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为经济发展带来了腾飞,也为社会的道德建设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其中,社会通俗、流行化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使学校和家长头疼。孩子在衣着服饰上追潮流、追名牌,很多家长在“反对无效”之后是自己节衣缩食去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要满足感官刺激而要求“电子游戏”不断升级,很多家长在“反对无效”之后是不断花钱为孩子的电  相似文献   

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素质决定孩子的素质。在孩子的成长中,家长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确的花钱习惯、认真做作业的习惯、长期的讲安全习惯、终生的与人相处习惯。这样,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才能走得快速、走得长远。  相似文献   

3.
难题之三 孩子花钱大手大脚19.9%的家长认为孩子花钱大手大脚,具体表现为:孩子买东西喜欢和同学们攀比,孩子喜欢要名牌产品,孩子过生日喜欢请客、送比较贵重的礼品等。一位家长认为: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艰苦、是节约、是辛勤劳动、是公共道德等。”中...  相似文献   

4.
于瑞 《家长》2004,(Z1)
如今,人们的生活一天天富裕起来,但在家教中,对孩子的理财教育却是一个盲点。有的家长对孩子花钱不加限制,为满足孩子的欲望而慷慨解囊;有的家长则对孩子花钱管束得过紧,即便是孩子的正当要求也非常苛刻。这两种做法都是错误的,都无法使孩子从小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念,也无法使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从而产生不良后果。因此,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培养他们的理财能力,显然是非常重要的。首先,家长要训练孩子有计划地花钱。家长给孩子零花钱,要定时、定量。家长只提出花钱的原则,具体如何支配这些零花钱则由孩子全权负责,家长不直接干预…  相似文献   

5.
孩子用名牌,穿名牌,和同学讲名牌,俨然一个"名牌控"。名牌产品本是成人世界里的奢侈品,却开始蔓延到了孩子们的世界里。在孩子世界观、人生观还未完全形成时,家长应告诉孩子,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6.
在本学期 ,根据“认识人民币”的教育目标 ,我们准备结合实际开展超市购物活动 ,其目的就是把认识人民币以及换算关系在实践中加以巩固和运用。活动还未开始 ,家长对这次活动就议论纷纷。有的家长认为 :让孩子小小年纪接触金钱 ,学会花钱 ,会染一身铜臭 ,孩子哪还有心思学习呢 ?有的家长认为 ,要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小小年龄就让孩子接触金钱、消费 ,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的不好习惯 ,我们从来不让孩子花钱。也有的家长直截了当地说 ,这样好 ,放手让孩子花钱 ,孩子养成高消费的习惯 ,长大了就会想办法挣大钱。面对家长各种各样的议…  相似文献   

7.
记者(以下简称问):每个家长都是舍得在孩子身上花钱的,给孩子吃好的、穿好的、玩好的,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成了所有家长的共同心愿。父母花钱越多就等于爱越多?父母花钱越多孩子就越有出息?  相似文献   

8.
胡幼玲 《湖北教育》2004,(14):63-63
现在的孩子需要什么?这个问题在我的脑海盘旋良久。现在的城市家庭多为三口之家,孩子个个如心头之肉,掌上明珠。父母为孩子花钱一掷千金,在所不惜。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值也极高,希望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  相似文献   

9.
徐光 《家庭教育》2009,(5):29-29
经常听一些家长说:“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不激动,穿衣服,买名牌,不激动;穿鞋,买名牌,不激动;馋了,上饭店撮一顿,也不激动,要啥就给买啥还不感到快乐和满足,孩子为什么变得如此麻木?怎么才能让孩子激动、知足,并感到幸福呢?”  相似文献   

10.
时下,一些父母把对孩子的关爱扭曲成了溺爱,而溺爱的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让孩子高消费。在一些家长中普遍存在这样一种心态:我们只有一个孩子,当然要让他生活得幸福些。要为孩子创造舒适的条件,要让孩子吃名牌、穿名牌、用名牌。其实,这可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在这种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很难有出息。  相似文献   

11.
1 教孩子认识钱币。家长从小就要让孩子知道,我们日常所需的物品是用钱买来的,让孩子认识各种面额的钱币,让孩子从小对金钱有客观的认识。2 教孩子学会节约。父母要让孩子了解,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一定要珍惜。在花钱的时候一定要考虑清楚哪些该买,哪些不该买,让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的生活观念。3 让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孩子稍大一点时,父母可考虑给他一些零花钱,数目跟同龄人的大致相当,孩子享有零花钱的自主权。父母可以让孩子设立一个“账本”,记录每天都买了些什么。一段时期后,让孩子统计一下,在哪个方面花钱较多。…  相似文献   

