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一、背景知识梳理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古代历史上的重大事件 ,它反映了我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 ,是中国开发最早的的地区 ,人口集中 ,经济文化发达 ,成为最早经济中心。而南方经济的持续、快速的发展 ,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表现。历史 :(一)南方经济的发展过程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 ,南方得到重点开发。2.东晋和南朝时期 ,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 ,南朝  相似文献   

2.
经济重心的南移反映了中国古代南北经济发展的巨大变化,它是中国历史上重大的历史现象,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经济是一切社会存在及历史发展的基础和原动力 ,社会经济在其不断的发展过程中 ,不仅分工越来越细 ,而且由于自然的和社会的原因 ,经济重心也发生着一定的转移。古代经济发展先后形成过两个中心。其中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是我国最早的经济中心。后来 ,随着历史的变迁 ,主要是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 ,再加上南方气候温暖 ,雨量充沛 ,土壤肥沃等有利条件 ,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在南宋至元朝 ,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完全超过北方。到明清时期南方经济中心地位得到巩固和发展 ,甚至在江南的一些地方 ,产生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到了近代 ,在明清…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2008,(2):25
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历史现象,几乎贯穿了整个中国历史。从远古至西晋,中国北方经济无论是农业、手工业、还是商业的发展水平都远远超过南方,虽然三国时期吴蜀对南方有所开发,但和处在中国经济中心的魏国比起来经济实力相差悬殊,因此这一时期经济重心是在北方的。从西晋末年开始,中国南方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到唐中晚期,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从唐中晚期至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不可逆转地移到南方。  相似文献   

5.
东汉以后,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国和吴国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与已经得到充分开发的黄河流域的曹魏相抗衡,充分显示出长江流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三国时期是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6.
岳麓版教材说,"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教材表述看,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凭什么说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就完全南移呢?  相似文献   

7.
岳麓版教材说,"中唐以后……南方……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立国主要依靠东南的财富力量"。"宋都南迁后……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教材表述看,经济重心的南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凭什么说南宋时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就完全南移呢?  相似文献   

8.
东汉以后,相对安定的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三国时期,地处长江流域的蜀国和吴国励精图治,发展经济,与已经得到充分开发的黄河流域的曹魏相抗衡,充分显示出长江流域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也拉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三国时期是中国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9.
汉末三国时代社会动荡,战乱频仍。在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分裂战乱期间,巨大规模的人口减耗与迁移,不仅使周秦以来即形成的以黄河流域为重心的人口布局被严重打破,而且促成了我国人口重心南移的最早趋势,对后世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拟从历史人口地理学角度对三国时期这一重大经济现象加以考察、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东南扬越之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越为我国古代重要的文明区域之一。自远古至三国,该域逐步开发,南北交往日益加深,民族不断发展和融合,为我国经济文化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作文》2007,(9)
设计意图"经济重心南移"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十课的内容。本课介绍了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本课沿袭了上学期江南的开发,由于与以前学习内容承袭,学生已经有一定感知,再加上新课标要求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让学生去体验历史、去感受历史,所以这节课的设计主要是完全由学生去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经济发展历来就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在古代,表现为内陆文明和经济发展明显强于沿海,这种格局随着唐中叶以后的经济重心的南移而发生改变,南方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开放,丝绸之路的由北向南转移,也使得东南沿海的贸易优势日渐突出,至近代五口通商前,沿海经济发展后来居上的趋势已很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五代十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第三次大分裂时期。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是中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迁的过渡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重心南移的开始阶段,突出地表现在后蜀和南唐经济文化的发展上,南唐,包括今江苏、安徽、湖北的一部分和江西的全部。那么,南唐江西经济文化发展的状况如何呢?本文试据有关材科,就此问题作一个论述。  相似文献   

14.
主题内容认知  主题内容范围 :本主题侧重于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和特征 ,包括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经济格局等。主题复习目标 :掌握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特征及各时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的主要成就 ;经济结构 ,特别是各历史时期农工商业关系 ;经济格局 ,包括区域经济发展及经济重心的南移问题 ;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等。主题知识概要 :原始社会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和手工业产生并发展黄河流域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春秋战国基本特征 :生产力发展 ,封建生产关系取代奴隶制生产关系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商品…  相似文献   

15.
2004《考试说明》将《中国古代史》(新教材)第三章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这一部分内容重新列入考试范围,反映了高考对此部分内容的重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的发展揭开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序幕,对我国古代乃至现在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的变化、经济格局的确立具有重要影响,对我国现在发展区域经济构想,如西部大开发、重振东北经济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基于此,我们组织了有关“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专题复习,希望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趋势下,北方出现了经济重心东移现象.河北经济地位不断增强,逐渐成为重要的财源基地,在东魏北齐时期,成为北方的经济重心.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经济专题主要包括历代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等内容。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同学们一要注意把握经济发展与政治、文化的相互关系,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二要了解古代土地制度,加深对土地兼并现象的认识。三要认识和掌握中国古代赋税制度的内容以及发展变化。四要掌握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以及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一、农业、手工业、商业以及对外贸易发展状况【知识结构】手工业{夏商周:青铜铸造;玉器加工;纺织业;陶瓷业;漆器制造春秋战国:冶铁炼铜;漆器制造;纺织业;煮盐业;酿…  相似文献   

18.
《广东教育》2007,(7):37-42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知识梳理 农业经济,是相对于工业经济而言的经济形式。中国古代农业以铁犁牛耕、精耕细作、“男耕女织”为主要特色,而“男耕女织”又最为根本。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黄河流域是中国经济的重心所在,直至南宋时,江南才超越黄河流域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在农耕时代,土地是一切财产之母。从氏族公社到夏商周的漫长岁月,耕地公有始终居于主流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学文科》2007,(2):32-40
中国古代经济主要包括: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经济制度与经济政策、手工业发展、古代商品经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等内容,是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古代历史考查的热点。从历年高考试题来看,中国古代经济史的考查具有面广、题型全的特点。在内容上既考生产和再生产的活动史,又考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改革,以及经济思想、经济上的主张等。  相似文献   

20.
长江同样是中华民族的摇蓝,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文化重心的南移,人才重心的南移和时代童心的南移,决定了迁都的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因而中国未来的新都应是开放交汇中的长江中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