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叶文 《华章》2012,(19)
《胡旋舞》是唐代开元、天宝年间盛行于长安等地的健舞,传自西域康国等地.向达先生依据日本学者石田干之助的考证,认为《胡旋舞》是在开元、天宝年问传入中国的.但从《胡旋舞》与《康国乐》的关系来看,《胡旋舞》传入中国的时间至迟应在北周武帝时.虽然有人依据发现于陕西紫阳县铸有乐舞人物的铜带版,认为《胡旋舞》在北魏时即已传入中国,但从其舞蹈动作的特征来看,无法看出“急转如风”的《胡旋舞》舞蹈特点,其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2.
一、弦鼓一声双袖举,回雪飘飘转蓬舞——胡旋舞 出于西域的“胡旋舞”,以快速旋转而著称,是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之一,白居易在《胡旋女》一诗中说:“胡旋女出康居”。胡旋舞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已传入中原地区。“《康国》,大业中,隋炀帝正式列入《九部乐》;唐武德年间,因隋旧制,用《九部乐》;贞观十六年(公元642年),  相似文献   

3.
"胡腾舞"与"胡旋舞"等都是风扉唐代的西域乐舞,它们是各民族文化融合交流的产物,具有新奇的旋律与奔放的舞姿,在今天的许多少数民族舞蹈,特别是蒙古舞与新疆少数民族舞蹈中仍有抹不掉的印痕.蒙古族的萨满舞蹈呈现的舒展飘逸、如醉如痴的舞态与忽缓忽急、变幻多端的形式及腾踏旋转的特征,深受"胡旋舞"与"胡腾舞"的浸染和影响,二者具有不容置疑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4.
本文探讨莫高窟第220窟壁画中的"胡旋舞"与典籍记载中的"胡旋舞"在年代、衣冠、乐队、乐器等方面的歧异,从而对第220窟中所绘内容是否为康国传入的"胡旋舞"发生质疑.  相似文献   

5.
隋唐时期舞蹈继承南北朝舞乐,亦汲取中亚诸民族舞蹈精华,胡旋舞更为其中翘楚。本文通过壁画等文物并结合古代文献,对胡旋舞进行全面的考释和印证。  相似文献   

6.
《状元之路·高考一轮总复习质检金卷·历史》考点11“隋唐时期文化的繁荣”第19题为: 敦煌莫高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右图反映的是唐代敦煌壁画《胡旋舞》,我们从中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有①反映了艺术方面的成就②体现了乐舞中软舞的风格③乐舞具有壮阔欢腾的盛世特色④唐朝乐舞曾经受到周边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北朝至隋唐时期,是丝绸之路繁荣昌盛的重要时期。固原北朝隋唐文物考古中带有或受中亚与波斯风格影响的北魏漆棺画、波斯银币、连珠纹银耳杯、胡旋舞绿釉扁壶;北周波斯鎏金银瓶、凸钉装饰玻璃碗、嵌宝石金戒指、银装环首铁刀、彩绘吹奏骑俑、东罗马金币;隋唐波斯银币、东罗马金币、萨珊金币、金覆面、兽头金饰、蓝宝石印章等反映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物,大多是由中亚、西亚传入我国的稀世珍品,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盛和中西文化交流的繁荣。  相似文献   

8.
从先秦到六朝,武侠文学多是男性豪侠的舞台,到了唐代,受胡族风俗影响,加之战争频繁、商业发达、佛道盛行,及蓄妓、狎妓之风流行,女性得以走出家庭,学习技艺,走向广阔的世俗生活,成为活跃在唐传奇中的女侠,拓展了武侠文学的题材,丰富了武侠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唐代五都交通圈是指以长安、洛阳、太原、成都、江陵等五个建过都的城市为中心的、以五都之间的交通路线为联接的文人行旅圈。它作为一个功能地域概念,反映了唐代城市的空间布局和唐代交通的网状结构。作为一个文学研究视角,涵盖了唐文人活动的主要区域,体现了各地文学的主次轻重,能够显示出唐代文学生产和文学传播的一些基本特点,有利于考察都市、交通和文学的关系,把握唐代不同地域文学发展的规律。  相似文献   

