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市出版管理现状调查报告赵从旻,孙鲁燕编者按:继1995年对部分省(市)一级的出版管理体制进行调研之后,1996年5~6月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又对部分地市一级出版管理现状进行了调研。此次调研包括湖北省的襄樊市和孝感市,四川省的自贡市和内江市,...  相似文献   

2.
政策     
中新网2009年4月6日电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第14条:引导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健康发展,发展新兴出版生产力。按照《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按照积极引导,择优整合,加强管理,规范运作的原则,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  相似文献   

3.
《出版视野》2008,(1):11-11
2008年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一年.做好2008年图书出版计划的制定工作.意义十分重大。新闻出版总署日前就有关事项发出了《关于制定和报送2008年出版计划的通知》。并明确了16个方面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司马长风 《传媒》2003,(8):52-53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改革开放中的中国新闻出版业百废俱兴。1983年6日,中央“两办”文件《关于加强出版工作的决定》如一场“及时雨”。规定着回归正途的中国新闻出版业前进方向。《决定》中首次使用了出版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果”的提法,最后在2002年2月正式施行的国务院法规《出版管理条例》中定格为“从事出版活动,应当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20年来,两个效益问题在新闻出版工作中如影随形,成为出版人的一个情结……  相似文献   

5.
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给业内外带来了许多惊喜,也唤起了人们的多重期待。这一指导意见,提出了更加确切的改革路线图,开列了具体的时间表,在出版理念上有不少新突破,尤其是第14条肯定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是“新兴出版生产力”,这更是一个大亮点,得到了业界的极大欢迎和积极评价。  相似文献   

6.
1983年1月13日国家经委等6部委协调小组会议在北京举行。研究印刷技术装备“六五”、“七五”规划问题。文化部出版局负责人出席会议。1月25日国家出版委员会召开出版工作改革座谈会。2月5日文化部发出《关于制订1983—1990年图书出版规划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杨雪梅 《出版参考》2009,(13):I0002-I0003
近年来,随着国家发展民营经济政策的出台,国家对文化出版产业的部分放开,民营书业作为国有出版业体制外力量,得到长足发展。今年4月6日,新闻出版总署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提出,将非公有制出版机构作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行业规划和管理,这意味着民营力量在中国出版产业的未来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编辑》2011,(4):4-6
2011年是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巩固提高、深入推进的关键一年。为此,新闻出版总署提出2011年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十项工作要点,它们分别是:全面推进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党报党刊发行体制改革,完善和深化出版单位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继续推动出版传媒企业集团化建设和上市融资,引导和规范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有序参与出版活动,加快推进现代出版物市场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公益性新闻出版单位的改革,大力推进综合文化行政主体改革,深化新闻出版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新闻出版体制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9.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10,(2):2-2
柳斌杰: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去年突破万亿元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全国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表示,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万亿元,已进入世界出版大国行列,下一步要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  相似文献   

10.
珞珈 《出版科学》2007,15(3):15-15
3月29日上午,新闻出版总署武汉大学高级出版人才培养基地揭牌仪式在武汉大学举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柳斌杰(现任署长)、武汉大学校长刘经南为基地揭牌。根据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发展趋势,该基地的主要职能是为国家培养符合产业需要的高层次出版发行专业人才,探讨并尝试现代出版领域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承担出版专业硕士、博士以及出版方向高级工商管理硕士培养工作,申办出版发行专业博士后流动站;承担新闻出版系统委托的人才培养项目,开展出版发行产业政策研究和技术研发,为政府提供专家咨询;定期组织出版发行或人才培养学术论坛、学术研讨活动,  相似文献   

11.
在数字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新闻出版业也在加速转型,以适应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新闻出版中的体育新闻出版也同样如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数字时代环境下,体育新闻出版的发展优势,然后,探索了体育新闻出版转型的方向和举措,旨在为数字时代中体育新闻出版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11年6月23日上午,新疆2011年出版工作通气会在乌鲁木齐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新闻出版总署总结"十一五"部署"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规划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宣传部长工作会议精神,回顾2010年新疆出版管理工作,分析当前新疆出版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对2011年新疆出版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吕焕斌,自治区新  相似文献   

13.
近日,新闻出版总署印发了《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定位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民营书业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非公有出版工作室有了正式的身份,为其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过去的一年,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政治地位快步提升,我国由出版大国向出版强国迈进的任务更加迫切,新闻出版业的体制与机制建设成为首要任务,转型过程中的出版体制改革、出版法规建设、版权与著作权保护机制和交易机制的健全等任务迫在眉睫。同时,围绕建设出版强国的目标,理论与实践研究掀起新热潮,理论上涌现出新成果与新突破,实践上表现在新尝试与新对策,出版战略、出版理论与实践、数字出版等领域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点研究领域。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环保、绿色、低碳的新闻出版业成为新的热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新闻出版制度萌芽于革命宣传并形成于与国民党的斗争中.1921至1929年,在加快政党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逐渐确立了新闻出版工作在整个革命宣传活动中的地位,不仅通过宣传政策制定和机构设置加强对新闻出版工作的组织和领导,而且通过报刊、书籍等的出版将其政党意识推广到现实层面,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新闻出版制度.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对出版制度的着力建构为以后新闻出版制度的制定、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业界短信     
《新闻世界》2009,(8):2-2
新闻出版又好又快发展主攻方向确定 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座谈会明确了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五个主攻方向:继续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新兴出版产业;加速发展游戏动漫出版产业;重视发展印刷复制业;积极发展新闻出版物流产业。  相似文献   

17.
"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新闻出版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将'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定位为'新闻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出要'在特定的出版资源配置平台上,为非公有出版工作室在图书策划、组稿、编辑等方面提供服务.'对于民营书业来说,这是个利好消息.  相似文献   

18.
侯霞 《报刊之友》2013,(3):148-148
文章分析了新媒介技术大量运用及学习掌握外语人才越来越多、越来越年轻化等变化给外国文学作品翻译出版带来的冲击,指出了当前外国文学翻译出版存在的周期短、抢译快译、跟风译、用流行语译等新问题,提出了不追求短期效益、选好作品、选好译者、精心翻译编辑;培养出一支中文外文兼通、出版业务精湛的编辑队伍;发现和培养更多翻译人才等应对思路。  相似文献   

19.
关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出版界有过许多讨论,由于这个问题在图书出版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因此,受到业内外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积极扶持重要的文化事业。这对于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为我们理解并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思路。石宗源署长在2003年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所做的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发展出版产业,繁荣出版事业,坚持和完善分类指导的原则,使出版产业、出版事业的界定以及分类指导问题摆上了新闻出版…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随着新闻出版总署质量管理力度的加大,少儿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水平逐年提高,但部分环节仍时有质量问题出现,这对印装质量及印刷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新闻出版总署近日发出《关于2011年3·15继续开展少年儿童读物类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通知》(新出字[2011]84号),决定2011年继续开展3·15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活动。《通知》规定,2011年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