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GF-1、PEDF、IL-18水平变化及其与不同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223例,依据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ACR)水平分为单纯糖尿病组(A组)82例、微量蛋白尿组(B组)70例、临床蛋白尿组(C组)71例,选取我院体检中心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NC)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GF-1、PEDF、IL-18水平,检测ACR、FPG、FINS、HbA1c、BUN、CREA、UA、TG、CHOL、HDL、LDL、Cys-C,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4组患者在年龄、病程、BMI、ACR、Cys-C、FPG、FINS、HbA1c、BUN、CREA、UA、TG、CHOL、LD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IGF-1、PEDF、VEGF、IL-18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CR与病程、血糖、HbA1c、CHOL、LDL、Cys-C、IGF-1、PEDF、IL-18、VEGF、BMI呈正相关(P0.05);与年龄、FINS、TG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GF-1、PEDF、VEGF、CR EA、LDL、IL-18、HOMA-IR是ACR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2型糖尿病及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就存在IGF-1、PEDF、IL-18水平异常,IGF-1、PEDF、IL-18水平增加2型糖尿病及早期肾脏损伤风险。IGF-1、PEDF、IL-18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及2型糖尿病肾病损伤早期发现的有价值的监测指标,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肾脏损伤,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黄莹仪 《科技风》2014,(8):216-216
目的:研究对肌肉拉伤患者进行电针治疗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方法:搜集2012年8月~2013年8月我院接受的肌肉拉伤48例患者,随机分为甲组和乙组。对甲组24例进行常规治疗,对乙组24例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实施电针治疗。观察、比较甲组和乙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甲组治疗有效率为79.17%,乙组治疗有效率为95.83%,乙组治疗有效率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肌肉拉伤的临床效果较好,治疗有效率较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单盲法,将84例高脂血症患者均分为甲组与乙组,前者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后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乙组患者干预后的各血脂指标(TC、TG、HDL-C、LDL-C)优于甲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脂血症患者采取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控制患者的血脂水平,值得大力推行。  相似文献   

4.
蒋琳 《大众科技》2014,(10):112-11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CysC)、颈动脉内膜厚度(IMT,intima-media thickness)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桂林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科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住院80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年龄71.30±3.90岁,入院后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计算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24小时动态脉压/24小时平均收缩压,取中位数0.51分组,24h PPI〉0.51为A组,24h PPI〈0.51为B组,分组分别测定血清胱抑素C(CysC),彩色多普勒测定颈动脉IMT。结果:A组CysC、颈动脉IMT均明显高于B组的高血压病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脉压指数与胱抑素C、颈动脉IMT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在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患者抢救中的作用和优势。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年来符合条件的心脏骤停患者(200例),按回顾性病例分组后,均采用参附注射液(不同剂量)与常规西医药救治,并分为A组:常规+参附1组,B组:常规+参附2组,C组:常规+参附3组,探讨参附注射在心肺复苏不同阶段用药时机和剂量的最佳选择、影响治疗效果的相关因素和预后的临床分析。结果:C组基础生命支持阶段治疗成功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心率、平均动脉压、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方面,C组较A组和B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B组较A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能改善心肺复苏后组织灌注和多器官不全,提高心脏骤停的救治成功率,值得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结合四维超声诊断胎儿脐带绕颈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对143例脐带绕颈与产后临床结局对照分析。结果:143例脐带绕颈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的诊断与临床诊断相符139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7.2%。其中绕颈1圈126例,绕颈2周及以上者13例,符合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结合四维超声技术对脐带绕颈的诊断准确率高、安全、可靠,临床应用价值较高,为临床早期诊断胎儿脐带绕颈、避免胎儿窘迫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D-二聚体检测在肺栓塞诊断中的正确评价应用。方法:选取我院自2012年7月-2013年7月间收治的疑似肺栓塞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三组即A组,B组,C组,每组人数均为42例,A组患者采用乳胶凝集法进行诊断,B组患者采用ELISA进行检测诊断,C组患者采用免疫比浊法进行检测诊断,对比三种检测方法的敏感性、阴性预测值(简称NPV)、特异性的区别。结果:B组的检测特异性最高达到了48.9%,敏感性为93.3%,阴性预测值为90.9%,C组的敏感性为96.7%,阴性预测值为95.5%,但是检测特异性,A、C组均小于B组,而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B、C组明显高于A组,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此为了更高的对肺栓塞患者做出正确的诊断评价应该选用ELISA或者免疫比浊法来进行对D-二聚体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李研  李锋  李明明  钟斌 《大众科技》2021,23(2):45-47,34
