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机构投资者正成为资本市场的投资主体。以美国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分析影响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绩效的原因,提出提高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德明  龙淼  龚红 《软科学》2006,20(1):37-39,52
从机构投资者持股直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和间接影响外部治理两个方面分析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对公司绩效的影响机理,归纳了机构投资者持股影响公司绩效的具体方式,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实证方面取得的成果,最后结合中国情况得出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3.
王彩萍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3):110-111,124
本文结合我国首起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案例,即中兴通讯H股发行事件,对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决策的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已开始通过股东大会或股票市场来影响上市公司决策,但不同方式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4.
王彩萍 《科学文化评论》2007,(3):110-111,124
本文结合我国首起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案例,即中兴通讯H股发行事件,对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决策的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已开始通过股东大会或股票市场来影响上市公司决策,但不同方式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从股权结构这一微观角度,研究风险投资机构、风险企业家和初始投资者三主体之间如何参与激励过程,稳定合作,制衡投资者行为等相关财务治理因素的定量分析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6.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7.
陶娅  晓芳 《未来与发展》2013,(10):42-45
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融资难,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不健全成为了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而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作为外部投资者,是国内外中小企业最主要的融资渠道。国外金融中介参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的模式有其先进和科学的地方,本文在对国外金融中介参与中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应该借鉴的一些建议与发展展望。  相似文献   

8.
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效率与治理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玉罡  孙振东  刘静攀 《软科学》2011,25(6):92-96,102
从不完全合同理论以及资产专用性的角度分析了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对商业银行效率和治理的影响,并以28家国内银行1995~2008年的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整体来看,战略投资者提高了国内商业银行的效率和公司治理水平。但不同类型的银行、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影响是不同的。对于股份制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能显著提高其效率和治理水平;但对于国有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带来的提升作用有限。另外,对于还未上市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更关注其治理水平的提高,而对于已经上市的银行,境外战略投资者则更关注其盈利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公司的治理特征与绩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烨  李凯  高菲 《科学学研究》2009,27(1):87-92
 本文对高科技公司的治理特征与绩效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中,ROE与托宾Q值呈现显著正相关;高管平均薪酬、高管人员持股比例、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均与ROE呈现显著正相关;股权制衡度与托宾Q值呈现显著正相关。需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进而提高公司绩效。  相似文献   

10.
直接上市民营企业治理特征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任丽霞 《科技与管理》2003,5(5):85-87,90
以截至2001年12月31日深沪两市的42家直接上市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在对其基本统计特征和治理特征进行描述的基础之上,考察了直接上市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中两职状态、股权集中度以及机构投资者等特征指标与其经营业绩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结果表明,直接上市民营企业两职状态以及股权集中度与经营业绩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但机构投资者数量则与公司业绩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机构投资者“分心”的视角出发,揭示了其对企业研发操纵的重要影响。研究表明,机构投资者“分心”导致企业研发操纵现象更加严重。在机制分析中,本文进一步从治理效应与信息效应视角展开剖析。研究发现,机构投资者“分心”弱化了其对上市公司施加积极治理的效应,减少了公司股价信息含量,致使企业更有可能为了降低税收成本、攫取更多的政府补贴,而通过实施研发操纵来迎合税收优惠与政府补贴对企业研发投入水平的要求,导致企业研发绩效与市场绩效降低。此外,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持股市值权重越大,越有助于抑制机构投资者“分心”对企业研发操纵行为的加剧作用。本研究深化了机构投资者“分心”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研发操纵影响因素的研究,也为监管部门增强对上市公司的行为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借鉴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咨询公司有关公司治理评价研究与方法,从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存在的内外部问题出发,提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评价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诊断模型,为我国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诊断和评价提供了量化的方法和改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的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迅猛,数量、种类和规模增速明显,已逐步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中主要的参与者。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和影响也成为研究的热点。对机构投资者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以期为改善投资者结构、推动机构投资者的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1—2014年创业板上市的281家公司为研究对象,对股权结构与RD投入的相关性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大股东具有攫取控制权私有收益的倾向,导致大股东的堑壕效应,股权集中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第二到第五大股东能够对第一大股东实施有力的制衡,股权制衡度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机构投资者能够理性投资,参与公司治理,机构投资者持股与RD投入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8—2012年我国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城市商业银行的上市年报数据和非上市年报数据,研究了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中股权结构、董事会制度以及高管激励等方面的因素对商业银行业绩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和启示有:国有商业银行中政府持股比例以及董事会规模与银行业绩之间存在一种倒"U"型的曲线关系,具有丰富银行从业经验的董事成员会对银行业绩带来显著的正向影响。此外,商业银行是否引入境外机构投资者和对高层管理人员的激励措施对银行业绩不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梅雨 《内江科技》2006,27(3):34-35
本文基于企业适时财务监控的研究,探讨企业高层财务监控与公司治理的融合,阐述了公司治理所需要的适时财务监控是分散在公司治理组织机构和公司经营管理机构中,并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7.
摘要:运用扎根理论对雷士公司控制权之争的案例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在既有的法律法规框架内,关系治理可以成为现阶段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重要途径。然而,作为一种需要“集体行动”方能发挥最大效用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其作用得以发挥的前提条件是公司发生了侵害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权益的行为,并且各利益相关者能够在短时间内协调起来形成联盟。与此同时,研究也发现,积极参与公司治理的主要是与企业具有正式契约关系的利益相关者,为此,在利益相关者参与公司治理纳入到正式制度安排时,有必要从理论上对可能参与公司治理的利益相关者进行一个科学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刍议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定位与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公司治理正在全世界范围内越来越成为经营者、投资者、债权人、执法者和立法者关注的焦点。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保证管理当局高度重视内部审计人员的存在及其职责,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重要方面。在阐述了公司治理的定义及结构、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如何正确定住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位置,以及内部审计如何在公司治理中发挥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风险企业在接受风险资本时,必须与风险投资公司安排其治理结构;同样,风险投资公司在接受投资者的基金托管时,投资者也非常重视风险投资公司的治理结构,文章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他们之间的制度安排。首先分析了投资者,投资公司,风险企业三者之间的利益安排,其次着重探讨了投资者,投资公司,风险企业对自身风险的控制,最后设计了一个三方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20.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国有企业公司治理中存在着缺乏责任制、忽视相关者利益等问题。为了改善企业的经营情况,国有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构,进一步完善出资人力度,规范控股行为,重视相关利益者的参与,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