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特定的心理状态、特定的情感心理发出特定的声音。同样,特定的声音体现特定的心理状态和特定的情感心理。声乐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情感心理过程,其中既有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先前思考心态,又有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学习思考;既有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交流,又有通过歌唱艺术实践的审美活动。情感是声乐教学中的核心,它在声乐教学中充分发挥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声乐艺术的特点即在于运用人声来表达、演绎音乐作品的思想内涵。我们据此来阐述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性,并得出美妙感人的歌声来自于兴奋的状态和真挚的感情。用情感去唱歌,可使技巧发挥的更加完善,表现歌曲内容,发挥情感在歌唱中的重要作用。另外,情感对歌唱中的嗓音要求也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3.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听一听、学一学、说一说,了解自然界各种有趣的声音。2.初步掌握形声字的一些构字规律,懂得表示发出声音的词大多是口字旁。3.填拟声词,把句子补充完整,感受拟声词的作用。4.感受大自然中声音的有趣和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感情。教学重点体会拟声词的构字规律。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1.故事导入。(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猎人海力布的故事》)2.小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啊。实际上,小动物发出的声音和人说的话一样,都是表达情感的。外国一个哲学家说过:只有心地善良、心思敏捷的人,才能够听懂小动物的声…  相似文献   

4.
“乘着这歌声的翅膀,同学们随我前往,去到那美丽的地方,那花园里开满了红花,月亮在放射光辉……”教室里回荡着悠扬的歌声。这歌声起伏跌宕,磁石般地吸引着上课的每一个学生和听课的人群。少顷,歌声转弱,在轻忽飘逸的背景音乐中,一位男教师用他那高亢的声音拉开了音乐课的序幕:“美妙的歌,感人的诗,  相似文献   

5.
美妙的声音与天生有关,即使再好的声音如果没有经过正确指导,唱出来也不好听,而且还阻碍了对学生乐感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怎样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唱歌方法,让他们的歌声更美妙动听呢?一、良好的歌唱习惯能激发学生歌唱的信心(一)学会聆听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声乐作品,感受歌曲的情感和演唱者的声音艺术,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习惯。为帮助学生进入歌曲意境,我十分注重充满感情、富  相似文献   

6.
真挚的情感是培养正确歌唱方法的先决条件和发出美妙声音的基本前提,这样的前提才是培养正确歌唱心理的保证。  相似文献   

7.
吕飞 《教育探索》2007,(7):53-54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重要形式,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声乐艺术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8.
唱歌是一门艺术,一种美妙而有艺术修养的歌声,是必须经过严格合理的训练过程才可以获得的。美妙的歌声是无价之宝,它可以使歌唱者自己感到无限的愉快和光荣,并能感动万千听众心声。但是,要发展一个美妙的声音并能保持声音的珠圆玉润,是需要一个艰苦磨练的过程的。唱歌本身就是一种运动,唱歌和运动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运动时的状态可以更形象地帮助理解歌唱,而且一些体育运动更是对声乐的进步有直接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歌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必不可少、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因此,教师在音乐教学中,应该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美妙的歌声抒发个体内在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产生音乐与情感的共鸣。  相似文献   

10.
歌唱艺术是音乐与文学语言的巧妙结合,声乐中教学中的声音与语言的相结合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声音和语言是歌唱的基础,如果没有语言,再动听的歌声也难以构成美妙的意境;若无声音,再优雅的语言也无视枯燥无味的,因此在声乐艺术训练中,要将声音和语言有效的结合,通过优美的歌声将音乐化的文学语言形象的塑造出完美的意境,加强学生的发声训练以及语言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声乐教学质量。本文将对声乐教学中的科学发声与技巧训练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时间的艺术,情感的艺术。在这三要素中,声音是构成音乐的物质基础,时间是音乐在空间呈现的载体,情感是音乐表述的核心。音乐是情感的艺术,音乐教学则是以"情"感人从而达到教育目的过程。情感是音乐教学的灵魂,是教学成功的催化剂,也是  相似文献   

12.
吴华领 《学苑教育》2012,(16):13-13
歌唱的基本要求包括正确的呼吸、通畅的发声、恰当的共鸣和精确的语言。学习歌唱就是为了发出美妙的歌声,而美妙的歌声需要歌唱发声时各要素保持正确的比例。  相似文献   

13.
在歌声中培养孩子的情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尹月珍 《文教资料》2010,(27):109-110
唱歌是以歌声为主要手段,用音乐的语言来表达人的内心情感世界。其艺术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所以在歌唱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行之有效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在音乐艺术的天地中,歌唱的表现力更强、更具魅力、最感人,这是因为美妙的歌声是人们内心情感的抒发,是人们内心的真情流露。歌唱艺术是用人声来塑造音乐形象,表达人类思想情感、精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那么,作为一名歌唱演员、歌唱爱好者,如何才能在歌唱中通过自身情感的准确发挥,激起听者的心灵共鸣,引发双方的情感碰撞,得到美的熏陶,获得精神上的鼓舞呢?我认为,应该注重处理好在歌唱中的情感发挥与技巧运用的协调  相似文献   

15.
胡琴能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泉水会发出叮咚的响声.鸟儿会发出唧唧喳喳声等。声音是司空见惯的.但学生大多不会探究,这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观察、讨论,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试图努力精心设计实验,增...  相似文献   

16.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音乐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重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通过美妙的歌声抒发个体内在的情感世界,使学生产生音乐与情感的共鸣,从而构建灵动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7.
声乐艺术是用优美的歌声来表达感情的.文章认为,每一个学习唱歌的同学,无论是在学习过程中花多少时间多大的精力去美化自己的声音,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以情感的表达为中心.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情感的培养必须是自始至终的贯彻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8.
在人的心理的知、情、意三维结构中,情感是不可缺少的有机动组成部分."情"更是语文教学的灵魂,任何没有动情的语文教学都不会产生感人的艺术力量.而人的情感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景和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情感的教育作用,善于创设课堂情景,使语文教学的生动形象性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升华.情景教学法又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9.
教音乐十几年的我发现:上课学生情绪兴奋时,记忆力增强,创造思维活跃,语言表达能力强,声音漂亮,歌声感人,教学效果倍增;情绪低落时,智力水平降低,声音没弹性,没有感召力,表情呆板,教学效果甚微。因而,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设置趣味新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标: 1.用轻快明亮的声音演唱歌曲,感受音乐同时模仿小青蛙的动作,表现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采用趣味性的节奏游戏,形象感受X 与X X 的时值,同时能按节奏创编动物歌谣.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明亮的声音准确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按节奏创编动物歌谣. 教学设想:在歌声中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和实践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卡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