目的:探究炉甘石洗剂联合苦黄散外洗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Staphylococcal scalded skin syndrome,SSS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9年2月在梧州市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101例SSSS患儿视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甲组仅进行常规西医治疗,乙组在甲组基础上采用炉甘石洗剂联合苦黄散外洗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The 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N)、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变化情况.结果:与甲组(72.00%)比较,乙组(94.12%)治疗总有效率更高(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各项症状改善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WBC、N更低(P<0.05);与甲组比较,乙组治疗后免疫球蛋白IgA、IgM、IgG水平更高(P<0.05).结论:炉甘石洗剂联合苦黄散外洗治疗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显著,利于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机体感染程度,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艾灸对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7年4月~2017年11月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在校生诊断为原发性痛经证属寒凝血滞的女生9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为对照组,口服布洛芬颗粒治疗;B、C两组为实验组,予灸三阴交、关元穴,其中B组每次施灸20分钟,C组每次施灸40分钟。分别于治疗前、每个疗程治疗后及治疗后三个月经周期对所有研究对象使用VAS评分及CMSS评分表进行评分,并依据终末随访评分结果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三组间比较年龄、病程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间比较VAS评分,治疗前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比较痛经症状评分,治疗前及第2疗程治疗后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3、4疗程治疗后及终末随访时三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三组间终末随访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同施灸时长之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艾灸可显著改善寒凝证类原发性痛经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患者中的变化,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通过测定56例正常蛋白尿患者(NA组)、60例微量蛋白尿患者(MA组)、68例临床蛋白尿患者(CDN组)和6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血清Hcy浓度,并比较各组的β2-微球蛋白、尿素氮(BUN)、肌酐(CREA)及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结果显示,T2DM患者血清Hcy含量高于健康对照组,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血清Hcy含量与β2-MG、UAER、BUN和CREA水平呈正相关(r分别为0.66、0.59、0.43、0.40),P0.05。提示两者联合检测可以动态观察糖尿病肾脏的病变程度,帮助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肾病,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吴艳  钟占鹏 《内江科技》2022,(7):64-65+75
目的:探究在神经阻滞麻醉中超声和神经刺激仪两种引导方法的优势。方法:选取我院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上肢手术80例(2021年1月-2021年8月),随机分成A、B两组,A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超声引导完成,B组40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均由神经刺激仪器引导完成,通过对比两种引导方法在操作时间(T )、麻醉起效时间(T)、和维持时间(T)及麻醉5min(Ta)、15min(Tb)、25min(Tc)和30min(Td)、60min(Te)这五个时间点疼痛的评分(NRS评分)是否具有差异,同时比较两种引导方法下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以进一步评估两种引导方法在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优势。结果:A组(超声引导)的在麻醉操作、麻醉起效方面较B组(神经刺激仪引导)用时短(P<0.05),两组麻醉维持时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麻醉后25min(Tc)、30min(Td)、60min(Te)疼痛评分(NRS评分)低于B组,即A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优于B组(P<0.05),两组在麻醉5分(...  相似文献   

12.
《科技风》2015,(21)
目的:研究糖尿病失眠症患者对补阳还五汤和心理疏导治疗的疗效观察。方法:采用双盲随机对照研究,将门诊78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利用随机数字表分成A、B、C、D四组,随机与四种治疗方法相对应,即采用补阳还五汤-心理疏导治疗为A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为B组、采用心理疏导治疗为C组和采用地西泮治疗为D组。结果:A组有效率为95%,B组有效率为75%,C组有效率为52.63%,D组有效率为68.42%,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失眠症患者对补阳还五汤和心理疏导治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规范的运用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持续被动训练机(CPM)的康复护理效果。方法: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对照组(B组)各39例,术前、术后两组患者给予相同康复护理,并采用膝关节HSS各项评分,A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MP锻炼;B组行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A、B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HSS各项评分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膝关节HSS各项评分较术前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膝关节肌肉组织肌力、膝关节稳定性与B组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早期规范的渐进式肌力康复训练配合CPM可改善膝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屈曲程度,有利于减少早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并发症,可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葛根汤治疗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6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A(研究组)和B(对照组)。对照组常规用解痉药硫酸镁、降压药硝苯地平治疗,研究组除常规治疗,加用葛根汤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脐动脉血流阻力、全血粘度、D-二聚体;终止妊娠时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窒息例数及延长孕龄时间;两组母儿并发症(包括:胎盘早剥、肝肾功能损害、心衰肺水肿、脑血管意外、DIC、胎儿窘迫等)例数等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平均动脉压、24h尿蛋白量、脐动脉血流阻力、全血粘度、D-二聚体均明显低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胎儿窘迫例数比B组少(P0.05),A组治疗后延长孕龄时间比B组长(P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A组新生儿体重比B组大,新生儿窒息例数比B组少,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汤治疗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细节管理在临床儿科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采取数字随机法将我院收治的146例儿科患儿分成甲乙两组各73例,分别给予其常规护理管理与细节护理管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乙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乙组患儿与家属对护理满意度评分也显著高于甲组(P0.05)。