12.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  相似文献   

13.
节假日,许多家长都喜欢带孩子上街,带孩子上街也有学问。首先,目的明确。上街前,最好给孩子布置一篇日记或作文,好让孩子观察、思维,提高观察社会的能力。其次,给孩子讲一些城镇的发展史,从小培养孩子爱家乡、爱祖国的思想。第三,进商店要有选择性,比如多进一些新华书店、文具店等;少进一些副食店、冷饮店。让孩子从小养成爱知识、学文化的习惯。第四,孩子自己攒的钱可让他自己支配使用,但应教育孩子花钱时要想到爷爷、奶奶,想到父母,哪怕只是几毛钱的东西,也要培养孩子孝敬  相似文献   

14.
倾囊示“爱”,可怜天下父母心“如今生活富裕了,不能让孩子再像自己当年那样清苦了。”不少家长在这种补偿心理的驱使下,在孩子身上往往花钱没商量,有些家长,即使自己下岗、内退,也要节衣缩食,尽心竭力一味满足孩子的奢求。  相似文献   

15.
海鹏 《家长》2008,(12):9-10
如今,许多家长都给孩子零花钱,而且零花钱的数额在不断攀升。零花钱多了,如果放任不管,不但造成浪费,而且可能助长孩子花钱大手大脚的不良习惯。孩子在一天天长大,家长不能什么事都替他做。家长要借助给孩子零花钱这一契机,教孩子打理好自己的零花钱,让孩子掌握基本的理财技能。  相似文献   

16.
当今社会,供孩子上学是家长最舍得花钱的事,孩子的未来是家长考虑最多的事,孩子“不成才”是家长最没面子的事,逼孩子学习也是家长最苦恼的事。都说孩子苦、孩子累,其实家长最苦也最累。应试教育不敢不抓,素质教育不敢不随。不抓,怕孩子升不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没有一个好前程;抓紧了,又怕孩子吃不消。不随,怕孩子跟不上时代步伐;随,怕孩子分散精力,影响考试成绩。毫无疑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二难境地不仅困扰着学校、老师,而且也为难着家长。  相似文献   

17.
观点跟帖     
《班主任》2022,(1)
王艳霞宋文娟:转变家长观念,加强对孩子消费引导1.家长要学会拒绝孩子的不合理消费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再苦不能苦孩子”观念的根深蒂固,孩子已经成为家庭的“中心”,尤其是在消费方面.家长往往对他们无条件满足,这样会让孩子不懂得节制消费,养成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  相似文献   

18.
陆娟 《教育导刊》2007,(9):54-54
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知道钱的好处,放手让孩子花钱,这样孩子会很快学会消费,长大了就会想方设法去赚大钱;另一部分家长却认为孩子不懂花钱才好,让孩子小小年纪就接触金钱,就去消费,会染上好吃懒做、浪费等坏毛病,这对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不利。尽管大家的看法和做法不同,但是,家长已经用自己的言行对孩子进行金钱与消费方面的启蒙,只是他们的观念不同、教育的方法不同,教育的效果也就不同了。其实,要让孩子学会生存,对其进行合理消费的教育是必要的,关键是教什么、怎么教,怎样保证教育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苏州一中学问卷调查显示,八成家长不愿老师登门家访。这个结果足实让人困惑:家长不是个个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家长不是个个抱怨不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学习情况吗?那么他们又为什么不愿意老师登门家访呢?家长、孩子、老师面对面地交流不是再好不过吗?而河南一马姓教师暑期一个月时间骑车万里做家访,遍访全省36个学生,所到之处,受到学生、家长热情欢迎。久违的家访回来了。好心的老师让学生欢喜,让家长激动.也让通过各种途径得此消息的老师、家长、学生深深感动。为何?笔者下面就对这一调查做个探讨:  相似文献   

20.
据《羊城晚报》讯,近日,著名作家肖复兴做客广州购书中心时呼吁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舍得花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肖复兴说:"现在的家长往往舍得花钱不舍得花时间,把书扔给孩子,自己也不看,因而没法和孩子交流。"同时,家长的选择要慎重,要仔细,不能剜到篮子里就是菜,自己要先读书,再和孩子一起读书。读书也不一定要全部读完,可以选择精彩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