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以出版人张元济的图书馆事业为中心,通过对张元济参与图书馆事业的历程以及其图书馆理念与实践的考察,窥探民国出版界与图书馆界的互动及影响,最后指出,两个看似"跨界"的界别同属特殊的"文化事业"行业,需要紧密合作才能实现共赢,而至今缺乏的就是缺少张元济式的人,一个真正以"文化精神"办"文化事业"的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2.
王云五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非常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纵观王云五的图书馆生涯可谓与图书馆有着不解的情怀,他虽然不是图书馆专业出身,但他的图书馆管理理念及工作方法都对现代的图书馆事业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莫伟鸣  何琼 《图书馆》2003,(3):91-92
本文试述著名出版家王云五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及图书馆事业的三大贡献:一、创建商务东方图书馆;二、创制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三、发明四角号码检字法,泽被国人与图书馆。  相似文献   

4.
主要追溯民国时期孙孟晋担任馆长的籀园图书馆在基础业务和拓展业务两个方面所进行的各项具体工作,展现温州图书馆历史上的一段"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5.
王云五以图书馆学家和出版家的两栖身份,通过其新目录学理论及其实践、公共图书馆建设工程以及图书馆人才的培训等工作,推动中国图书馆从古代向现代转型,使他成为中国现代图书馆的奠基人。此外。王云五有关中西图书排列于一体的设想。通过通信手段长距离邮递借书的服务,以及在版编目(cataloguing in publication)的实践。仍是现代图书馆事业值得追求和仿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姜晗 《图书馆论坛》2022,(12):66-73
文章以19世纪90年代为起始,以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为讫点,研究期间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与变化。基于晚清图书馆章程及相关研究文献梳理晚清时期图书馆掌管者的称谓,并对民国期间政府文件中的馆长称谓和144所图书馆的馆长称谓进行整理,统计不同类型图书馆馆长称谓的使用情况,分析清末民国时期馆长称谓演变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民国时期图书馆学人与商务印书馆之间,特别是与王云五之间曾经发生过一场学术论战,主要围绕着《万有文库》的分类和卡片,以及《中外图书统一分类法》和四角号码检字法等问题展开。该文揭示出这场学战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图书馆学人与外行之间,以及图书馆界与出版界之间存在的天然矛盾。  相似文献   

8.
周英 《图书馆》2012,(5):141-143
《中国图书馆名人录》是我国图书馆界第一部人名录,成书于1930年。从这本书的内容及特点看,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图书馆保存国粹、启迪民智、促进教育、强国利民等社会功能的深入人心,社会力量办馆成为民国时期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文章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例,详细介绍了新亚图书馆特色的创办宗旨、特色服务部门的设立和运行、特色服务的开展等几个独具特色的办馆实践,展现了以上海新亚图书馆为代表的民办私立图书馆在民国时期服务读者、启迪民智、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所做出的杰出努力,其办馆实践充分证明了"社会力量办馆是近现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动力"这一理论论断。  相似文献   

10.
以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期刊为对象,在介绍山东省图书馆藏民国期刊概况的基础上,从学科内容、版本特征、出版地域及山东地方特点四个方面重点对馆藏民国期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李靖宇先生是被图书馆界忽略的一位民众图书馆学家。笔者借助他的论著及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总结了1933—1937年李靖宇先生的图书馆活动与成就。他提出了以县为单位的民众图书馆即"县单位民众图书馆"这一全新概念,创新了民众图书馆思想;创建了以简易乡师图书馆为总馆,以乡民图书馆为分馆,以巡回图书(巡回书箱、巡回文库)为流动站的三级图书馆服务体系;主张图书馆的分编和管理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注重图书馆知识的普及教育及专业人才的培养;积极参与业界活动,为乡村图书馆发声。李靖宇先生的民众服务理论、单位概念和三级服务体系,对我国基层图书馆事业、总分馆制建设及乡村文化振兴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呈现地域分布不均、展会地点集中、受战争因素影响大等特点。根据展品种类的不同,可以将民国时期的图书馆展览大致分为书籍、图片、文献展览3种。还可以根据主题的不同,划分为人物纪念展览、节日庆祝展览、抗战主题展览。图书馆展览通过自身所具有的特点,在宣传抗战、促进中外文化交流、集资筹款及传播文化知识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对今天的图书馆展览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云五与中国近代的图书馆事业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不仅是一位知名的政治人物、学者和出版家,也是一位成绩卓著的图书馆事业家。他的知识主要来自于在图书馆的自学而非学校的正规教育。他的图书馆实践,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楷模。  相似文献   

14.
民国报刊时常刊载社会各界参观图书馆的报道和文章,参观群体包含图书馆界、教育界、新闻界,以及其他社会人士。无论指导、学习型的参观,亦或景观化倾向的参观,参观活动促进了图书馆界的交流与互动,宣传了图书馆的社会教育职能,提升了图书馆的社会关注度,凸显了图书馆的发展成就。图书馆参观群体是助推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特殊力量。  相似文献   

15.
从2009年初,图书馆界就开始关注云计算在图书馆应用的前景、服务内容和给管理服务带来的挑战。文章结合云计算在企业和国外图书馆界的应用情况,从实践角度研究云计算在安徽大学图书馆这样一所综合性大型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探讨IaaS、PaaS和SaaS在目前和将来可以给其带来的好处及应用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从文华精神谈我国图书馆精神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文华精神的"智慧与服务"是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校训,对文华学子有着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一直影响着我国图书馆界,是"爱国、爱馆、爱人、爱书"的精神,是客观存在的图书馆精神。图书馆精神有助于确立图书馆界正确的价值观,最大限度发挥图书馆应有的作用。图书馆学教育应当重视以实践及图书馆史的教育来培养图书馆人的图书馆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于厚海 《图书馆》2015,(1):85-88,100
民国初期的图书馆社会教育,是在清末新政时期以"开民智"为主旨而建立的公共图书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民国政府对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性质和地位等进行了制度上的规范。图书馆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向民众提供图书的阅读服务,因此,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的过程也是推行社会阅读的过程。如果以社会阅读的视角去加以审视,民初的图书馆社会教育不仅推动了社会阅读生态的重要嬗变,而且还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现代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18.
推动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中国图书馆学报》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图书馆学报》是认识中国图书馆核心价值研究的重要载体,它所刊载的论文较早提及图书馆核心价值的概念,并讨论了"为社会提供服务"、"保存人类记录"、"教育与学习"、"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等国际图书馆界普遍认同的图书馆核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高校人才培养以创新为重要目标,图书馆界也提出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应向创新素养教育转型。此文通过网络调研,梳理国内42所"双一流"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现状,并以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实践为例,探讨以读者创新能力培养为牵引和顶层设计,结合读者各阶段学习需求,形成层级递进、内容关联衔接、形式及空间可个性化定制的高校图书馆渐进式读者培训模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采用历史研究方法,对民国时期图书馆发展读书会的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民国时期图书馆读书会相关工作从20世纪20年代末开始发展,1930年至1936年发展比较迅速,对读书会工作比较重视,开展较为普遍,会员构成比较多元。1937年之后发展缓慢。图书馆界主要从社会教育的角度理解读书会的功能,认为读书会是阅读指导的重要方式,读书会的核心活动包括阅读、写作和研究,辅之以其他活动。图书馆在发展读书会的过程中主要承担指导者和服务者的角色。分众指导、支持系统阅读、注重督促考核的指导理念和资源服务、会务服务等服务理念以及相应举措对今天图书馆发展读书会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