结论儿科护理管理中细节护理管理的落实,可明显提升护士护理质量,提高患儿与家属的满意度,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肾组织中磷脂酶A2受体(M-type phospholipase A2 receptor,PLA2R)的表达,探究肾组织中PLA2R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及中医证型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9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经肾活检证实的70例肾病综合征(nephrotic syndrome,N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包括3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1例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性膜性肾病、2例V型狼疮肾炎、6例Ig A肾病、6例微小病变性肾病、4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和1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及20例非膜性肾小球疾病。结果:(1)IMN组、SMN组、对照组PLA2R在肾脏组织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22/30(73.33%)、6/20(30%)、3/20(15%),三组间肾组织PLA2R的表达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2)三组患者实验室指标相比较,血肌酐、血清白蛋白、尿β2微球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3)中医证型与肾组织PLA2R的表达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肾组织PLA2R的表达可用于MN,可用于IMN和SMN的鉴别诊断;(2)中医证型与相关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组织PLA2R的表达不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术前不同Pa O2水平的肺癌患者围麻醉手术期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方法:204例行单肺叶切除术的肺癌患者根据术前Pa O2水平分成3组,A组Pa O260 mm Hg~,B组Pa O265 mm Hg~,C组Pa O270 mm Hg~:C组包括C1组和C2组,C1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 mm Hg,C2组患者入院时Pa O270mm Hg,经过准备术前Pa O2≥70 mm Hg。记录入院,术前,仰卧位双肺通气15 min,单肺通气30 min、60min,双肺通气前1 min,手术结束前1 min及ICU拔管前1 min的血气分析及术后住ICU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率。结果:Pa O2值在单肺通气30 min、60 min及双肺通气前1 min和拔管前1min水平,A、B、C组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其中A、B组明显低于C组(P0.05)。A、B组术中低氧血症发生率明显高于C组(P0.05)。A、B组住ICU时间明显长于C组(P0.05)。结论:术前Pa O2水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术中低氧血症的发生趋势。肺癌患者术前Pa O2≥70mm Hg能较好的耐受开胸手术。  相似文献   

18.
卓嘎 《西藏科技》2015,(3):55-56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4例乳腺直径≤2.0cm小结节的二维声像图及彩色多普勒血流的表现,回顾性分析不同性质结节的声像图特征与病理术后追踪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与术后病理追踪良性诊断符合率为94.87%、恶性诊断符合率为80%。良性结节彩色多普勒超声多表现为外形规则、边界清晰、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多无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分级多无或不丰富,阻力指数RI0.7;而恶性结节多表现为外形欠规则、边界不清,毛刺征,内部回欠均匀、微钙化,后方可有衰减,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较丰富,RI0.7。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小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大面积脑梗死病情演化与C反应蛋白(CR P)、心肌酶(CK、CK-MB)的相关性。方法:对大面积脑梗死组、腔隙性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各30例,设为A、B、C组,采集其第1、3、7、15天的CRP、CK、CK-MB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A组CRP除第1d与B组相比无明显差异性外其他各个时间点与B组、C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A组与B组CK相比除第1天其他时间点均有明显差异性(P0.05),A组与C组CK相比第3、7天有明显差异性(P0.05)。CK-MB除A组与C组第3、15天相比有明显差异性外,其他各组各时间点相比无明显差异性。A组CRP第1、3、15天相互比较无明显差异性。CK第3、15天比较有明显差异性。CK-MB第3、15天及第1、15天比较有明显差异性。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存在明显的CRP及心肌酶谱变化,在病情演化过程中心肌酶升高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以3天内最高,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检测CRP及心肌酶对病情程度、病情演化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B7-H3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5月至2016年6月肝病科患者血清样本共47例,根据其乙肝两对半结果而分为4组,即大三阳组、小三阳组、慢性乙型肝炎组、肝纤维化组,并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随机收取10份HBsAg阴性健康人血清样本作为对照组。用ELISA方法检测其血清样本中B7-H3含量,并两两比较各组之间的差异;用RT-PCR的方法检测患者组样本血清中HBV DNA拷贝数,并分析其与B7-H3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血清样本中B7-H3含量为(7.36±0.36)ng/mL,高于另外4组患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组4组B7-H3含量均为(2.12~2.81)ng/mL之间,4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组HBV DNA检测结果显示,大三阳组HBV DNA拷贝数达到(602.2±193.2)×105/m L,与肝纤维化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大三阳组、肝纤维化组患者HBV DNA拷贝数与小三阳组、慢性HBV感染组相比,其拷贝数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组样本中B7-H3含量与HBVDNA拷贝数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B7-H3含量与正常人相比有所下降,可能与B7-H3在患者体内重新分布有关,与乙型肝炎病毒的活跃程度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