10.
唐代河北胡汉文化属性是河北文化发展及唐代学术史上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学界有关这一时期河北胡汉文化属性各家观点、瑕瑜及今后研究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了自身的见解。  相似文献   

11.
唐代以强盛的国力为根基,在文化艺术等各个方面体现着兼容并包的恢弘气派,而唐代绚丽多彩的乐舞则更是中国古代舞蹈艺术的巅峰。唐代有了更加专门的乐舞机构,唐人创造了许多新的乐舞,并涌现出许许多多宫廷和民间的著名舞蹈艺术家。唐代舞蹈,饱含着大唐时代特有的精神和品格,以其独有的舞风神韵体现着唐人以阳刚强健精神为内核,兼具浪漫婉约的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2.
唐朝是我国审美文化相对完整的朝代,创造出无数绚丽多彩的艺术珍品。在这一时期,诗歌、辞赋、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文化现象都以成熟而完美的姿态展现在我们面前,而诗境是诗歌的魂灵。从物境、情境、意境对唐诗诗境进行解读,以期回唤诗歌之美,感悟诗歌之精髓。  相似文献   

13.
《十部乐》植根于中原传统乐舞,广采博纳中外乐舞精华而成,是唐代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丰富多彩,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新养分以丰富其乐舞,使各部乐舞内涵得以扩大,这对唐代音乐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丰富了唐代乐曲内容,而且还促进了唐代乐器间的交融,成为唐代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4.
闫盼盼 《安康学院学报》2010,22(5):64-65,68
唐朝是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乐舞尤为辉煌。雄厚的国力成为宫廷乐舞繁荣的强有力支撑;相较宫廷乐舞这股庞大的洪流而言,民间乐舞如潺潺细流也获得了广泛的发展。本文借助全唐诗指出,乐舞作为一种资本,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并成为部分人谋生的手段,而这正是唐代乐舞繁荣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2000年3月,安阳发掘唐代墓室壁画。本文从占有的第一手资料对其中一组(3幅)花鸟画进行了研究。从具体艺术表现手法上分析,此壁画上承北齐,下启五代,是唐代绘画主流风格在中原地区特定文化背景中的特殊表现,为研究唐代花鸟画提供了很高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16.
唐代宫廷乐舞一度发展到历史上最繁盛的阶段,本文主要阐述其文化价值,拟从以下四点展开阐述:促进了唐代乐舞的艺术水平;加速了舞蹈、音乐专业化发展的趋势;促进了传统音乐文化的保存与传承;加强了中外音乐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舞马最晚于三国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国,到唐玄宗时期,舞马活动形成规模并掀起高潮,唐后则在中原大地消失。随着唐朝的兴衰,不同时期的文人从各自的时代背景和解读视角出发,塑造出多种多样的舞马形象。盛唐时期张说的《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安史之乱时杜甫的《斗鸡》、中晚唐时期陆龟蒙的《舞马》以及唐亡之后宋代诗人徐积的《舞马诗》,均对唐代舞马进行了细致生动的描写.舞马亦随这四首诗词经历了从天马到祸马、谀马再到悲马的形象流变。  相似文献   

18.
唐诗中的柘枝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柘枝舞来源于唐代西域石国,即今新疆塔什干地区。以唐诗为依据,说明柘枝舞在唐代的宫廷、官府以及上层社会的家庭普遍受到欢迎,并论述了柘枝舞演员的服饰与演出情况。  相似文献   

19.
学与化有密切的关系。南宋时期,中国传统化重心南移,南方化兴盛,南宋词呈现出南方情味,其审美风格以阴柔为美。金元兴起后,少数民族入主中原,游牧化与北方化融合,北方化重心区形成。以阳刚为美的元散曲具有明显的北方化的特点。因此,从南宋词到元散曲艺术审美风格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从舞蹈《大唐华章》与《仿唐乐舞》的比较剖析中,洞察到后者落伍的缘由,论证指出仿唐乐舞只有像舞剧《长恨歌》那样进行全方位的创新,着意面向公众,增强其娱乐性,才能重铸辉煌,永葆艺术之树常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