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教育精神是一个时代教育的灵魂。理性是教育精神的轴心构成,理性精神是教育乃至教育精神的本真诉求和根本指向,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之一。但在当代学前教育中存在着严重的理性精神缺失以及错位的现象,教育脱离儿童生命,理性远离儿童生活,儿童理性精神成长式微。本文基于建设性后现代主义视域,剖析了理性精神的异化及其与学前教育的内在联系,呼吁理性精神回归学前教育,强调学前教育应当关照儿童的生命世界、关注儿童的自由生活、尊重儿童的多元发展。  相似文献   

2.
美国学前教育机构的区域活动及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生兰 《幼儿教育》2002,(10):16-17
2001年,笔者前往美国华盛顿参加了“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第45届年会”。会议前后,笔者参观了儿童博物馆等多种儿童社会教育的场所,并随机在华盛顿的一所儿童保育中心、纽约的一所日托学校以及波士顿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共计16个班级中,观察了儿童的各项活动。现将美国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区域活动述评如下。  相似文献   

3.
受文化传统、社会环境以及教育系统自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学前教育出现了功利化的现象,尤其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开始表现出功利取向的强劲势头。调查分析表明,德州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在教育目标、方法、内容和评价等方面同样存在着明显的功利取向,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亟待改变。  相似文献   

4.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学前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学前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学前教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吴森 《黑河教育》2011,(3):63-63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学前教育的不断重视,学前教育得到长足发展,取得较大成绩。但是,在教育实践中,还存在很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小学化倾向、教学不规范现象等。为此,笔者从几个角度,针对目前学前英语教育过程中的几点误区,浅谈自己的观点:一、从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父母是儿童的启蒙老师,家庭是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场所。目前,我国家庭教育的发展水平并不高,尤其是学前教育。教育幼儿的任务基本上肩负在幼儿园身上,  相似文献   

6.
李亚娟 《幼儿教育》2014,(Z3):12-16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中存在诸多不公平问题,需要通过学前教育公共政策设计加以解决。为解决学前教育不公平问题,江苏省南京市政府设计了一系列学前教育公共政策,包括学前教育考核问责,学前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提升幼儿园教师专业素养,关注弱势群体儿童等制度或政策的研制,以致力于推进教育公平,进而通过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  相似文献   

7.
儿童是国家基础教育的初始对象,学前教育则是基础教育的重要基石。如何完善补充学前教育中的教师教育和儿童的相关性问题成为当下国内外热议的焦点,本文则是通过此次研讨会展示部分教师教育问题在学前教育领域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其中重点对教师资格、专业、教学和就业等问题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8.
乔红 《学周刊C版》2013,(29):15-16
学前教育是启蒙教育,是非系统的规范性教育。做好学前教育有利于儿童的未来发展,能为其未来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但目前从教育的发展情况分析,学前教育的办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办学条件不完善,学前儿童入园难,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仍得不到解决。鉴于此,本文就对黔东南学前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几点解决策略,以期为提高黔东南学前教育质量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英国政府为推进学前教育改革开展了“有效学前教育研究” (EPPE)项目.该项目通过考察不同类型学前教育对儿童认知、社会行为发展的持续影响,揭示学前教育的有效性,并在此基础上提炼出学前教育与儿童、家庭互动关系的特点以及优质幼儿园的特征.十多年来,EPPE研究项目为英国学前教育均衡普及、教学质量提升、家庭教育权益保障等方面的政策制定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其丰富的研究成果及实施理念对我国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有效教育研究、转变教育公平观念等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
发展适宜性实践由全美幼儿教育协会提出,是在尊重儿童的基础上促进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一套教育哲学、理论框架、行动指南和评估标准,发展适宜性实践对美国乃至世界学前教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我国十八大报告中将"办好学前教育"作为新时期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的政策背景下,在国家关注儿童的"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努力为儿童提供更加适宜的学前教育实践的价值追求下,发展适宜性实践的教育哲学与基本原则可以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适宜性课程提供借鉴。围绕着"对于儿童而言,什么样的实践是适宜的"这一问题,本栏目将推出"发展适宜性实践系列",由5篇文章组成。《发展适宜性实践的主要观点及其有益启示》阐明了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内涵与主要观点,并为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创造适合中国儿童的发展适宜性实践提出了思考路径。《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基本原则》将从儿童发展的形态、影响因素与教育方法三个维度分析发展适宜性实践中关于儿童发展的12条基本原则。《发展适宜性实践的课程内容: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如何支持儿童的适宜性发展——发展适宜性实践中的游戏、教师和评价》《幼儿园环境设置的"平衡观"——发展适宜性实践的环境探析》则分别从教育内容、课程实施以及环境设置三个角度阐述在设计发展适宜性的课程内容、支持儿童的适宜性发展以及设置发展适宜性的幼儿园环境时应该考虑的要点。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廉洁教育带有诸多共性,但也应基于不同专业的特点区别对待。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廉洁教育应与职业信念的培养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公正、诚信、公共利益至上、尊重儿童、以人为本等信念。系统的课程学习、扎实的实践锻炼、真实的名人事迹等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大学生的职业信念和廉洁品质的养成。提升教师地位、健全监督机制、扩大资源投入等亦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2.
儿童的生活是真实的、鲜活的、丰富的。风靡全球的铃木镇一教育法在宣传音乐对儿童教育的影响时,也用无数实例证实了音乐对儿童生活的教育所产生的积极意义。陈鹤琴关于活教育而展开的儿童音乐教育思想为我们今天走出传统音乐教育的困惑,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走向生活的儿童音乐教育是我们新的时期应确立的新的方向和目标,贴近儿童生活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始终坚守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学前教育专业未来发展路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专业普遍采用的培养模式不能满足幼儿园课程改革的需要。从教育是促进人发展的手段的本质属性出发,学前教育专业应依据儿童发展所依赖的主要载体与途径,分化出"儿童生活教育专业"、"儿童运动教育专业"、"儿童适应教育专业"、"儿童阅读教育专业"、"儿童表达教育专业"等子专业。这一发展路径具有现实可行性,可以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与发展提供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戏剧作为促进幼儿发展的手段,在幼儿知、情、意等各个心理发展方面都能发挥其特有的价值,具有全方位的、多层次的、立体的教育作用。儿童本位主张以儿童为中心,追求对儿童的最大解放以及相信儿童具有天赋的潜能。台湾作为亚洲较早接触教育戏剧的地区,能够充分贯彻儿童本位的教育观念。本研究以台湾地区部分幼儿为例,立足于儿童本位视角下学前教育戏剧教学活动的现状,厘清其价值与优势,以期为大陆地区学前教育戏剧教学活动提供一定的经验启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15.
“教育要回归生活。”这是近年来学前教育领域十分关切的热点问题。中外教育史上诸多教育家都十分重视生活的教育价值,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杜威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的观点。《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精神也凸显了“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理念。开展科学教育生活化的研究对贯彻落实《纲要》《指南》精神,促进幼儿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对科学教育生活化的教育途径及指导策略等开展了深入研究,总结了如下经验。  相似文献   

