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1月16日《光明日报》“书评周刊”发表了老编辑家叶至善先生给山东画报出版社总编汪稼明的一封信《关于插图本的设想》。他谈到,百花文艺出版社在再版“五四”新文学元老叶圣陶的《小记十篇》时,不仅没有按叶氏父子开出的目录“增添些说明性和艺术性较强的图片”,反而“连原有的照片也取消了”。他无奈地说,“我和父亲都感到失望。”叶圣老离开我们已十二年了,却带走了这样的遗憾,读来不免使人心里有点不好受。差不多在两年前,笔者在《出版广角》杂志1999年第2期上发表的《书籍装帧的表与里》一文中已指出,“现在书籍的外封越来越漂亮了”,“普遍忽视的是书的内装帧”,而“紧密配合内容的插图、  相似文献   

2.
1月22日,文汇报“近距离”专刊以整版篇幅发表了我采写的独家专访《金庸剑桥论剑》。这篇专访是我今年1月16日在香港与金庸先生直接对话的成果。然而,有几家媒体的采编人员却不顾新闻职业道德,在未经文汇报和作者本人同意的情况下,以“本报记者”的名义发表从文汇报上抄  相似文献   

3.
我的文章《走进金三角——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禁毒及“替代种植罂粟”现场采访实录》6月21日在《中国教育报》上发表后,许多认识我和关心我的朋友问我,你在决定去“金三角”的时候,害不害怕会有生命危险?说句实话,我在决定去“金三角”的时候,并没有害怕,甚至没有犹豫;倒是我从“金三角”回来之后,回想起这段经历时,时常有些后怕!因为我知道,我确实是经历了有生以来第一次、随时会有生命危险的采访历程!  相似文献   

4.
《军事记者》编辑同志:你们好!看到新出来的《军事记者》第8期杂志封三上刊登了我拍摄的一幅军人与奥运的彩色图片,高兴得合不拢嘴。我从未在报刊上发表过照片,这可算是我发表的“处女作”。当初投给贵刊时,也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没想到我的梦想成真了。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有个专栏叫“今日谈”,每篇不足千字,短而小,但要想上稿却难上难!1993年元旦,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猛攻《人民日报》“今日谈”。转眼间,5·23《讲话》发表51周年到了,我把早已写成的《农民想着他……》一稿寄往《人民日报》。岂  相似文献   

6.
稳中求升     
辛辛苦苦爬了半年多“方格子”,寄出去的东西却发表不了。当我百思不得其解时,偶然在《人民前线》报上看到一位编辑写给通讯员的一段话:“写  相似文献   

7.
书人书事     
遇罗文和《我家》 1998年夏天以后,因为编辑《遇罗克遗作与回忆》一书。我一直设法与遇罗文先生联系,但找了许多线索,最后都中断了。直到年底,我在《南方周末》上发表了一篇题为《遇罗克是谁》的短文,却意外地接到了遇罗文的一个传真。原来,他看了报,通过编辑陈明洋查到我的  相似文献   

8.
我是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却对新闻事业钟爱痴迷。大一刚入校时编辑老师随手把两本《新闻爱好者》递给我看,那时我对新闻知之甚少,后来有幸参加了大学生记者团,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喜欢新闻写作的学长,我开始尝试给校报投稿,每期的《新闻爱好者》成了我最爱啃的“面包”。很快,在老师的悉心关怀下,我采写的新闻稿开始频频在校报、校网站发表。  相似文献   

9.
《读书》月刊的征稿启事,主张实行“文责自负”。看了以后,颇为欣喜。这意味着尊重作者,也有利于贯彻“双百”方针。去年,我曾寄到某杂志一篇不足两千字的短稿。发表后,竟发现有数十处修改,而有些地方虽只改动了一两个字,却出现了病句和与史实不符的情况。其中有一句,原稿是这样的:“吕淑湘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谈语文教学的文章,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编辑改成“吕淑湘同志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谈语文教学的文章后,引起了语文教师的普遍重视。”仿佛语文教师重视的不是吕淑湘同志的  相似文献   

10.
前些日子,一些报纸围绕“马丁事件”作了不少文章。从学术讨论的角度看,人们倾向于这么一种意见:需要造就一种比较融洽的气氛,一种此较宽松的舆论环境。报纸本应为造就这种气氛和环境作出努力,然而很遗憾,“马丁事件”之所以成为“事件”,却与我们新闻界不无关系。违背事实作报道,是一个原因。事情是由国外的新闻机构引起的。马丁的文章《我国经济学研究的十大转变》,早在1985年11月2日就发表在《工人日报》上,《北京周报》作了转载。可是日本时事通讯社在电讯报道中,却把马丁的原文意思歪曲了。马丁在文章中只是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任务”,在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许多经济问题时,“在《资  相似文献   

