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3 毫秒
1.
旅游英语是一个新兴专业,在新疆高校开办时间不长。现行旅游英语教学中,由于教师、教材、教学专业设置等因素,致使教学涵盖新疆本土文化内容不多或极少,这不利于新疆旅游人才培养,也不利于新疆旅游文化的对外传播。本文从旅游英语专业自身的适应面以及新疆旅游业发展状况出发,分析了新疆高校旅游英语教学的现状,指出了加入新疆本土文化内容的必要性,并从专业教材、教学模式和专业师资等方面提出了加入新疆本土文化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新疆本土电影《会唱歌的土豆》运用新疆特有的文化符号,讲述了一群少年寻求科学真理的感人故事。这部电影不仅故事性强,更重要的是展现了新疆独特的背景符号、色彩符号、音乐符号等独特文化符号,共同建构了一个奇特而又迷人的文化符号世界,将电影故事演绎得生动而又形象。  相似文献   

3.
周雅娴 《考试周刊》2011,(49):33-34
纵观百年来的西方电影,作者发现西方电影中对华人的形象有一套"定型化"的描述,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人形象呈现出不同的风貌,或者凶狠狡诈,或者谦卑恭顺,总是在肯定和否定的两极之间摇摆。其实,西方电影中的中国人形象无论是邪恶还是善良,正面或是反面,在文化的功能上都表现为西方文化的"他者"。本文探讨西方电影中中国人形象生成背后的原因,以及形象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广泛影响问题。  相似文献   

4.
杜琪峰的黑帮电影,富于香港本土特色,最具有类型化特征。黑帮电影中解决矛盾的最终方式是使用暴力。但无论从道德层面还是从美学意义上讲,在一味地渲染暴力都是不可取的,这是黑帮电影的一个悖论:一方面要在"恩怨"中形成"江湖",另一方面又要完成艺术作品求美向善的任务。在相似的叙事背景和规定情节下,如何处理犯罪的内容及选择暴力的表现方式,对黑帮电影来说自然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文化全球化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中西方文化的价值矛盾和冲突。大学生面临着种种文化困惑和挑战,如何看待本土文化和全球化,如何引导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外语工作者的一大难题。在外语教育中我们不能忽视本土文化缺失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基于文化多样性的考虑应该在外语教育中强调本土文化的必要性,同时引导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增强民族意识,最终促进本民族丈化的传播和弘扬。  相似文献   

6.
电影《买买提的2008》用新疆本土独特的音乐元素、色彩元素和非专业演员构建了一个童话般的世界,为一群足球孩子的梦想构筑了令人感动的电影世界,彰显了新疆本土电影的无穷魅力和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7.
2020年迪士尼电影《花木兰》上映后在欧美等海外市场获得好评,却未能引起中国观众的共鸣。通过对比美、日、韩、中四国电影海报,发掘视觉意象与跨文化传播效果之间的关系,揭示电影在中国市场传播效果不佳的原因。研究发现,海报的原型意象,植根不同的文化传统、唤起观者对不同国家的形象记忆;海报的颜色、空间布局和特殊符号运用,建构起男权认可的“巾帼英雄”概念,削弱了女性主义价值观认同;中国版海报展现了符号语境下的文化成见,塑造出东方落后的形象。因此,挪用他国文化符号进行传播,若缺失平等和敬畏的心态,跨文化传播效果将大打折扣;同时,我国也应开发本土传统文化意象和符号资源,主动充分地讲述中国故事,塑造全球文化形象,减少本土传统文化符号被“污染”的状况。  相似文献   

