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何谓“问题”?问题是指主体想做某件事,但又不能立刻知道做这件事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的情境。所谓“提出问题”是指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针对学习或研究的对象,自主认识并提出我需要达到什么目标(结果)?已有条件是什么?困难(障碍)是什么?并清晰、准确的用数学语言把它表示出来的一种行为或能力。通过学习使初中生接触和初步掌握观察、探究、质疑、反思、归纳、数学实验等基本思想和方法,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提升数学思维的层次。  相似文献   

2.
课改进行到了今天。教师大都能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明白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义。但是到了课堂上.真正要驾驭一堂课的时候,教师的行动就打折了,变成一“问”到底,学生也是一“答”到底。而更深层次的问题是教师自己“讲”.学生“昕”。以至于整堂课“串问串讲”.而且教师问的都是文本表面的内容,学生基本不用思考,就可以直接回答了。  相似文献   

3.
“以载道”的口号是否值得去听姑且不论.单是那个“载”字就有大道理。载道、载事、载情、载理,以及载善载恶,载是与载非,载美与载丑等等,都说明“”仅仅是工具,没有无前提的独立存在价值。换句话说就是:无论是什么具体事都不做只是当“专业作家”、“专业诗人”,或是专门以舞弄字本身为业为趣.都是世上最无用的人。越是出名,越说明世界已经贱得可以。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观点     
钱倚宵 《小学生》2006,(2):29-29
“我是谁?”这个看似简单却又令人无法明确回答的问题,相信你时常会遇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有许多人像公差一般,不明白“自己”到底是什么?换句话说,就是浑浑噩噩地活着,为了生活而生活,从来没有仔细想自己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5.
“发展个性”是新课程理念的一个重要观点,许多学校在表述、诠释自己的办学思想和理念时,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发展个性”,并把“发展个性”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么,什么是“个性”?为什么要“发展个性”?怎样去“发展个性”呢?  相似文献   

6.
当学完初中三年数学课程+即将开始数学复习的时候。能不能静下心来想一个问题:数学给了自己什么?或者换个问法.经过三年数学学习.学到了些什么?在“知识与技能”,在“数学思考”,在“解决问题”,在“情感与态度”诸方面.有哪些变化?有哪些收获与提高?  相似文献   

7.
心理学指出,人的感情是在“互动”中深化或淡化的。什么叫“互动”呢?举个“笑”的例子就明白了。独自一人,固然有黯然失笑的时候,但要放声大笑恐怕很难;相反,两个人相对之时,你讲了一句好笑的话,不但自己忍俊不禁,对方也很可能被你逗乐,甚至捧腹大笑,这就是互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江海燕 《生活教育》2014,(10):124-125
文化是什么呢?有人说,它是一种有意义的行为方式。“文”,就是“花样”;“化”,就是“转化、融化”;将有意义的东西化到行为当中去就是文化。还有人说,文化是一种精神、思维、行动。文化是一方水土所养育出来的一方人;是一方人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构建出来的精神和气质;是一方人特有的情感、思维、行动;是一方人在历史沉淀中养成的习俗。文化无影无形,而又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9.
内容简介: 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好”,那什么样的孩子是“好孩子”呢?教育是一门学问,如果家长在不知道“什么是好孩子”之前,便盲目地按照自己心里的标准去教育孩子,甚至采用了错误的方法.就会毁了孩子而不自知。  相似文献   

10.
青春悄悄地走进了我的世界,我还没有准备好,接下来发生的事又让我难以置信。有的时候,我会跟镜子里的那个“我”说话。你认为你的父母真的爱你胜过爱他们自己吗?你认为你的父母什么都相信你吗?你认为你的同学、朋友他们背后没有说你吗?“你……”镜子里的“我”说。“我,不是你想象的那样,你给我闭嘴”,我用拳头把镜子中的自己打碎,我慌了。 从那时起,我每天都会做噩梦,梦中的话语就是镜子中的我所说的话,自从那个梦之后,“我”就不是我了。  相似文献   

11.
刘德水:今天我们谈谈“自主学习”这个话题。自主学习,是课标提出的重要理念。蒋老师和吴老师分别上了两次课:《动物的疼痛》和《京味小说》选修专题,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一点,做了一些尝试。我想知道.从理念到行动,你们有什么感受?  相似文献   

