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活动一目的:1.引导幼儿对画面作有序的观察,初步理解画面的意义。2.激发幼儿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准备:《彩图婴儿故事100集》人手一本。过程:1.今天,我们一起来看书中的故事《大鳄鱼》。听了这个故事的题目,你是怎么想的?2.引导幼儿带着问题逐页翻阅图书,想一想故事里讲了什么。3.引导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相似文献   

2.
课题的提出语言教学中,对要求幼儿掌握的故事,以往的教学大概有这样几个过程:一,以教师讲述为主,小朋友听,使幼儿知道故事的名称、角色和大致轮廓;二,按照故事情节,教师问,小朋友答,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印象,初步理解有关词汇;三,教师对故事进行分析,要求幼儿能记住故事的情节、角色之间的关系及其对话等等;四,教幼儿表演  相似文献   

3.
大家爱清洁     
(一) 教学要求:教幼儿记住故事名称和故事中的角色,初步理解故事的内容。教育幼儿爱清洁。学习词:害羞、干干净净。教学准备:桌上教具。教学过程: 一、告诉幼儿故事名称(幼儿学讲两遍)。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提问:刚才老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二、教师边演示桌上教  相似文献   

4.
复述法教师直接讲出故事的名字 ,然后让幼儿或集体或个别地复述一次或数次。该方法常在低年龄段幼儿中运用。例如 :给小小班幼儿上故事课 ,老师说 :“今天 ,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 ,故事的名字叫‘迷路的小鸭子’”。幼儿跟念、复述“迷路的小鸭子”。回忆法教师先讲出故事的名字和整个故事 ,然后进行理解、表演、巩固环节 ,最后提问幼儿 :“请小朋友回忆一下 ,故事的名字叫什么?”让幼儿在基本掌握故事大意的基础上回忆出故事名字。选择法可分成两种 :一是幼儿分组讨论产生多个故事名字后 ,由幼儿商定或教师选定一个最好的 ;二是直接由教师提…  相似文献   

5.
幼儿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具体、形象、生动的故事更是百听不厌。但有些故事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单纯地听老师讲,或再让幼儿复述故事,就显得有些浅。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我运用了故事新编这一新型的教学形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两只笨狗熊》这一故事,我是这样进行的: 1.先让幼儿一边看木偶表演,一边听我讲《两只笨狗熊》的故事。故事大意是:两只胖狗熊大黑和小黑一起出去玩,在路边捡到一块干面包,他们在分食时互不相让,争吵起来,结果上了狐狸的当,面包全进了狐狸肚子。  相似文献   

6.
教学要求: 要求幼儿根据故事的开端和结尾,绘出故事的主要情节,并能用完整、连贯的语句表达图意。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张图画纸,每桌一盘蜡笔。教学过程: 1.教师交代任务,以引起幼儿听、编故事的兴趣: 今天,我教小朋友和老师一起编个故事。老师先编故事的开头和结尾,请小朋友编中间那段故事,想好了画在纸上,然后把画好的故事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好。  相似文献   

7.
在故事教学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到幼儿的实际情况对幼儿进行教学,本文主要从故事的想象、故事细节的掌握、幼儿发散思维的引导,以及讲述故事所使用的语言四个方面来分析如何提高故事教学的备课效果。  相似文献   

8.
学习故事是一套来自新西兰的叙事性儿童评价体系,被教师广泛用来观察、理解并支撑儿童的学习,同时记录儿童的成长。为了促进学习故事的本土化,笔者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背景,以"学习故事"的三段式结构即注意、识别、回应为抓手,找到我国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的方法,即把《指南》作为观察、了解幼儿的框架;准确"识别"幼儿五大领域方面的发展水平;在《指南》的教育建议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四种方法支持幼儿的学习。笔者针对幼儿园运用学习故事提出建议:加强观察和解读幼儿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幼儿为主体,鹰架幼儿学习路径;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幼儿"学习故事"的连贯性。  相似文献   

9.
狮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基本上都能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狮子是幼儿喜欢的动物,如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狮子的动态呢?我特意自编了一首儿歌,让幼儿尝试以趣味绘画的形式学画狮子,并想像、添画故事情节。目标:1.学习用简笔画的方式画狮子,并能创造性地表现狮子的不同动态。2.发挥想像创造,添画不同的情节和合适的背景。准备:1.用卡纸剪好的狮子头、脚、尾巴、椭圆形身体,《狮子和老鼠的故事》图片四幅。2.幼儿用纸、记号笔。过程:一、听一听,想一想老师带来一首儿歌,里面还藏着一只动物呢。请仔细听:妈妈有个买菜的篮,…  相似文献   

