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基于需求理论的毕业生就业分类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高校就业工作中,出现了毕业生、用人单位、高校都不满意的现象,重要的原因之一是高校在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工作中没有满足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需求。依据马斯洛需求理论,毕业生可分为经济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心理问题学生和优秀毕业生四类群体。我们应根据这四类群体的心理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就业推荐,这样才会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毕业生人数逐年增长,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然而广西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却稳妥、有效地进行,并取得可喜的成绩:1994年、1998年、2002年连续3次被评为“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四年一评)。作为一所综合性民族大学,其毕业生就业工作能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是与他们努力开创民族大学生就业新路子分不开的。全员皆兵积极为毕业生觅“婆家”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分配制度的改革,如何保证毕业生充分就业成了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课题。特别是高校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广西民族学院作为一所民族…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毕业生市场的形成,以及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高校毕业生“国家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逐步被“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所代替。使毕业生与就业市场的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行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人数的大幅度增加以及就业市场的  相似文献   

4.
有计划地、逐步深入地改革由国家对大学毕业生统包统配的毕业生分配制度,不仅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高校师生的愿望。 1989年,中国纺织大学毕业分配工作在国家计划指导下,试行长线专业和分配困难地区的毕业生可在本地区范围内自找工作单位,其它毕业生可向用人单位自我推荐,然后向学校提供信息,再由学校与省(市)纺织厅(局)协商后纳入计划、实施分配的办法。实践证明,双向选择、自谋职业的分配形式的确利弊共存。而分配制度的改革方向,除按国家任务实行定  相似文献   

5.
日前,广东东莞桥头镇出台了4大鼓励政策,探索建立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据悉,这四条鼓励政策分别是:推荐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从2008年后(含2008年)毕业的毕业生在东莞辖区内企业初次就业,签订劳动合同一年以上并办理社会保险手续的,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正朝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方向进行,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突破了国家包分配的观念和体制,初步实现由政府调控指导,学校推荐,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  相似文献   

7.
汤灏 《教育与职业》2000,(12):31-32
今年,高校进一步扩招,普高进一步升温,对中等职业教育、尤其是对职业高中冲击很大,生源普遍滑坡,不少国家重点职高也在所难免。可是,北京市木樨园职业高中,这所既不是省级重点、更不是国家重点职高的普通职高,今年却超额完成计划招生的2.3倍(计划招生180人,实际招生415人)。这所被学生及其家长公认为“特色学校”在办学方面有什么“高招”呢?记者带着这个问题对该校进行了专访,解开了其中的“奥秘”。木樨园职业高中创建于1982年,是北京市首批创办的职业高中之一。办校17年,毕业生近万名,推荐就业率达97%。就业率高,必然…  相似文献   

8.
国家教育部最近发文,要求各地积极疏通,拓宽今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放宽地区限制,消除各种人为障碍.今年高校毕业生双和向选择就业政策基本不变,毕业生在规定时间内,通过供需见面与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的,国家负责派遣;在规定时间内未落实具体单位的,派回家庭所在地区,由当地"毕业生招办公室"推荐就业或自行联系工作毕业研究生的服务范围主要是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国家爱重点企业,文化,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单位,党和国家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宫所属单位,凡超出此范围就业的需补办委托培养手续高职毕业生实行学校推荐,自…  相似文献   

9.
政法类高等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自己的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在河南这样一个人口大省被放大,致使河南省政法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极其严峻。文章从分析河南省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殊性出发,指出了造成河南省政法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复杂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解决对策:一是办学定位要高度重视职业高等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建立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三个积极落实国家鼓励就业的政策,四是控制政法类高校的招生规模。  相似文献   

10.
浅析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中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最活跃、最健康的群体之一。可是持续几年高校扩招,大学生的毕业人数增幅较大,造成高校毕业生高存量、高膨胀,给高校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大压力和难度。在就业困难的巨大压力下,使得很多高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存在着心理上的困惑和问题。如何做好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环境压力下的心理辅导工作呢?将成为这时期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进行了改革,实行“毕业生选择职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到1993年,将实行国家不包分配制度。因此,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将日益成为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1987年,北京地区71所高校有655名毕业生被用人  相似文献   

