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喜剧小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分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喜剧小品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喜剧小品中的幽默语言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本文借助语用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如指示语、预设、合作原则、礼貌原则、言语行为理论等来分析喜剧小品中幽默语言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以库尔佩珀的不礼貌策略框架和不礼貌回应策略框架为研究基础,把喜剧小品中的不礼貌言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探讨喜剧小品中所体现的库尔佩珀的两个框架,分析各种不礼貌(回应)策略在不同语境中的语用功能,并挖掘不礼貌言语的幽默功能。  相似文献   

4.
语用预设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近年来语用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语用预设的基本特征出发,通过搜集、整理、分析一些经典的喜剧小品,发现语用预设策略在小品中的应用比较广泛,且能提升小品的幽默效果。语用预设的策略与特征密切相关。语用策略的运用对于提高喜剧小品的创作水平和人们的欣赏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引言小品,就是小的艺术品。随着小品的兴起,对于小品的研究也层出不穷。本文通过对赵本山在春节联欢晚会上的四个小品——《卖拐》、《昨天,今天,明天》和《不差钱》进行转写,并对这三部作品中幽默语言背后的预设进行分析,考察语用预设在喜剧小品中的运用。这四部作品都是受到大家喜欢的喜剧小品,语言特点突出,幽默效果明显。二、语用预设理论预设(presupposition),也称"前提","先设",这一  相似文献   

6.
语用预设是喜剧、小品、相声等艺术形式制造幽默的重要方式。以网络喜剧《屌丝男士》第一季中的幽默语言为语料,结合语用预设的特点来解析其幽默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中国喜剧小品,作为中国艺术的一种特殊样式,是广大群众雅俗共赏的一种艺术形式,其言语幽默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研究兴趣。目前喜剧小品语言幽默的研究文献,多是分析总结其在语音、词汇、修辞格等方面的特点。本文利用语用学的相关理论,尝试性分析小品《扰民了你》的言语幽默,探讨中国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语用机制。  相似文献   

8.
金娣 《海外英语》2014,(3):228-229
该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小品《想跳就跳》中的幽默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同时可以提高对小品幽默的欣赏水平。  相似文献   

9.
语用预设与喜剧小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预设”问题一直是语用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语用预设是相对于语义预设而言,从语用的角度对话语的预设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喜剧小品中经常运用各种语用预设手段。经过分析我们得出:使用这些语用预设手段不仅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而且也增强了小品的幽默特质和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小品中的言语幽默是一种复杂的语言使用现象,传统的合作理论、关联理论、概念整合理论缺乏对其生成机制的阐释力,本研究从社会—认知这一崭新的语用视角阐述小品中的言语幽默。基于所收集的小品会话语料,本文从突显与关联、意图与注意、前经验与当前经验的相互作用深入解析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社会—认知语用理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探讨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在模因论视域下的特殊语用现象.通过引入乖讹理论发现,喜剧小品中言语幽默的生成实际是在语言模因发挥作用下的一个乖讹-消解的过程,即:发现不和谐及不断消解不和谐的过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了模因视角下言语幽默制笑策略,藉此期望能为言语幽默的研究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情景喜剧《爱情公寓》利用各种语言艺术手段增加幽默效果,从语用预设角度考察这部喜剧如何利用语用预设来制造幽默效果,有利于更好地在现实言语交际行为中运用语用预设。  相似文献   

13.
语用预设是一种分析言语交际过程中话语的重要策略。言语幽默是人们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技巧性地运用语言所实现的效果。因此,语用预设与言语幽默关系密切,语用预设可以为言语幽默的解读提供一个新的视角。英语笑话是言语幽默的表现形式,言语幽默寓于英语笑话之中。运用语用预设的合适性、共识性和可撤销性三个特点来解读英语笑话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通过解读,旨在揭示英语笑话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证实语用预设能够科学地解读英语笑话中的言语幽默。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赵本山的小品《就差钱》为例,从语用预设特点的角度分析幽默语言的形成机制,探寻语用预设理论在幽默语篇中的作用,浅析赵氏幽默形成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5.
鲁静 《现代语文》2015,(2):83-85
喜剧小品以会话言语表演为主,以语言的诙谐幽默为切入点,引观众发笑。喜剧小品抓住"笑"的本质,巧用偏离,产生喜剧效果。本文尝试用修辞学中零度与偏离理论来探讨经典小品语言中的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6.
赵雯婷 《文教资料》2012,(13):38-39
文章将语用预设的相关理论与幽默研究相结合,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分析了会话幽默的产生及理解,为语用预设的幽默语言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只讨论以语言为表达方式的幽默。幽默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会话幽默以言语行为为主要表现方式,可以用来化解矛盾、说服劝诫、应付尴尬场面等。  相似文献   

17.
言语幽默是根据特殊语境,利用言语双方对某些词语的字面或语用意义的不同理解而使用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本文根据语用逻辑学的观点,从语境、预设和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言语幽默中的逻辑背离及其幽默效应。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关联理论,节选2018年央视春晚小品《真假老师》中部分对白为语料,以例证的方式对其幽默言语进行解读,从关联理论下的三个方面来诠释《真假老师》中言语幽默的生成机制,以期抛砖引玉,引出更多对小品的认知解读,从而提高小品语言的幽默度,提升观赏者幽默语言的艺术修养,并为喜剧工作者创作小品注入一些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9.
幽默是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言语幽默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多彩.文章通过收集各类言语幽默(包括小品对白、喜剧对白、网络流行语、笑话等),运用语用学理论中的顺应论(选择与顺应)对汉语的言语幽默进行分析,以此来探讨顺应论在汉语言语幽默中的应用,从而促进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种幽默形式,喜剧小品是当今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文章从语用学的视角运用关联理论来解释2007年春晚小品《回家》的幽默语言,以萨克斯等人提出的“话轮转换”和“相邻对”为依据,将小品中的语言划分成小的语言对话单位进行分析,旨在说明关联理论对幽默具有很强的解释力,为观众更好地欣赏小品提供一个新的语用学视角。结果表明:关联理论确实能够充分解释言语幽默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