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镇传 《师道》2000,(1):45-46
班级学生群体心理气氛是指班级内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形成起来的比较稳定的人际关系及相互适应的心理环境。即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与学生小群体之间的关系,而学生之间的关系又受师生关系的指导和调节。班级气氛是和谐或敌意,  相似文献   

2.
孙利  成思 《教育艺术》2020,(4):47-47
怎样做好小学的班级管理工作,一直以来都是基础教育领域很多教师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小学班主任管理工作的一些实务展开研究,就以往工作模式上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班级管理的创新策略,希望可以通过本文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做好教育管理工作而提供有益的参考与帮助。一、班主任班级管理创新的意义通过观察很多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实务开展情况,笔者发现,很多班主任不同程度地存在不注重教学观察,缺乏跟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不把握学生的情感心理,在班级管理工作开展上过度强调教师权威,要求学生无条件服从自己,最终导致师生关系紧张,教师跟学生之间形成对立的不良气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高中生学习投入的情境因素。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芜湖市及滁州市两所中学375名学生为被试,用学习投入量表、我的班级问卷和家庭心理气氛问卷进行调查。结果:高中生对班级和家庭心理气氛的知觉与其学习投入总体上成正相关(r=0.322,0.335),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和家庭心理气氛是预测他们学习投入程度的重要变量。结论:高中生知觉的班级和家庭心理气氛是影响其学习投入的重要情境因素。  相似文献   

4.
课堂气氛又称班级社会气氛或课堂心理气氛,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班级成员的共同情绪(情感)状态,它是由班级成员互动而产生的,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在教学时,适宜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智力活动呈现最佳状态;反之,沉闷、冷漠、消极的课堂气氛往往会压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抑制智力活动,窒息智慧火花。一堂成功的政治课,其课堂气氛总是积极的、活跃的,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师生  相似文献   

5.
王凌飞 《教书育人》2001,(23):28-29
心理学的研究和实践证明:课堂心理环境对课堂教学活动能否顺利进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校里,不同的班级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有的班级气氛和谐活跃,给人轻松愉快之感;有的班级则严肃紧张,给人以压抑沉闷之感。在课堂上,心理气氛直接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轻松和谐的气氛不仅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老师教学也是一种轻松愉快的事情;紧张压抑的气氛不仅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师生双方还会感到精神上的折磨。一、营造和谐的课堂心理气氛课堂心理气氛是一种微观的心理环境,是由老师和学生共同营造的,而老师是课堂气氛的创造者…  相似文献   

6.
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课堂气氛,又称班级社会气氛,课堂心理气氛,它是一种社会心理气氛,指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各种成员的共同情绪(情感)状态,它是由班级社会体系中各个成员之间的互动而产生的,它反映了课堂教学情境与学生集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心理气氛又称心理气候 ,心理氛围。《中国教育大辞典》中对课堂心理气氛的解释较容易理解 ,即课堂心理气氛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创造的心理、情感和社会氛围。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是在课堂教学中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情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教师在科学的教学思想指导下 ,通过行之有效的调节方式引导的结果。学生沉浸在智力高度紧张、情绪异常愉悦的氛围中 ,代表了师生双方感情的融洽、和睦与流畅。教师不同 ,课程不同 ,班级不同 ,课堂教学心理气氛就不同 ,或严肃活泼 ,或压抑拘谨 ,或轻松愉快 ,或紧张烦闷 ,或民主平等 ,或专制独裁。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8.
诚信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青少年学生诚实信用心理的培养是这个制度的道德基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可通过建立班级诚信星级制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心理。  相似文献   

9.
诚信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青少年学生诚实信用心理的培养是这个制度的道德基础.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中纠正学生的心理缺陷,可通过建立班级诚信星级制度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诚信心理.  相似文献   

