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哈贝马斯话语伦理在文化全球化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化背景下,迎来了文化全球化的潮流,各民族文化由于自身特点不同,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各民族文化之间对话交流陷入困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提出了可普遍化原则、话语实践伦理原则,以及为实现交往合理性的三条途径: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承认和尊重一定的规范标准、建构良好的对话交往环境。哈贝马斯话语伦理为各民族文化对话交流提供了基本原则和途径,在文化全球化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哈贝马斯伦理思想的发展理路依次表现为相互依赖和联系的三个阶段:交往伦理—话语伦理—程序主义伦理。总的说来,这三个阶段是一脉相承的,话语伦理是交往伦理的拓展,程序主义伦理是话语伦理的深化。程序主义伦理思想体现了哈贝马斯在伦理学研究上的主旨意图,从程序主义的角度反映了他对道德哲学问题思考的新方向和新视野。  相似文献   

3.
哈贝马斯认为工具理性的滥用导致了主体交往的非合理化,也造成了启蒙的困境,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重建理性来解决的,为此哈贝马斯引入话语伦理来构建他的交往理论。哈贝马斯认为话语伦理能够重建对话存在的现实基础,然后主体通过真诚对话实现彼此的互相理解,以便实现主体交流的合理化,进而解决现代社会的理性危机。  相似文献   

4.
话语伦理学以语言为基础.以普遍化原则和对话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主张通过主体问的商谈和对话以保证思想道德规范普遍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注重话语伦理,可以促使教育者转变角色、重构受教育者主体性道德人格;营造理想的沟通话语环境以及引导实践理解型沟通,从而促使沟通主体的共同成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洛丽塔》道德品质评判取决于现实阅读者的伦理取位。通过回顾性的第一人称叙述,《洛丽塔》将叙述自我和经验自我进行了分离。在《引子》中的预设读者与《谈谈一本名叫〈洛丽塔〉的书》中真实作者的两种身份,更使读者的伦理取位出现了两难的局面。叙述自我、经验自我、阅读自我、写作自我的多重生命感觉在话语中交织,在冲突中生成,伦理取位呈现模糊性。现实的读者遭遇伦理取位的困境,道德判决在话语世界中被推迟。  相似文献   

6.
史铁生《务虚笔记中》的叙事伦理主要体现在它独特的伦理对话性。本文通过对叙事结构,叙事话语,叙事体态三个层面中的对话因素的分析,指出通过不同的对话方式建立起的自由、平等的对话秩序是该书言说个体生命感觉,追问个体伦理价值,以及关怀人类终极命运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伦理叙事中,身体与欲求、理智、灵魂、自我、他人纠结在一起形成一个话语织体。其中,身体是西方伦理话语建构的“结”,是我国伦理话语建构的“根”,是德性的诞生状态。  相似文献   

8.
《史记》是一部鸿篇历史巨著,历史是文化的载体,伦理性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因而抒写三千年中国历史的《史记》无疑有着明显的伦理文化特征。《史记》伦理文化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本文从《史记》所记叙的有关一些思想家的列传或者《史记》中所展开的政治家、文学家的对话或他们思想的阐释中,来寻求《史记》伦理文化的人文精神,即伦理文化的理想性建构。  相似文献   