11.
最近尽是怪现象,所以暂时没有写时评。1、收到《湖北日报》刘老师的信,说是把我和XX的文章编成了一篇,署名两个人,并发给我了编好的文章,结果《湖北日报》还没登出来,那位“合作者”却已经在一报纸上公开单独发表了。我只能什么都不说。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的编辑约我谈写仉伟一稿的体会,我很感谢,却觉得没有什么好谈的,或者准确地说不应我一人来谈。这并不是过谦之词。我在《人民日报》上发表的几篇较有影响的获奖稿件,如《山里女孩如歌》、《反腐败斗争中的“沈阳现象”》、《白春兰和她的“绿色庄园”》、《苦土丰碑》等,无一不是记者与编辑的眼光、功力与追求共同作用的结果。在这里,就谈谈我在采写《唱响“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旋律———记辽宁大石桥市分水派出所所长仉伟》等稿件中,作为党报记者特别是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的感受与追求,那就是:怀“平民”之心,思“平民”所想,为…  相似文献   

13.
《国际先驱导报》发表了一组名为《中国人误读的世界》的报道,列举了一些被中国人“误读的世界”。比如“伊朗人恨死美国人”“韩国人爱国不买日货”等。对于这些误读,《国际先驱导报》评价说:当“世界误读中国”为国人义愤填膺时,人们却可能忽略了自己也在某种程度上误读着这个世界。  相似文献   

14.
一位好评时事的朋友送我一个公式。名曰:《焦点访谈》=包青天。为此我着实思量了很久。在许多人的印象中,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节目的确是一个拳头,它不动声色却穗扎稳打,不偏不倚却力大无穷,“该出手时就出手”。出手之后,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很快有了结果,许多阴暗面、丑恶现象暴露于阳光之下,进而销声匿迹。于是,《焦点访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杂志》85年第4期发表的邵胜定同志《版本学有广狭二义论》一文,引起了我的兴趣,因为在版本学上一向只是对“版本”有广狭二义的解释,还从来对这门学科本身作过这样的区分。但是,我对《二义论》提出的新颖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6.
时评在国内媒体中“发烧”已久。说实话,我对时评越来越不“感冒”,甚至有些讨厌有些时评家喋喋不休地“胡说八道”。今年2月6日,发表在《大众日报》一版上的时评《忘家,只为望家》,虽然只有700字,却新意盎然,让人眼睛一亮。  相似文献   

17.
由《辽宁日报》、《锦州日报》、锦州电视台记者分别采写的《为农民说话》、《农民的代言人》和《张德东精神赞》在党报、电台、电视台发表后,我陆续收到省内外许多读者来电来信。许多热心人关切地询问我:“爬了32年格子,发表稿件万余篇,获得中央、省、市、县荣誉证书118本,今后还会执著地写下去吗?”今天,我通过《记者摇篮》一席之地告诉所有关心我的人们,那就是不改初衷,按照中国共产党章  相似文献   

18.
我先是看到今年3月号上海《档案春秋》杂志封面和该刊打头文章的题目《毛泽东原始“学籍档案”发现始末》,真感到兴奋;然而读了之后。却有点失望。随即又读到北京《中国档案》4月号上的同样内容的《毛泽东“学籍档案”发现经过》(文中也明确说是“原始学籍档案”),从而觉得自己不得不发表一点看法了。  相似文献   

19.
在高中就读时,每当听说某某又发表了一篇文章时,那种自己想尝试的心情也就越急切了。于是,刚刚告别菁菁校园的我就忙于爬格子中,等待着奇迹的出现。似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1990年2月份,我那仅有二三十字的“青春寄语”终于在《人民铁道》发表了。至今我还记得,在邮局取那“六元”时,邮局的一位女同志将我瞅了又瞅,似乎那汇款单上的名字不是  相似文献   

20.
我和王甘霖老师合写的《邵阳常务副市长背后的利益链接》一在2005年11月8日的《民主与法制时报》发表后,截至目前,国内许多报纸都发表了相关评论人士对邵阳“情妇经济”的解读,如《“情妇经济”究竟是一种什么经济?》、《贪官为何倡导“情妇经济”》、《“情妇经济”是一个腐败“毒瘤”》、《“情妇经济”警示了什么》等等,对于我们所报道的湖南邵阳常务副市长所倡导的“情妇经济”这一稿子,网上一时间议论纷纷。此外,世界的四大通讯社以及香港《明报》、新加坡《联合早报》都相继转发了这一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