8.
八十年代是中国电影在加拿大传播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得益于多元文化政策以及中国本土电影事业的发展,中国电影在加拿大华人社群有了更广泛、更深入的传播。在具体的传播过程中,昔日华人移民建造的戏院、香港本土电影公司在加开辟的院线成为八十年代华人社群中放映电影的主要阵地;在市场表现上,香港商业电影占据绝对优势,而内地电影以及香港和台湾的艺术电影则更多时候扮演了文化交流的角色,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后者往往被华人的专业影评人所垂青,在文章中他们以独到的眼光和多元的视角表达着自己的真知灼见,从而还原出了华人眼中的中国电影。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降低"文化折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电影贸易中处于主动地位,这是中国电影的发展进程中不得不面对的议题。通过用冯小刚植根中国文化土壤的"贺岁系列"电影与其以国际配方制作的《夜宴》作对比,从文化亲缘性市场、电影题材的选择、文化价值观的适应性几个方面来论述中国电影如何有效地降低"文化折扣"。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在政府重视及多方努力下,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获得了巨大发展,但是距"民汉兼通"人才培养目标仍有很大的差距。要提高少数民族基础教育质量,应进一步促进双语教育的协调发展,启发"双语"教师文化自觉、因地制宜地选择"双语"教学模式、开发建设本土"双语"教材和探究"双语"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新疆少数民族基础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新疆旅游资料的英译对于宣传新疆民族文化,发展新疆旅游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间的交际。在新疆历史文化背景下,怎样翻译原语中的文化缺失是一个难题。从信息理论的视角审视旅游资料中文化缺失的翻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方法和建议,试图解决文化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疆饮食文化是新疆地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带有浓郁的民族区域性特征,具有独特的个体差异性。"馕"是新疆饮食文化的代表,极具地域民族特色。本文讨论了"馕"的翻译的几个版本,运用图示理论探讨了翻译中的文化元素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在地方高校大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以地域文化为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从新疆地域文化融入大学语文教学的价值、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大学语文》教材建设、教学环节方面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三个方面,探讨了新疆地域文化视域下的大学语文教学,以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清末所编新疆各地乡土志是极为重要的边疆旧志.《新疆乡土志稿》(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即汇集存世的44种新疆各地乡土志,但此标点整理本在断句方面存在严重失读.从新疆史地、典章文化、古汉语解读以及校勘审读等四个方面,举例说明其断句失误,予以辨析纠正.  相似文献   

15.
新疆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沙漠景区近年来凭借优美的自然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等民族村落文化旅游,吸引了众多疆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并促进当地旅游业蓬勃发展。通过对岳普湖县铁热木乡达瓦昆旅游景区的实地调查,梳理出当地民族村落文化脉络,展现其在旅游业开发过程中的文化变迁,进一步提出民族村落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相应解决措施,确保当地旅游业健康良性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具有显著地域、民族及文化特征。基于新疆400户农户家庭的数据,通过建立Logit模型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农户发生农村非正规金融的借贷行为,得出了伊斯兰文化是影响新疆农村非正规金融借贷意愿的重要因素等结论。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最早是在喀喇汗王朝时期大规模地传入新疆的,古代新疆的多宗教并存格局和喀喇汗王朝当时的政治环境都为伊斯兰教的传播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喀喇汗王朝时期的文学作品的语言、写作方式和内容都反映出伊斯兰文化和当地居民原有文化的冲突与融合,正是这些文学作品呈现出来的文化碰撞、交融痕迹见证了新疆伊斯兰教独特体系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8.
从文化教育和经济建设两个方面,对革命烈士林基路1938—1942年短短不到四年的援疆时间里,所作的丰功建树,给予较为全面的梳理与总结:在文化教育方面,林基路促进了新疆高等教育的与时俱进,改变和发展了少数民族文教事业;在经济建设方面,他能兼顾农业、工商业、畜牧业、交通等,全面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坚实地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凝聚力是维护祖国统一的强大力量,维护新疆长治久安,关键是不断提升民族凝聚力。新疆民族、宗教的多样性决定了新疆文化的多元性。在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下,如何在构建和谐新疆的进程中,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维护和推动新疆民族文化多元和谐发展,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流动人口对新疆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流动人口来到新疆,冲破了地域、民族的界限,扩大了各民族交往的范围和领域,推动了新疆社会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带来了新的信息和技术,改变了新疆本地的传统观念,对新疆民族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人口流动促进了各地不同民族间的接触交流,改变了人们狭隘的地域观念。通过人口的流动,不同民族间的社会交往增加、经济联系加强,同时也促进了民族间的文化认同和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