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我国科学与技术发展的形势下,以网络为代表的电子媒介不断更新、发展,使文学艺术的变革随之得到巨大的进步.媒介变迁导致文学从“读字时代”向“读图时代”转型,也导致了审美精神及文学方向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电子传媒时代的经济条件下,影视媒介迅速壮人,很快便成长为媒介霸主,影视媒介与文学火热联姻,影视媒介对文学传播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扩充了文学类型,有着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纵观媒介发展史,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学活动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4.
纵观媒介发展史,媒介的更新必然带来文学的革新。在当下电子媒介日新月异的时代,诸多新媒介的出现必将成为文学发展的契机。作为一种文学活动文学受到电子媒介的影响和渗透,其各个构成维度——世界、文本、作者和读者都发生了改变。世界的丰富化、文本的多元化、创作的多样化、读者的广泛化打开了文学发展的新天地,也为文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域。  相似文献   

5.
在电子媒介时代,电子媒介文本诸如电影、电视、摄影、网络逐渐以传播方式上的优越性取代了语言文字文本的权威地位。但是语言文字文本有其固有的审美特质和人文属性,在与电子媒介文本的异质和互渗中得以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现今电子图像文化消费时代,关于以纸质为媒介的传统文学与以影视、网络为代表的图像的生存状态之争众说纷纭。本文分析了图像取代文学占据霸权的原因,指出了在图像文化消费时代文学被图像化的生存处境。  相似文献   

7.
伴随经济的发展进步和计算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电子媒介文化盛行,电影、网络、电视等电子媒介成为媒体的宠儿,其传播速度更快,且立体化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就可以和受众面对面交流,而报纸、杂志、书刊等纸媒则逐渐没落甚至遇到生产和消费的瓶颈。而文学处在电子媒介的时代,其过去传统的语言文字媒介传播速度较慢,必然受到电子媒介的推动和促进,文学因其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改变,必然会影响到其消费环节。当前的文学消费,更加趋于多元化,消费内容更加趋于精神化,消费主体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上信息传播媒介大致经历了口语媒介、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三个阶段。电子传媒的产生与发展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收益,但是社会生活中工具理性问题的解决并不能取代价值理性问题的解决,人的主体性"空场"给当代教育提出了新的时代课题:知识传递与建构中如何做到科技性、人文性、实践性的兼顾,如何克服高科技背景下的反智力因素,加强创造智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与知识相关的物质世界与塑造与社会相关的价值世界。  相似文献   

9.
人文教育怎样才能成为“做人之学”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人文存在的直接意义在于保持传统 ,一方面表现在保持传统的原创性 ,另一方面则是促使传统形成一种面对时代发展应有的开放性。但是 ,人文存在的根本意义则源自于人的内在的精神需求 ,有了这样一个维度 ,人才能主动适应纷攘变幻的外部世界而不致于产生精神心理上的疏离感。强调传统的根本“功用”也在这里。人文表现为对历史传统的敬畏 ,对典籍习俗的阐解 ,对日常生活的倚重 ,对艺术作品的欣赏 ,对美德的追求与热爱 ,对时代精神的弘扬。上述种种表现都要求内化为人的体道功夫 ,具体化为人的处世活动。可见 ,所谓人文即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学问…  相似文献   

10.
作为数字媒介下一种崭新的书写样式,超文本文学以数字媒介为载体,运用超文本链接技术进行创作。其文本存在状态表现出与传统文学巨大的差异,最显而易见的区别在于从静态到动态的轨迹转变。罗伯特·库弗的短篇小说《保姆》从一定意义上实现了拟超文本小说的理念。基于此,从文本《保姆》入手,分析超文本小说的存在状态及演变进程。  相似文献   

11.
在消费文化和大众化的背景下,新媒体文学加速了产业化的进程,网络文学、手机文学、影视文学等新媒体文学形式繁荣发展。但产业化进程也导致新媒体文学过于商业化、娱乐化、技术化,使其失去文学原有的精英意识,其审美精神亟需重建。新媒体文学应保持内在的文学性,培养大众高雅的审美趣味,坚守人文精神,树立多元开放的批评观念,以重构新媒体文学的审美精神。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rogue may seem an unlikely model for the learner of the future, yet, in the new environment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which is fast emerging, the divergent thinking of the rogue may be the key to successful learning. In stable societies the rogue has been marginalized and it is in times of massive societal change that the positive abilities of the rogue become evident. These include the ability to be playful, innovative, explorative and prophetic. In a world of multi‐media and virtual reality such abilities are essential for learning. The challenge which faces those who design and develop electronic learning environments is to do so in such a way that the learner is provoked, stimulated and challenged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choice facing educators is clear ‐to create a technology which will dominate the human spirit by demanding subtle dependence through immediate stimulation and facile entertainment, or to create a technology which will allow the human spirit to expand its imaginative capacities creatively.  相似文献   

13.
科学精神和人精神的区别源于事实认识和价值的区别。事实认识要求科学精神。价值认识要求人精神。科学精神体现的是工具理性,而人精神体现的是价值理性。科学精神和人精神之间并不是直接对立的,坚持科学精神和贯彻人精神可以统一起来。融合科学精神与人精神的关键是重新理解科学技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承担着引领整个社会先进文化、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使命。人文精神的培养只能在一定民族文化传统之下完成,民族文化是构成人文精神的历史基础.古代文学课程所具有的哲学思想、历史思维和文学审美特质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民族文化传统资源,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师应善于挖掘本学科中有利于学生人文精神塑造与培养的知识和因素,采取合适的方式加以拓展,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生态危机的解救,要从生态角度论精神重建和精神角度论生态恢复相结合入手。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改变科技万能和科学有罪的观点,树立科技有限、科技中性的认识观;必须弱化人类中心主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伦理观;必须遏制人的贪欲,张扬生命的诗性,建设经济、社会、自然、精神协调发展的明;必须探索精神生态和生态精神的良性互动,创建有关自然美、精神生态与生态艺的系统整合。  相似文献   

16.
文艺与民族精神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它们都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具有意识形态性;它们虽然各有自己相对独立的领域,但也有相互交融的公共空间。在文艺与民族精神的相互作用中,民族精神可以为文艺创作灌注原生的活力,文艺创作又可以不断地蓄积民族精神的生命力。弘扬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与繁荣发展中国当代文艺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统一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共同目标。  相似文献   

17.
文学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失去了其在艺术表征领域的支配地位,是文学发展的历史必然,是人的精神生存在物质挤压下的一段艰辛旅程。所谓“文学的衰微”只不过是文学对“人间本位”的回归,技术理性的甚嚣尘上并不能真正压制人类对超越性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8.
文学史本质上是人类追寻经典的历史,创造经典是文学发展的动力.而何谓经典并无定论.沈从文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形成了他的现实主义品格、历史审美价值、世界人类意识三者相统一的独特经典观.重新认识沈从文的经典内涵,应对探讨20世纪中国文学经典缺失的原因和新世纪的经典创造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9.
每一次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都会产生新型的教育媒体。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可将新型教育媒体分为虚拟现实媒体、人工智能媒体、“三网”合一知识媒体、信息镜像媒体等四种 ,它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