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鄙文《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在《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刊出后。引来郭德茂先生的一篇驳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载《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1期)。谓鄙文所列举之古文例句不足以推翻胡适等人对林琴南"方姚卒不  相似文献   

2.
《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了程巍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辩——"方姚卒不之踣"析》。文章篇幅很长,要用大量的材料来说明和论证当年在新文化运动中,那一场文言文和白话文之争中,林琴南的"方姚卒不之踣"的古文表达并没有错,倒是胡适、刘半农、陈独秀、钱玄同等人错了。文章由此推论并批评,"白话代文言的革命,本就不是一个学术问题,而是一个文化领导权问题,采取的方式自然是非学术的,以在尽量短的时间里将文化领导权从文言  相似文献   

3.
程巍先生的文章《为林琴南一辨——"方姚卒不之踣"析》(见《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9期)发表后,我提出了不同意见。拙文《重析"方姚卒不之踣"的乖谬及其论争意义》(见同刊2008年1期,以下简称《重析》)发表后,程巍先生又发表了《"方姚卒不之踣"案的大政治和小政治——兼答郭德茂先生》(见同刊2008年2期,以下简称《兼答》)。程先生积极执著、务实求真的精神令我感动!学术乃天下之公器,不同意见正可以通过相互商量切磋,乃至驳难针砭,才可以逐步明辨是非,进而推动学术进步。而程先生认真积极的学术态度,正是当下我们应该倡导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4.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个成语,也写作"星火燎原",出自《尚书·盘庚上》中的盘庚迁都故事.商朝前期的国都原在黄河下游之北岸,常遭水灾.盘庚即位后决心把国都迁至黄河下游以南的殷(今河南安阳)地,却遭到奴隶主贵族挑唆奴隶们反对,引起社会动荡.盘庚为控制局面,先后数次分别向奴隶主贵族和奴隶们训话.他对一些贵戚训诫道:你们有意见不先跟我说,居然用流言蛊惑人心.你们要知道,民众的不满情绪容易滋长,就像火在原野燃烧起来时,连接近它都不行,怎么能扑灭它呢("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后汉书·周纡传》中"爝(小火,火把)火虽微,卒能燎原",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即一点小火星可以把整个原野烧起来.旨在告诫人们,凡事当防微杜渐,才不至于酿成大祸.  相似文献   

5.
这不太好     
读了韩进廉同志的《红学史稿》(河北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十一月版),对它的整个评价不去说它,但有一点使我十分吃惊:该书第七章"胡适和俞平伯建树的'新红学'"中之"(二)胡适其人及其《红楼梦》考证"一节文字,其关于胡适的介绍、评价,与我的论文《试论胡适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原载《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一九七九年第三期,《新华月报》文摘版一九七九年第五期转载)竟大部雷同.粗略地算了  相似文献   

6.
梁启超和胡适之间有着深厚的学术缘分。本世纪初,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先后发表过《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和关于论“墨学”的论著,胡适后来在《四十自述》中说,他的书,“给我开辟了一个新的世界,使我知道《四书》、《五经》之外中国还有学术思想。”正如《胡适传》(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的作者罗志所指出的:“胡适治学极受此文的影响是无疑的。” 1918年11月,经友人介绍,梁启超和胡适在天津首次相会,相会的机缘不  相似文献   

7.
一、选题的理由所谓"帛老",是指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帛书《老子》甲本和乙本。为什么专门研究帛老之犯罪学说?理由是:帛书《老子》与传本《老子》在句意上颇有出入,据统计,有歧异的句子超过一百。另外,帛本中有的句子传本中无,传本中有的句子帛本中无,此种情况亦不在少数。例如:今本有"无为而无不为"一语,学者们往往认为此语最能代表老子的思想,但帛本没有"无不为"三字,可知老子只讲"无为",不讲"无不为",由此可以纠正老子思想研究中的误说。"无为"思想是老子犯罪学说的核心,"无为"的前提是无欲,无欲指无贪欲,无贪欲  相似文献   

8.
水汶 《兰台世界》2016,(8):125-127
关于《诗经·召南·采蘋》一诗的主旨,古人多认为与祭祀有关。然与何种祭礼有关,却是众说纷纭。《毛诗序》认为,《采蘋》诗表现了大夫妻能循法度,可以承先祖、共祭祀。朱熹《诗集传》则认为此诗表现大夫妻能奉祭祀,其家人叙其事以美之。方玉润认为此诗与贵族嫁女的"三月教成"告祭宗庙有关。考察诗中"谁其尸之?有齐季女"之"尸""、季女",从诗中出现的祭品、祭祀地点来看,方说有理。《诗经·召南·采蘋》当是反映"三月教成之祭"的诗歌。  相似文献   

9.
正"方法"一词在我国早已有之。2400多年前,墨子就说:"今夫轮人(做车的工匠)操其规,将以量度天下之圆与不圆也,曰中吾规者谓之圆,不中吾规者谓之不圆,是故圆与不圆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圆法明也。匠人亦操其矩,将以量度天下之方与不方也。曰中吾矩者谓之方,不中吾矩者谓之不方,是故方与不方皆可得而知也。此其故何?则方法明也。"(《墨子·天志》)《中文大辞典》对方法的解释是"行事之条理也",即  相似文献   