16.
幼儿科学教育在我国由常识性课程上升为一个独立的教育领域,是对幼儿科学教育的地位和内涵的重新诠释,具有先进性和合理性.由此带来了这一教育领域的诸多方面的转型,目前显性的和主要的表现在幼儿科学教育的目的、内涵以及实施途径等方面.领会和把握好这些方面的转型,才能在学前教育实践中全面地合理地实施幼儿科学教育,才能很好地为幼儿全面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7.
公民教育是美国各级学校教育,包括学前教育阶段的基本任务之一。美国儿童早期公民教育课程标准对儿童早期公民教育的知识、价值观与品德、社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目标都给予了详细阐述。这对我国学前教育阶段的社会领域教育颇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冬梅 《考试周刊》2011,(58):233-235
由于改革开放后国民家庭收入贫富差距的日益悬殊.学前儿童所受到的教育和生长环境出现了明显的不同,从而导致学前儿童学习的外部供给出现了两端走的倾向。物质支持的外部供给几乎决定了学前儿童周围学习、生活环境的程度。家庭的经济基础是无法轻易改变的。不可能所有的家庭都达到高产水平。所以政府需要大力支持、保障家庭学前教育的顺利进行。本文从国家、社会方面对学前教育的物质支持和个体家庭中因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持而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初步针对家庭教育不足而进行补偿教育的解决设想。希望通过政府、社会力量等一些相关机构和相关人士的努力来开展学前教育。  相似文献   

19.
“学前教育”一词自出现以来,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界定。目前关于这一概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性质、对象及关系三个层面。学前教育是指对出生至接受小学教育前的儿童所实施的、以促进儿童身心各方面健康成长为直接目标的保育和教育活动的总和。学前教育具有教育对象的稚嫩性、教育主体的多样性、教育内容的生活性、教育活动的游戏性、教育影响的奠基性和教育事业的公益性等特征。学前教育与幼儿教育、早期教育、幼儿园教育、儿童教育、家庭教育等相关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20.
学前教育小学化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但是,学术研究和政策治理实践中的误解误用,导致学前教育实践无所适从,甚至影响到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开展。将"学前教育小学化"与国外使用的schoolification进行比较发现,"学前教育小学化"的概念命名缺少逻辑检验,概念内涵模糊不清。厘清小学化概念,需要"悬置"相关价值判断,明确概念的事实描述。"小学化"的价值判断涉及学前教育功能,但是目前学前教育功能的争论不断,学前教育实践中的功能定位摇摆不定。从"儿童发展中心"观点看,将儿童发展置于中心地位,有利于密切儿童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引导学前教育尊重儿童成长规律,保障儿童健康,促进儿童发展。结合早期教育的国际趋势以及国内外学前教育功能定位的差异来看,小学"零起点教学"是一个充满歧义的议题,引发了幼小衔接面临家长质疑和幼儿园困惑的双重挑战,亟需树立"儿童发展中心"立场才能成功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