10.
情况分析 大班幼儿的操作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因此在幼儿听故事、复述故事的基础上,我以《森林里的故事》为题,引导他们边操作学具边学编简短的故事。整个活动分四个层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步进行。层次一是让幼儿学编同一背景、同一人物、同一情节的故事;层次二是学编同一背景、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故事;层次三是学编同一人物、不同背景、不同情节的故事;层次四是学编不同背景、不同人物、不同情节的故事。通过这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一只大公鸡》故事情节画。教学要求: 1.在画过公鸡、鸭、松鼠、房子、树等实物画的基础上,初步学习根据故事内容创作简单的情节画。2.初步学会把几样事物恰当地组合在同一画面上,选用和实物接近的颜色作画。3.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学准备: 1.在语言课里讲述《一只大公鸡》的故事,使幼儿熟悉故事主要情节. 2.作业用品:彩色铅笔、图画纸。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课题:  相似文献   

12.
狮子的故事     
设计意图:大班幼儿已有一定的绘画能力,基本上都能用一些简单的线条来表现物体。狮子是幼儿喜欢的动物,如何让幼儿创造性地表现狮子的动态呢?我特意自编了一首儿歌,让幼儿尝试以趣味绘画的形式学画狮子,并想象、添画故事情节。目标:1.学习用简笔画的方式画狮子,并能创造性地表现狮子的不同动态。2.发挥想象创造,添画不同的情节和合适的背景。准备:1.用卡纸剪好的狮子头、脚、尾巴、椭圆形身体,《狮子和老鼠的故事》图片四幅。2.幼儿用纸、记号笔。过程:一、听一听,想一想老师带来一首儿歌,里面还藏着一只动物呢。请仔细听:妈妈有个买菜的篮,…  相似文献   

13.
“萝卜船”     
一、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了解故事名称、表现角色的形象特征,及主要情节。丰富词汇:乘船、害怕、引路。 2.教育幼儿在遇到困难时要开动脑筋想办法;培养幼儿的扩散性思维,丰富幼儿的想象力。 二、活动准备  相似文献   

14.
能帮助幼儿改正不合理行为的隐喻故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隐喻故事与幼儿的生活世界之间要形成一种对称关系,二是隐喻故事中要蕴藏着帮助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听隐喻故事时,幼儿会借助于自己的想象力,反复思考、重新组织故事,并借用故事中的情节和隐喻来理解自己的生活,故事中蕴藏的道理和解决方案也就成为幼儿摆脱生活困境的方案,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改正了不合理行为。  相似文献   

15.
在故事剧表演活动中,成人应转变"演出至上"的观念,重视幼儿的主体性地位,创造条件从生活实际中挖掘幼儿兴趣点形成故事剧表演主题,并引导、支持和鼓励幼儿在生活中、游戏中充分体验故事剧中的情节,以此构建以幼儿为主体的故事剧表演活动。教师在故事剧表演活动四个环节的角色与作用分别是:主题选择,丰富经验与适时介入;情节体验,关注焦点与有效引导;故事排演,以"玩"代"练",激发童趣;分享评价,重视参与,关注过程。  相似文献   

16.
要求:先教会幼儿折小狗的方法,然后要求幼儿将折好的小狗贴在画纸上,画上有关的情节,构成自编的故事。准备:教师折好的小狗四只,供幼儿作业用的纸张、画笔、浆糊、剪刀等工具与材料若干。过程: 一、引起兴趣:先让幼儿观察教师折好的小狗(每组发一只),允许幼儿拆开来观察,找出制作的方法。请两个幼儿讲述具体折法。二、讲解演示:教师根据幼儿的讲述进行概括性的说明后,再分步骤地演示小狗身体、头部、尾  相似文献   

17.
设计意图: 幼儿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为了给幼儿创设轻松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氛围,我采用猜想与验证的方式,鼓励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且创设可以积极应答的环境,让幼儿在快乐中理解故事、复述故事.而且根据故事中的寓意和教育意义教育幼儿学习小鼹鼠的精神,激发幼儿"变废为宝"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徐艳虹 《教师》2014,(23):62-62
故事教学是幼儿教师都应掌握的一项教学内容。故事教学的优点有很多:有助于增强幼儿记忆力,提高幼儿学习兴趣、语言技能,发挥幼儿想象力,培养幼儿情商与健康的人格,提高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等。  相似文献   

19.
<正>在幼儿园里最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集中活动是什么呢?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故事教学。但并不是所有的故事教学都能吸引所有的幼儿并产生最大的教育效果,必须从选材入手,把握良机,以语言活动为主,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吃透"教材,创造性地讲述故事。策略一:精心遴选教材故事教材应该贴近幼儿的生活,是幼儿关注、喜爱的作品,有助于幼儿发展水平的提高。(一)选择情节生动、情感饱满的作品  相似文献   

20.
幼儿养成教育的路径,一要通过故事启发幼儿的认知;二要通过游戏增强幼儿的情感体验;三要通过日常生活锻炼幼儿的抑制能力;四要通过榜样法培养儿童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