10.
班级是具有较强特殊性的学校团体。班级气氛好不好,团体心理状况如何,决定着学生对班集体是否有认同感、归宿感、荣誉感和是否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进而影响到班风的好坏。教师作为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挥者,应该如何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培养健康的团体心理呢?一、发扬民主作风,反对专制与放任。在教学中倘若一味采用专制手段,师生没有沟通,学生缺乏合作,则班级气氛沉闷、压抑,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健康成长。教师如果能够发扬民主作风,学生之间,特别是师生之间关系融洽,学生就能积极主动配合。在这种气氛下,大家共同讨论问…  相似文献   

11.
这里说的“本”是我在班级管理中设置的“一日三省”本“;天下”是指班集体中一切有形或无形的、主观或客观的、现象或本质的事物;知就是了解、沟通和及时处理。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是班主任很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的前提和保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中学阶  相似文献   

12.
杨玉芳 《江西教育》2023,(31):18-19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德育,与学生积极进行心理沟通,是初中班主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对培养学生的“德育意识”和“理想精神”有积极作用,是新时代初中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本文对初中班主任的德育与心理沟通工作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希望能切实提高班级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为初中生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陈明  庄洁 《中国教师》2008,(2):39-39
<正>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积极的课堂心理气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促进师生之间积极而愉快地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习效率,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营造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4.
每个班级都存在着某种气氛,或和谐、欢乐、生气勃勃,或压抑、沉闷、森严。这些气氛不仅为班级的心理生活笼罩着一层特有的情绪色彩,同时也影响着每个集体成员的心理与行为。如何营造积极向上的班级心理气氛,是摆在每个班主任面前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就此谈几点粗浅的看法。一、班主任的工作作风直接影响班级的心理气氛班主任不同的工作作风将在班级产生不同的心理气氛:家长式的工作作风,使班级的心理气氛沉闷、森严;警察式的工作作风,使班级的心理气氛拘谨、厌烦;保姆式的工作作风,使班级的心理气氛平和但缺乏生气……因此,班主…  相似文献   

15.
积极和谐的英语课堂学生群体心理气氛是师生、生生互动的前提条件。英语教师应该坚持民主的英语课堂教学,建立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制度,使学生遵从英语课堂教学组织制度等策略改变班级不良心理气氛,创造和培养良好的、积极的学生群体心理气氛,使学生在良好的、积极的群体心理气氛里,轻松、自如地进行各种各样的语言交际活动,发挥他们的潜能,以达到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6.
班级管理是班主任的工作重点,是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班级管理主要是处理师生关系,缓解学生与教师之间紧张的气氛,使得学生与教师协同教学,更快地达到教学目的。本文主要从委婉交流、公开交流、优点宣传和巩固成果等方面,详细阐述了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的沟通艺术,能够有效地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帮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7.
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围绕教学工作而形成的精神环境或课堂气氛,它直接关系到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以及教学任务的完成.课堂教学中良好的心理气氛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态度体验上所形成的民主气氛,它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方法,合理调动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秦红 《现代教学》2014,(3X):26-28
<正>班级文化是班级成员共有的信念、价值观、态度的复合体。班级成员的言行倾向、班级人际环境、班级风气等成为其主体标识,班级的墙报、黑板报、活动角及教室内外环境布置等则是其物化反映。班级文化主要体现在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活动的组织性与参与性、班集体的凝聚力、班集体的心理气氛、学生及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学生群体的价值取向、学生群体的意志品质、学生群体的思维方式与思维能力等方面。功能主义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马林诺夫斯基  相似文献   

19.
后进生转变的心理环境,是指客观环境对后进生心理影响的诸因素的总和。它包括对后进生转化的目标、师生态度、行为方式、人际关系、学校班级的气氛等。良好的环境是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合作,充满着尊重和谐友爱的气氛;教职工表现出认真负责、乐于奉献的精神。要建设如此理想的心理环境,增强后进生愉悦的心理体验,必须重视以下几个因素:  相似文献   

20.
论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契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心理契约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和义务的期望。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心理契约,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实现:一是培养师生相互的心理契约认知;二是加强师生心理互动,形成动态有效契约;三是培养良好班级心理气氛,营造和谐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