12.
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指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中的毕业生求职难、用人单位招人难、高校推荐难的“三难”现象,认为CRM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有重要作用,同时介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CRM系统的业务模型、基本组成和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3.
张莉 《河南教育》2009,(7):56-56
新华网2009年6月21日报道财政部和教育部日前发布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的,其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含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下同)由国家实行代偿,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安排。  相似文献   

14.
高职高专生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7年,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挑起了主管教育工作的重担。他在多方听取意见后,提议召开中央教育工作会议,决定立即改革高校招生办法。当年即举行了冬季招生考试,使荒废了近10年的高考招生工作恢复正常。 1999年,国家再次作出决定——高等学校大幅度扩招,重点针对高职高专院校。随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规模空前扩大。同年,全国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委员会组建,明确在“抓本质、抓共性、抓积极因素”的前提下,大力“推进技术应用性人才培养”。 两年后,教育部宣布了与高校招生极为相关的另一项政策——国家对高校毕业生不再兜底包揽,他们的就业必须走向市场化,由学校推荐,学生自主择业。 连续4年高校扩招的结果是,我国高等教育总规模增长了近一倍,在校生数从1998年的643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142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由9.1%提高到14%。这标志着我国已经迈入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门槛。 与此同时,长期困扰我国是否该走高等教育大众化之路的主要问题——毕业生就业难成为不容回避的现实,尤其对高职高专毕业生而言。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达115万人,其中52万名高职高专毕业生中有20万人在毕业时没有找到工作。2002年,扩招的直接影响开始显现,145万名高校毕业生忐忑不安地走出校门。这其中,较  相似文献   

15.
以市场营销学理论透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办学势必要考虑人才市场的需要。高校已逐渐由人才输出主体转变为人才推荐、推出,达到被接收的主体。力主以市场营销学的理论指导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使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增强科学的、现实的安排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识。  相似文献   

16.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也是整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环,其目标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多数学生在一定范围内自主择业。自主择业的具体含义就是各级政府、高校推荐,用人单位和学生双向选择。因此,要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改革,需要政府、学校、学生、用人单位四方面的共同努力。只有及时转变观念,思想到位,措施得力,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改革。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演进历程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改革开始于1985年,并与我国经济、社会的改革发展密切相关。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演进主要…  相似文献   

17.
随着西藏高校毕业生人数的逐年攀升,就业体制由过去的推荐毕业生就业转向指导毕业生去人才市场就业,因此,就业指导无疑成为西藏高校学生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文章阐述了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实施,提出了西藏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针对性地提出了创新西藏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就业制度已开始由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计划体制,向不包分配、自主择业过渡。北京地区高校在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基础上,在这个过渡时期实行在国家方针政策指导下,以学校为主体,推荐和指导毕业生在一定范围内双向选择的办法,落实毕业生分配方案。 一 改革计划分配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逐步向高校放权,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越来越多的选择权,同时保证国家重点地区、行业对人才的急需。 要做好国家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就需要处理好宏观控制与微观放权搞活的关系,。在放开和搞活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高校毕业生就业逐渐由“包当干部包分配”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择优录用、竞争上岗的模式转变。为适应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需要,一些高校开始尝试对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以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进入21世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国家明确规定,高校毕业生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与此同时,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迈入大众化,毕业生人数急剧增长,不少高校毕业生出现就业困难。因此,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显得更加迫切和重要。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  相似文献   

20.
国家教委1988年曾提出过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上学交费,不包分配,平等竞争,双选就业。机械工业部所属院校在1993年进行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从1994年起全部推行试点院校改革的经验和做法,即国家招收的毕业生,其就业方式实行学校与用人单位“供需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