬于四川绵竹.宋孝宗时张氏家族营造了以张栻祖父母张咸夫妇坟墓为中心的柏林陵园.这座陵园受到明清官府的着力保护,遗迹存留至今,蕴含着一定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自古以来 ,关于女性美的描写 ,在文学作品中层出不穷 ,而关于男性美的记述却为数寥寥。至魏晋时期 ,风气骤变。我们翻检《世说新语》和《晋书》等史籍 ,就会发现许多关于士族名士相貌的记载 ,被鲁迅称之为“名士教科书”的《世说新语》中关于仪表美的篇目比比皆是。而且还专门列有《容止》一篇 ,把它与孔门四科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并列 ,可见时人对人物容貌的重视。魏晋时期 ,人们重人物仪容之美 ,几乎涉及人之形貌的全部。关于身材 ,如嵇康“身长七尺八寸 ,风姿特秀”(《世说新语·容止》 ,以下所引该篇皆不加注 )。有人称赞其子嵇绍…  相似文献   

11.
氾胜之小考     
正氾胜之生卒年份不详,事迹不详。现只有从《汉书·艺文志》、《晋书·食货志》、《广韵》、《通志·氏族略》等史料中找寻一二只言片语。石声汉先生更是认为除了《汉书·艺文志》的两条记载稍微可信外,其他的记载可能都存在一定的疑问。虽然关于氾胜之生平材料较少,但这些材料如果和中国历史的大背景结合,或许能给我们提供更多关于氾胜之及其所处时代的信息。一、家国一体——氾氏族姓考氾胜之的氾姓是一个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却并非一个普通的姓氏。郑樵编著的《通  相似文献   

12.
袁津琥 《寻根》2003,(1):42-45
古人有将饲养的家禽相互争斗以作娱乐的习俗。其中出现时间最早、流行区域最广同时也最为人熟知的莫过于斗鸡,《庄子·外篇·达生》中就有关于斗鸡的记载。但除此之外,在历史上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家禽中的鸭、鹅等也曾充当过争斗的角色。和斗鸡相比,斗鸭迟至西汉才见之于典籍记载。《西京杂记》卷二:“鲁恭王好斗鸡、鸭及鹅、雁。养孔雀、,俸谷一年费二千石。”清雍正年间纂修的《江南通志》卷三三也有“斗鸭池,在江都县。汉江都易王故姬李阳华尝畜斗鸭于池上”的记载。不过,《江南通志》的史料当来源于后人伪托的《赵飞燕外传》,所…  相似文献   

13.
萧兵 《寻根》2003,(2):60-64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佚书《黄帝四经》说:“昔者黄宗质始好信,作自为象,方四面,傅一心。”这与《尸子》“古者黄帝四面”、《吕氏春秋·本味篇》“黄帝立四面”的记载相合。现在我们都知道,黄帝既是“传说祖先”,又是“神话天帝”,他的一个形象是正方形的头,四张面孔。从前儒家学者用欧凡麦(Euhemerus,古希腊“历史学派”神话学家)式的机械“理性主义”,把“黄帝四面”硬说成是黄帝依靠四位贤人治理四方,这是很可笑的。但是,黄帝为什么有四张面孔呢?一般学者都把它跟“五行”观念联系起来:黄帝是中央(最高)之帝,以四…  相似文献   

14.
张浚是南宋初期名臣,亦是一位以儒家淑世救国精神为理想的士人,在学问方面尤精于《易》,其《易》学思想最突出的特色是在肯定《易》为载道之书的前提下,把象数作为了解《易》中义理的基础和方法。其子张栻是理学名家,易学思想一定程度上受到父亲影响,认为太极为宇宙之源、《易》为载道之书、学《易》以致用;但是他对张浚以象数为主解《易》观点不甚赞同,认为义理是《易》的根本;此外,他还对张浚有关道器关系的论点有所发展,提出道器不可分离、器先道后、道依托于器而后行。  相似文献   

15.
王文书 《寻根》2024,(1):120-123
<正>关于董仲舒的后裔,正史记载非常简略。《汉书》说:董仲舒“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看来董仲舒去世以后,董仲舒的子孙举家迁徙到茂陵,董仲舒的后代继承了董仲舒的“勤奋学习,目不窥园”的家风,大都学有所成,“学而优则仕”,因此做了大官。  相似文献   

16.
王泉根 《寻根》2012,(3):120-122
中国素为礼仪之邦。“礼”指的是关于礼的仪式和制度,儒家十三经中有三种是关于礼的专门著作(《周礼》《仪礼》和《礼记》);二十四史中凡是有志的都有礼志;历代的类书、会要、会典乃至地方志等,都有相当的篇幅记述礼制。在中国古代,大到国家政治制度、社会意识形态,小到个人的生活起居、待人接物,都归于礼的范畴。  相似文献   

17.
针灸考源     
据《左传》记载,鲁成公十年,晋景公重病不起,请秦国的医生来看病。秦桓公派了名缓的医生来到晋国,观察景公的病情,说:您的病无法治了。病魔已经钻到了肓(横膈膜)之上,膏(心脏尖上的脂肪,指心尖)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这“攻”,就是将针插进去,推到疾患处,刺激痛感神经;“达”,就是用热烫的石头砭压近患处的皮肤,使血液加快循环;“药”,就是以口服汤药,通过肠胃吸收发挥作用。三管齐下疾病才会缓解,以致治愈。既然针不敢插,砭石之热又够不着,汤药也没有疗效,还能怎么样呢?景公只有一命呜呼了。这大约就是古籍关于针灸的最早记载,是年为公元前581年,离现在将近两千六百年了。  相似文献   

18.
刘昱午 《寻根》2013,(1):89-92
据史料记载,在元人蒋祈所著《陶记》里有“五色花戗金”;明洪武二十五年刊印曹昭所著《格古要论》里有“近世有青花及五色花者,且俗甚”;清嘉庆蓝浦所著《景德镇陶录》卷五“枢府窑条”里有“元之进御器,民所供造者,有命则陶;土必细白且细腻,质尚薄,式多小足印花,亦有戗金五花者”的记载。古陶瓷鉴定研究,离不开文献史料和实物史料两大部分。从目前古墓葬、古瓷窑址及窑藏发掘来看,  相似文献   

19.
焦姓与焦国     
胡焕英  常军  胡小平 《寻根》2008,(1):123-125
一 焦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关于焦姓得姓起源,主要有两处。 1.出自姜姓,上古神农氏后裔,以国为姓。《史记·周本纪》载,周灭商后,“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郦道元在《水经注·河71《注》(卷四)也有“焦国,武王以封神农之后于此”的记载。《史记·正义》引《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由此看来,周初所封者为姜姓焦国。  相似文献   

20.
李红江 《寻根》2001,(5):74-77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自治县县城北。它是塔吉克先民建立的竭盘陀古国的都城。我国古代史书中关于塔什库尔干石头城的记载最早见于《梁书》:“竭盘陀国,所治在山谷中,城周回十余里。”《新唐书》也有“竭盘陀国治葱岭中,都城负备多河。”《洛阳伽蓝记》卷5载,神龟二年(519年)秋,北魏王朝派往印度取经的僧人惠生和敦煌人宋云路过竭盘陀时,这个国家已传王位13世。由此推算,竭盘陀古国大约创立于2世纪前半叶。关于竭盘陀的记载,自来以身历其境的唐代高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