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该研究总结了在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2009年3月至2012年4月期间完成的290例冠心病患者冠脉造影及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的围手术期护理工作。重点总结分析了术前心理护理、各种特殊药物及器械的准备工作、术中心电监测、有创压力系统的建立、特殊药物应用及配合应急处理以及术后护理观察要点等。由于医护密切配合,所有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未出现一例意外情况。  相似文献   

2.
卢万宝  陈福 《今日科苑》2014,(11):107-107
目的:探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各类白内障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方法:对232例白内障在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麻醉效果及术中、术后并发症。结果:232例手术,麻醉满意率达到100%,术中未出现常规麻醉可能出现的局部及全身并发症。结论:球后神经阻滞麻醉下行各类白内障手术的麻醉效果是安全可靠、简便易行的。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45例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病人的健康教育体会进行总结,认为术前对病人进行心理指导和术前准备指导,使患者对该疾病及手术有初步了解,有利于患者在术中的配合度,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某些术中异常情况的发生,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而术后采取适当有效和易于接受的健康教育,可避免出血、感染、粘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此外加强患者对该病的认识,培养自我保健认识,以利于今后进一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芳 《科教文汇》2013,(4):70-71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靶器官损害(TOD)与动态血压监测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平均动脉压(MBP)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无创便携式动态血压监测仪对社区l24例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根据MBP分为:I组,MBP〉I20mmHg,共108例;Ⅱ组,MBP〈120mmHg,共116例。每组再以脉压(PP)分为三个亚组:A组,PP〈60mmHg、B组,PP在60~79mmHg、C组,PP〉80mmHg。比较各组TOD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组的SBP、DBP、MBP均大于Ⅱ组(P〈O.05);随SBP增加,TOD发生率逐步增加(P〈O.05);而两组中相同亚组的TOD发生率无差异(P〉0.05)。结论:高血压病患者TOD与PP关系更为紧密。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我选择了150例择期手术老年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手术完成之后,将其收入到PACU(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ostanesthesia care unit)对其状况、全身麻醉,手术时间、年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麻醉恢复时间与其手术时间年龄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恶性肿瘤患者具有明显延长的麻醉恢复时间,术后呼吸恢复欠佳的老年患者具有明显延迟的麻醉恢复时间、年龄、手术时间与麻醉恢复时间之间具有正相关的关系。所以我的结论是:常见的导致老年患者麻醉恢复延迟的原因是恶性肿瘤、呼吸恢复欠佳、长时间手术、高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诊随访对高血压病患者控制率的稳定性、优越性;方法:回顾2012年到2014年期间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管理的454位高血压病患者中选择出200人为研究对象进行对照分析,使高血压病患者积极主动到门诊进行随访,同时可以在除去定时随访外,同时可口头进行指导;结论:门诊随访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平稳,波动小,症状减少,并发症减轻,效果明显好于上门入户随访。  相似文献   

7.
右美托咪定作为一种新型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具有镇静、镇痛、抗焦虑、抗交感、稳定血流动力学,减少麻醉药用量,呼吸抑制轻的特点,临床上,腹部手术患者多行全身麻醉,但全麻后并发症较多,本文就右美托咪定在腹部手术围术期全麻患者苏醒期的临床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高原地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不同CO_2气腹压对呼吸及术后不良影响。方法选取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外一科胆囊结石并慢性胆囊炎病例82例,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胆囊切除术。分为低压组(L)10mmHg、高压组(H)14mmHg。观察患者气腹前20min、气腹中20min、放气后20min呼吸循环及术后不良影响。结果两组在手术前平均动脉压(MAP)mmHg、手术时间(min)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前、气腹后及放气后20min,心率HR(min)和平均动脉压MAP(mmHg)均无明显差异(P0.05);气腹前及放气后20mi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_2)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气腹后20min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有差异(P0.05);术后两组出现肩胛区疼痛、呕吐、心律失常不良影响的总发生率有差异(P0.05)。结论在高原地区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CO_2气腹压越高对呼吸及术后不良影响越明显。  相似文献   

