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幼儿园和小学的生活、作息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形成了“入学坡度”,衔接不好势必会影响幼儿的小学生活与学习。因此,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中提出“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感受时间,学会按时作息,养成守时,不拖沓的好习惯”。可见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时间管理能力对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我园站在儿童的视角,将时间管理融入幼儿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尝试帮助幼儿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有效管理时间的良好习惯,减缓入学坡度,帮助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  相似文献   

2.
为了使幼儿能够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提高大班幼儿时间观念,我们开展了"我是时间小主人"的主题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帮助幼儿感知理解时间,掌握时间概念,养成凡事不迟到、不拖沓、高效率的良好习惯,以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3.
<正>从家庭步入幼儿园,这是幼儿在漫长的学习、生活中需要攀爬的第一个"坡",这个"坡度"与幼儿的分离焦虑、能力断层、环境适应等密切相关。结合多年来的实践经验,本着"幼儿经验是课程设计基础"的理念,我园的新小班课程设置着力削减"坡度",尽可能让幼儿在新入园的学习和生活中,能以相对轻松的步伐和宽松的心境,投入到到班级活动中去。这种"坡度"课程的实质,是以课程为"桥梁",使之在原本断层的家庭生活和幼儿园生活之间展开架构,减  相似文献   

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在一日生活中,通过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提高幼儿的自我管理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才能让幼儿从生理、心理、行为习惯等方面做好入学前的准备,从而迈着自信、从容的步伐进入小学,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5.
陈剑英 《考试周刊》2011,(65):234-235
幼儿园大班与小学是相互承接的两个教育阶段.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幼儿园(包括学前班)的教育主要是以游戏的形式展开。而小学教育则以正规的课业学习为主要形式.并以严格的学习与作息制度做保证.这种客观差异的存在形成了幼小衔接中的坡度。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是人们在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如何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开展多元化数学活动。使幼儿进入小学能较快地适应小学数学学习。使之过渡衔接合理化、科学化呢?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从幼儿园升到小学,学习和生活会有很大的转变,很容易产生“不适应”现象,怎样帮助幼儿做好准备,顺利地过渡到小学,自信独立地迎接小学生活呢?一、活动形式上变化——找准切入点幼儿园与小学主要是在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学习制度和生活作息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幼儿园只有内化理论,以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方式审视入学准备,才能做好入学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7.
吴丽钦 《亚太教育》2023,(14):13-15
《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围绕幼儿园、小学的科学衔接做出了具体要求,提出“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社会生活能力直接关系到幼儿社会交往能力、亲社会行为、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是促进幼儿更好更快地适应小学生活的能力。基于此,通过结合五大领域教学、围绕儿童绘本阅读、开展社会生活实践等措施,实现对幼儿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幼儿午睡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体需要而设置的,它对促进幼儿身体正常发育和机能的协调发展,增强体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大班还能保证充足的午睡时间,而到了小学可能就没有午睡时间或只有短暂的午休,这样就必然形成一个“生活规律的坡度”,怎样才能引导大班幼儿走好这个“坡度”?更好地实现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9.
李木金 《成才之路》2023,(12):109-112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开发与运用,对帮助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部门在提出禁止幼儿园教育过度“小学化”的要求后,对幼小衔接课程的开发及应用也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文章从幼小衔接课程开发入手,提出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落实幼小衔接的生活化、游戏化,实现幼小衔接的自然发生,让幼儿从身心、生活、社会、学习等维度积蓄上小学的力量,减小衔接“坡度”,在生活、游戏中完成自然延伸和过渡。  相似文献   

10.
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期,又由于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往往会使刚入学的儿童难以适应小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即产生“陡坡”。合理调整这一坡度,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面的密切配戗共同努力,从幼儿切身利益出发,用发展的眼光把握好教育契机,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减少困难和问题,提高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以便使幼儿从心理、生理上都做好向小学生过渡的充分准备,使其在由幼儿向小学生的角色转换中尽快较好地适应。  相似文献   

11.
对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认识张秀汝大班幼儿即将告别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他们的生活、活动内容及环境等,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何使孩子们顺利过渡到小学这个新的教育阶段,努力减少幼儿入学的“坡度”,这是我们学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幼儿园生活与小...  相似文献   

12.
张艳梅 《动漫界》2022,(20):16-17
2021年3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推进幼儿园和小学科学实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儿童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大班幼儿正处于幼小衔接的关键期.我园聚焦入学准备的关键点,通过家、园、校三方合力,借助"四篇章"行动,帮助幼儿从精神上到能力上做好全面...  相似文献   

13.
幼儿园课程旨在借助生活情境的创设引导幼儿学习,强调幼儿在环境中与他人的互动。它关注的是幼儿的生活,强调的是幼儿的周围环境,进而有效地整合课程中的各个领域。它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幼儿在适宜的游戏活动中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教育文摘     
武昌实验小学进行幼小衔接专题实验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及其附属幼儿园,针对幼儿园与小学教育之间在作息时间、学习负担、管理方式、独立生活能力要求以及教育方法上差异太大的矛盾,采取了“缓冲坡度两头靠,逐步要求步步高”的过渡方法。一方面改革幼儿园大班的教育内容和管理方法,加强语言训练,培养幼儿的观察、思维、表达等能力,形成良好的动脑、动口、动手的习惯,为幼儿进入小学打下必要的能力基础。另一方面在小学一年级安排头两个月作为过渡期,降低要求,适当减轻学习负担,做到常规教育儿歌化,课堂教学形象化,课间活动游戏化,一日生活安排幼儿化,激发学生  相似文献   

15.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应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午睡是幼儿在园生活的重要环节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正如武建芬博士在《让幼儿在"美梦"中成长》一文中所讲: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中,睡眠时间长达2~3小时,它占了幼儿在园时间的1/4左右,由此,幼儿园的午睡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6.
数学是一门既有抽象性又具逻辑性的学科。数学知识所反映的是事物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是超出物质现实之外,在人脑中建立的一种联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发现生活中的数学;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发展思维能力。在幼儿数学教育中,教师应致力于从幼儿的  相似文献   

17.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这就帮助我们理解"为谁创设环境,创设什么样的环境"及"怎样创设幼儿园的环境"的问题。规程中提出:"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充分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注重幼儿的实践活动,保证幼儿愉快的、有益的自由活动。"而区角活动作为一种人为创设自然情景下的幼儿游戏,它为幼儿自发自愿的活动提供条件的同时,又渗透教育的目的要求。在本班三位老师的协作下,根据本班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和小学是两类不同的教育机构,它们对儿童的学习、生活、行为等诸方面的要求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这是人生的一大转折。对幼儿进行入学准备方面的教育。 一、帮助幼儿做好入小学的心理准备 为了让幼儿高高兴兴地进入小学,要使幼儿内心产生想上小学当个小学生的愿望。一来可组织幼儿参观小学的一天活动,如让幼儿参观校园  相似文献   

19.
正幼儿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之一。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的主题活动事实上就是幼儿生活的世界。在我国幼儿园教育早期,陶行知先生就已倡导"生活教育思想",在其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观念相当明确。我们在不断研究、学习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基础上,以幼儿的主题活动为有效途径,积极开发和利用生活教育资源,让教育融入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0.
正《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了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作为幼儿园教育的一条指导原则,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的重要形式"。因此,游戏作为主要的活动形式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结构游戏是一种幼儿通过想象活动,利用各种不同的结构材料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也是一种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