12.
周君龙 《今日教育》2007,(6S):60-60
好像一提及“死记硬背”.就是不合时代潮流.就是教学思想落后。其实这也正是当今中学语文教学的一大失误。在记忆力特别旺盛的青少年时代死死地记一些、硬硬地背一些.打好语文基础,累积学习的“本钱”.有什么不好?  相似文献   

13.
建设一所学校需要什么?这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人们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看法。对一所学校来说.人、财、物、校舍、设备、图书、课程、文化、环境、特色、科研、政策、观念、机遇、创新……可以说一样不能少.样样都重要。但是,如果必须做减法.只留最重要的三样.这三样究竞是什么呢?笔者以为,就是“钱”、“人”、“精神”。某种意义上,钱+人+精神=立校之本。  相似文献   

14.
“向管理要质量”这是每一位校长都知晓并都在努力实践的一种办学思路。“管理”,我的理解就是“管一管”和“理一理”。那么,校长作为一校之魂,在“教学”这一学校中心工作中“管”什么?如何“管”?“理”什么?如何“理”?恐怕都有自己的思考与体会,也都有自己的策略与实践。我是刚刚走上校长岗位的  相似文献   

15.
任何研究都始于“问题”(以及由问题而发生的“惊异”)。当教师意识到自己教学中出现的某种“问题”并想方设法(“设计”)任“行动”中解决问题且不断回头“反思”解决问题的效果时,教师也就踏上了一条由“问题——设计——行动——……”铺设的校本教学研究的旅程。只是在“问题——设计——行动——……”的过程中,教学“问题”如何经由“设计”转化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6.
校长不等于“老板” 现在,许多教师乃至中层干部都把校长称作“老板”,这种“老板式”“校长负责制”严重扭曲了教师管理的“促进、改善、提高”的本质。其实校长是学校的法人,全权负责学校的全面工作。教职工是学校的主人。“主人”与“法人”是什么关系?校长应是教师权益的“代官人”。换言之,校长应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行使权力时,严格遵守工作程序,根据制度的规定办事,并接受教代会负责对自己拟定的条件、计划及重大事项进行质疑、审议和民主评议,使教职工通过教代会民主参与管理的过程制度化、程序化。  相似文献   

17.
每一个具体的排列、组合问题,都有明确的“事”,如何做完这件事,首要的任务就是进行合理的设计或构思.常见到一些同学不注意寻求合理的设计,而是死记(或形式上模仿)什么“扣除法”,“直算法”,“插空法”,…,把方法绝对化了,把方法当成了标签.于是,当遇到稍复杂一点或者遇到自己不熟悉的题型时,往往手足无措.这里和大家一块分析一道较复杂一点的题目,以说明合理的设计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信箱     
刘源 《中学俄语》2006,(9):58-59
问:1.целиком,полностыо,вполне三个词有何区别?2.前置词благодаря,ог,с都有“由于”的意思,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区别?3.动词учить和преподавать都有“教”的意思,有何区别?  相似文献   

19.
黄小平 《成才之路》2011,(14):97-I0014
一个年轻人学做生意.见别人做什么赚钱.自己也就跟着做什么.结果,只看到别人赚钱.而白己却没有赚到钱.甚至还做了很多赔本的买卖。年轻人去请教一位成功的商人.问怎样才能在生意场上闯出一条道来.商人问年轻人.“道”字是怎么写的?不就是一个”首”再加一个“走”字底么.年轻人说。  相似文献   

20.
广松涉通过批判地析取马赫哲学“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提出了主体与对象整体性、函数性功能关联的“场”及人们关于物体的概念符号是“共同主观性的意义形象”——“意义的所识”之命题。但马赫哲学在骨子里是主观唯心主义.然而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什么也是”、“什么也不是”的折衷主义.而其所谓关于“物”的“思想的缩约符号”(广松涉称其为与人的知觉及“对象的所与”相联系的“意义的所识”),因其失去了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形象认识到抽象思维和理性认识的说明,也就难以得到科学的理解与把握。其实.这些关于对象世界的概念性称谓,只不过是人们在实践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反复实践、反复认识而形成的人们关于对象世界的一种理性把握的思维形式或观念符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