9.
《科技风》2020,(25)
研究Mini-Cog量表作为术前认知障碍评估工具与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关系,为老年手术患者术后并发症预测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收治的1230例老年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Mini-Cog对老年择期手术患者的术前认知功能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认知障碍组和正常组,比较认知障碍组和认知正常组的术后结局,主要结局为术后谵妄,次要结局为术后总并发症、6个月死亡率。结果:有34%的患者在术前认知评估中可能有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与认知功能正常患者相比,术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术后更容易出现谵妄和术后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出现认知功能障碍者,6个月死亡率更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轻度认知功能障碍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中较常见。术前Mini-Cog筛查的认知障碍可预测术后谵妄、术后并发症和6个月死亡率,具有明显临床应用价值,应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奥大利亚悉尼圣文森特医院的外科医生要清除一位患者心脏动脉里面的一个血栓.由于是小手术.所以医生没给患者进行全身麻醉。手术过程中,患者有迷糊的感觉.但意识是清醒的。突然,奇怪的事情发生了:患者发现自己升到空中。而且胸口遭到重击,同时耳边响起了钟声。此后她看见自己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处理她的身体。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疾病可以被治愈,而手术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麻醉是手术进行的第一步。医学无止境,麻醉风险肯定有,但经历了170多年的发展,麻醉相关的并发症,如过敏、药物中毒、神经损伤等,总体发生概率在1%到0.01%左右,而麻醉死亡率已经下降至二十万分之一。目前,随着"舒适化医疗"理念的普及,麻醉在一些检查和治疗过程中运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对于麻醉,目前仍存在许多误区,比如全身麻醉会让人变傻,全麻才需要禁饮、禁食、禁烟,产妇术后不能使用镇痛泵,等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指南推荐的丙泊酚10-8-6输注模式在高原地区全凭静脉麻醉中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100例ASA Ⅰ至Ⅱ级拟在全身麻醉下行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泵注全凭静脉麻醉,按指南推荐的方式设定和调整丙泊酚输注速度,观察患者术中意识水平和血流动力学变化,术后苏醒时间及有无躁动、术中知晓等。结果 100例患者均在全凭静脉麻醉下完成了手术,31例患者术中发生低血压或血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30%需要给予血管活性药物,4例患者发生可疑术中知晓,13例患者苏醒延迟,8例患者发生术后躁动。结论丙泊酚10-8-6持续静脉泵注模式可以用于高原地区患者全凭静脉麻醉维持,管理相对简单,适合在西藏自治区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郭红  杨宇  郭秀娟 《科技风》2014,(13):201-201
目的:探讨术前术后口腔健康维护对糖尿病患者拔牙创愈合的影响。方法:对前来我院门诊拔牙的患者进行血压、血糖检测,选取确诊为2型糖尿病1年以上,无严重并发症且1年内未接受过洁治的患者18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4例。进行拔牙术前两周常规监测患者血糖稳定在安全范围,空腹血糖8.88mmol/L或餐后血糖10mmol/L。同一患者需要拔出的不同牙齿分次拔除依次列入对照组B组,实验组A组,相邻两次拔牙时间间隔30天。实验组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口腔健康维护,对照组则进行自我管理。结果:实验组(A组)拔牙术后感染2例,对照组(B组)拔牙术后感染1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术前术后口腔维护能够促进拔牙创愈合,对减少术后感染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氯胺酮是一种非巴比妥类速效静脉全麻药,可选择性抑制大脑联络径路和丘脑—新皮质系统兴奋,有抑制和兴奋两种效应,故可出现痛党消失,意识模糊,表情淡漠,浅睡眠状态,对环境变化敏感,有时唤之能醒并能回答问题,呈意识、感觉分离状态。在高原上氯胺酮广泛用于临床,特别适用于小儿手术麻醉。因此术中观察尤其重要,为防止术中麻醉并发症及麻醉意外的发生,护士应从各方面严密观察用药后的反应和术中病情变化。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在全身麻醉用于剖宫产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Ⅴ急诊剖宫产手术21例,采用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药物以丙泊酚、琥珀胆碱、氯胺酮、芬太尼为主,观察该方法对产妇及胎儿的影响。结果诱导平稳,麻醉满意,无呕吐误吸和返流发生,无术中知晓,对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影响,对子宫收缩无抑制。结论全身麻醉为剖宫产可以选用的安全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日间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七氟醚全屏吸入诱导和维持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随机将10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全程吸入七氟醚麻醉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对对照组患者进行麻醉,对两组患者的诱导苏醒时间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诱导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故七氟醚全屏吸入具有十分平稳的麻醉过程,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7.
<正>六十多岁的余女士在体检时我给她做眼科检查。检查眼底时,我发现她的血管比较细,便提醒她注意高血脂、冠心病的风险。随后,余女士做了一系列的检查,结果发现她的全身动脉血管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硬化,便开始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治疗。她事后特意过来感谢我,并想知道眼底血管为何能反映心脏的问题。眼底的视网膜血管是人体中唯一直接可看见的血管,医生通过它可以了解患者身体其他脏器血管情况。如高血压、高血脂病人眼底可见到视网膜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手术前的心电图改变情况。方法回顾性地分析300例甲亢患者术前心电图诊断。结果300例甲亢患者中有166例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异常,占55.3%。结论甲亢患者术前必须提前做心电图检查,对心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如心电图有严重改变者要采取先治疗后手术的方法,以免术中、术后出现严重的并发症而造成不良的后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腹腔根治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至2016年于我院入院治疗的的结肠癌患者112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66例患者,实验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治疗。观察记录并比较两组的手术进行时间、术中患者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患者住院天数、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术中患者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天数间、术后并发症均少于对照组,实验组肠胃功能的恢复情况较好,P0.05。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两组患者无明显差异,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癌的治疗中,腹腔镜根治术与传统的开腹手术相比,减少了术中出血量,患者在术后的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相对传统开腹手术减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颅脑损伤患者病死通常由其脑神经损伤引起,脑外器官功能障碍亦常见,其中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呼吸功能障碍。颅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患者在全身麻醉手术后,多数仍需呼吸支持。颅脑损伤患者术后拔管时机一直是临床研究的热点和难点。该文从急诊颅脑损伤患者麻醉评估、拔管条件、拔管时机等方面入手,对麻醉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进行系统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