9.
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不仅在内容上体现了反封建伦理的时代要求,而且在形式上第一次觉悟到封建伦理的潜在制约,因而改变了传统的叙事者、人物、作者的关系,建立了一种内在的论争式、对话式的叙事伦理秩序,这是现代性伦理的形式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随着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演变,伦理学话语发生了由以"善"为主题到以"正当"为主题的现代性转换,从而导致了"德性"与"规范"的分离。现代性道德危机的根源也正是来自于由这种分离所引起的"道德话语"与"伦理话语"的错位,在话语的实践运用中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道德教育的"伦理化",二是伦理教育的"道德泛化"以及伦理教育的缺失。对二者界限和范围的厘清有利于现代性语境下新的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白鹿原》中父子间的对话这一视角出发,通过剖析白嘉轩、鹿子霖和鹿三为代表的家长对待子辈的言语形式和话语态度,来解析《白鹿原》这部家族小说在反映父子关系时所彰显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传统思想内涵:家长制权威下血缘和伦理交织的父子关系,旧式父子关系的逐渐没落等问题,以期进一步梳理清楚这部作品在父子关系方面书写的特点和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彭怀松  韩晓光 《学语文》2007,(2):43-43,38
在古代叙事诗中,话语描写是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如《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刘兰芝夫妇的对话,《石壕吏》中差吏与老妪的对话,《琵琶行》中诗人与琵琶女的对话等,都写得十分精彩。相对说来,在以抒情写景为主的绝句中话语描写则比较少见。这主要是因为绝句篇幅精短,字数有限,很难容纳话语描写的具体内容。但是也有不少诗人善于“螺蛳壳里做道场”,在极为有限的语言空间精心剪裁,巧妙穿插人物对话,以取得某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13.
路遥的小说深受传统文化的滋养,<人生>是对"痴心女子负心汉"故事的挪借和改写.小说文本中并存看两种话语形态:民间伦理话语与意识形态话语.两种话语之间的磨合证明了改革的合法性,而其间的裂隙则暗示了"现代化"的悖论.  相似文献   

14.
巴赫金的对话主义是影响东西方文艺理论界的经典理论,历来被高高捧起。而本文认为巴赫金在颠覆旧的话语理论中做出了别人难以企及的贡献,但是他在行将打碎旧的话语霸权的情形之下,又将标志新的话语霸权的王冠戴在了自己的头上,夸大了对话所赋有的重大意义,从这一角度说巴赫金所宣扬的对话主义只不过是旧的话语霸权的翻版,有着它不可避免的缺陷。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小说,特别是“十七年小说”和“文革小说”几乎一直都在伦理与政治的张力中做着奋力的挣扎,形成了政治伦理化和伦理政治化两股创作潮流。在政治伦理化小说创作潮流中,郭澄清大部分短篇小说的重心一直在对人性、人情的开掘和描绘上,从人道主义的伦理角度来观照人以及人与人、人与集体的关系等,将以人为本的伦理观念和价值理想推广到政治领域中,使政治生活也充满了人情味。伦理话语是其小说叙述的元话语。  相似文献   

16.
被罗蒂称作继续柏拉图对话做到“双扩大”的20世纪中叶开始的跨大西洋对话,是一次论题广、历时久,学派与人数多的现代哲学对话。其许多成果和价值之中有一项内容是对话哲学。它的丰富内涵与多样形式成了后冷战时代展开全球对话的动力和先声。以之为参照对诸如国际政治对话、天人对话、跨化对话、与古典传统对话等进行考察,会发现各有不同的内容、限度、伦理要求与效果。若再继承古代《孟子》、《公孙龙子》、《天问》、《天对》、《声无哀乐论》等作中的对话传统,定能丰富其内容、扩大其范围、促进人类新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从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提出班级授课制以来,"教师中心"教学模式主宰着大多数课堂。异化的教师权威、异化的师生交往关系和知识本位的价值取向都滋生了强势的教师话语。然而,强势话语中的谬误一旦被揭穿便失去其强势,而弱势话语蕴涵的真理迟早会为世人认同,获得持久的生命力,因而更具强势。对话的课堂实现着教师话语由"强势"到"弱势"再到"强势"的演变。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叙事学理论,从叙事结构和方式、叙事视角、叙事话语和叙事伦理四个方面对奈保尔小说《米格尔街》的叙事艺术进行分析,表明除新颖的内容之外,别具特色的叙事手法使《米格尔街》更加真实地呈现了“被压抑历史的真实存在”。  相似文献   

19.
新媒体语境下,从伦理价值角度分析和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首先从伦理角度分析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从教育目标、教育主体、教育主体间性(学生)角度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伦理困境,最后从伦理角度提出构建具有伦理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体系的构想。  相似文献   

20.
课堂教学中师生话语伦理趋向于“我—他”主客位分明的二元论割裂,其导致现实困境中要么学生话语主导课堂教学走向,要么教师话语占据规范支配地位,从而使师生话语伦理走向关系主体而非责任主体。因此,从“他者”思想出发,在摒除“唯我论”的前提下重新构建师生话语伦理,一是认同“他者”非同一性为学生话语留有表达空间,二是建构“他者”责任归属使教师话语转向他者责任认同,最后重构“他者”话语指向使师生话语共同体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