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3 毫秒
1.
舒志定 《教育学报》2012,(3):3-8,16
解读马克思关于人的教育问题的语境、主旨与实质,是深化马克思教育思想研究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从人与社会相互关系的视角,把"现实中的个人"确定为教育对象,提出"现实中的个人"是"对象性存在"和人的发展的三阶段理论,阐释教育目的的内涵以及实现教育正义的道路。以此立场理解教育,使教育成为"现实中的个人"的"实践"活动,凸显教育理解的历史维度,实现教育思想方式的革命。因而,加强马克思人的教育思想的研究,有利于展示马克思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为当前学校教育改革提供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2.
仲红俐 《成人教育》2019,39(8):36-40
马克思首次提出了教育的社会性。这是唯物史观视角下研究社区教育的理论出发点和思想指南。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是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应运用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基于人的发展视角,基于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视角,基于现代教育的特征,探索更有效的社区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本质具有现实性、社会性、能动性,应是自由而全面发展的,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以此形成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发展需求出发,加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全方位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从现实的人和社会实践活动出发,指出人的类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需要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性动因,从而实现了对人的本质全面科学的认识。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即要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注重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性、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现实的个人",是唯物史观的一个重要范畴。它深刻揭示了人的受动性与能动性、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相统一的辨证关系,对我们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实的个人"理论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反思具有两重视角,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反思"对思想政治教育质疑"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6.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人类自诞生以来,关于"人"自身问题的思考始终占据思想界的主旋律。康德在《道德形而上学原理》中提出的"人是目的"命题开启了人学研究的新时代,马克思对其扬弃并发展为"人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以及"以人为本"思想都是对康德人学思想的进一步传承和完善。在教育中,更应秉承"人"的思想,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逐步加强现代教育目标的人本性、教育内容的实践性以及教育方法的针对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批判继承资产阶级和空想社会主义教育思想、考察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紧密结合无产阶级革命实际的产物.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具有批判继承性、社会性、历史性、阶级性、基础性、服务性、全面性、目的性、结合性等特点.深入研究其思想,对于推动我国教...  相似文献   

9.
论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作为一代思想泰斗,其理论不仅影响了他同时代的众多思想家,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等人,也影响了后来的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甚至一个世纪以后,仍掀起了一个新康德主义的哲学狂潮,像科恩、那托尔普、文德尔班、李凯尔特等人,都是他的思想的继承者。本文试探康德的教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和贡献。一从整体上看,康德对教育学的贡献,主要是由于他在大学的讲坛上以哲学家的身份讲授了教育学,以及他给后人留下了一部《康德论教育》的专著。康德的教育学说与洛克、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是邓小平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理论渊源主要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毛泽东在“人的培养”问题上的目标和途径。邓小平教育思想人才观的基本内容主要有:“三个面向”、培养“四有”新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邓小平教育思想的人才观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与人才观,对当代中国教育在“培养人”的重大问题上提出了要求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对人性的充分认识和理解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根本。马克思提出人性是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统一;马斯洛的人性论是以“似本能”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克思-马斯洛的人性论对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受教育者的物质需要,重视受教育者的社会属性,充分考虑教育对象的人性差异,激发其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受教育者的自由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  相似文献   

12.
主体是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康德、黑格尔等人对此都有过论述。马克思批判地吸收了以上成果,认为主体是具有意识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的现实的人。在此基础上,  相似文献   

13.
在人的本质问题上,马克思既吸收了费尔巴哈的人是人的本质思想,又以实践的、现实的、社会关系的人的科学理论超越了费尔巴哈的入学理论.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中所蕴含的社会性表现为社会关系的历史发展性与社会关系的具体现实性.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科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坚持以人为本与加强思想政...  相似文献   

14.
唯物史观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从现实的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的根本观点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现象,对其研究也应该从现实的人出发。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是实现方法论模式的变革与转向,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走向深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沿着科学化的道路发展。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是属人、为人、育人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对“人”及“人的问题”的深刻理解则很难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从“现实的人”的存在、本质及发展入手,反思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弱化的主要原因:在原则上,忽视人的主体地位;在目的上,片面强调社会本位;在内容上,脱离人的现实生活;在方法上,偏离人的目的性价值。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回归“现实的人”及其生活世界,才能实现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的统一、目的性与工具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都是有思想、有主见、有实践能力的社会的人。马克思的人性观是从哲学的高度对人本质所做最高的理论概括,它为我们科学的认识人、教育人、发展人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性理论的简要阐述,并以马克思主义人性观点为基础,分析了人性理论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以及对“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教育思想与卢梭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继承又超越的关系,这种关系集中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教育目的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提出的"教育首先是人的教育"的观点,但在对人的理解上,马克思实现了从卢梭抽象的人到现实的人的超越;二是在教育理念上,马克思继承了卢梭所提出的人的自然发展观,但又把卢梭的个人自然发展观发展为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理论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理论,本文通过对"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观点进行梳理和分析,浅析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9.
民间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地区特定组织制度内的人民在与邻边地区人民发生文化交流的基础上形成的对生活整体的认识。其特征有:直觉性与领悟性、生动性与情境性、缄默性与情感性、历史性与稳定性以及整体性。民间教育思想的当代价值体现在:丰富教育实践路径;平衡现代社会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紧张关系;唤醒民间集体潜意识的巨大力量;促进民间教育思想批判之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潘慧妮  高佳 《成才之路》2021,(15):142-144
家风教育是作用在家庭内部、受社会影响的亲子交流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思想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道德品质的活动。根据对家风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我们挖掘了两大教育体系的三大共同属性,即现实感、认同感和归属感,构建了三维关系体系,教育内容的共通性,教育方法的互鉴性和教育作用的延续性。通过遵循时代性与历史性原则、整体性与多端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促进家风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