10.
《陈风》中的《宛丘》、《东门之枌》,旧说以为刺陈幽公。陈幽公当周厉王之世。《毛传》:"宛丘,刺幽公也。淫荒昏乱,游荡无度。""《东门之枌》,疾乱也。幽公淫荒,风化之所行。男女弃其旧业,亟会于道路,歌舞于市井尔。"《郑笺》及孔《疏》同毛说。陈幽公的谥号为"幽",意为"动祭无常"。《宛丘》首二句云:"子之荡兮,宛丘之上。"毛释"湯"为"游荡"之"荡"。这是毛立说的主要证据。但根据此诗上下文,"湯"意为舞姿摆动,并无游荡无度之意。遍观各家解释也多如此。因此朱熹《诗序辨说》驳  相似文献   

11.
"富二代"的名单,可以开列出一大串:李嘉诚的小儿子李泽楷,美的何享健之子何剑锋……而不知名的"富二代",或者财富等级次之的"富二代",其名单相信会更长,难以赘述。这是《中国青年》杂志2010年18期《中国式"富二代"》一文中的一段话。句中的"难以赘述"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2.
从"纸包子事件"试看"新闻民工"的生存状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于今年7月曝出的"纸包子事件",可以说是近年来新闻界的奇耻大辱,以致于转载此新闻的北京电视台卫视频道《直播北京》节目、中央电视台《第一时间》、《全球资讯榜》等栏目也跟着"吃药",事后纷纷向公众道歉.  相似文献   

13.
关于清代著名今文经学家宋翔凤的卒年,向无异议。至于其生年,在今人的著述中则一直有二说,即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说与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说。前说系据《清史列传》中《宋翔凤传》所载"咸丰九年,重赋鹿鸣。次年卒,年八十二",逆推而得。后说所据系陆心源《三续疑年录》中关于"宋于庭(引者注:宋翔凤字于庭)  相似文献   

14.
盛唐诗人王维在我国诗歌史上有重要地位,但其生年问题迄今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公案,学术界并未取得一致的意见。笔者早已留意于此,后在王维诗中发现一条重要内证,似可确定王维的生年。故写此文以就教于方家。为便于阐明问题,先把王维生年问题讨论的情况概述如下。关于王维的生年,两《唐书》本传中都没有提到,只提到了卒年。《旧唐书》说"乾元二年七月卒",未记享年;《新唐书》说:"上元初卒,年六十一。"根据这两条记载,便产生两  相似文献   

15.
张锡原录校的《敦煌赋汇》一书(江苏古籍出版社1996年版),汇集了目前敦煌文书中赋类文章共计27种。由于收录既全,校勘示精,实为有关学者不可少之书,惟拜读之余,发现其中仍不无失校、漏校之处,今试举一例,以供参考。《秦将赋》:"诸余衩道人皆过,只者这(?)行路绝。"(309页) 校记:只者这(?)行路绝,潘本云:"此句有误。"(315页) 笔者按:潘校非是,句无误字。原文当作:"只者一川行路绝",若"这"字,乃抄胥旁注之文,不当阑入正文。"诸余衩道人皆过,只者一川行路绝",文正  相似文献   

16.
正姚光人到中年,取"书淫"为号。他说晋朝皇甫谧和清代张燮,日夕游书肆玩典籍,废寝而忘食,他们号书淫,我与他们相仿,于是又将"书淫"刻为印章。其实,早年的姚光并非一味沉浸图书典籍,自有他宏大的人生目标。姚光(1891-1945),本名后超,字凤石。1906年,年仅16岁,自名为"光",取号"复庐",隐寓光复汉土之义。辛亥年,又取别署"石子",作《石子歌》,开头两句就是"昔精卫含汝填沧海,娲皇炼汝补苍穹",石子虽小,祈求却大,  相似文献   

17.
《出版广角》2013,(3):2
"新民说",取自《大学》和任公先生1902年的《新民说》。《新民说》是承接戊戌、辛亥与五四乃至今天的关键,中国的近代正是从这里开始。"新民说"的理念是寻求"现代中国的维新固本之道"。它不依凭于想象与感性,而是着力于理性塑造,意在"作新民";它不完全服膺于西方,而始终坚守"中国立场";它兼具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寻求"建设性"之道。"新民说"是一个平台。在这里。我们期望  相似文献   

18.
正姚范,字南青,号姜坞,安徽桐城人。清乾隆壬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甲子顺天科乡试同考官,兼三礼馆纂修官。姚范汉宋兼治,以撰《援鹑堂笔记》知名于时。《清史列传》有传。于姚范生卒年,诸家文献记载不一,主要有三:一是李兆洛《桐城姚氏姜坞惜抱两先生传》作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  相似文献   

19.
释“坳堂”     
"坳堂"见于《庄子·逍遥游》:"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王先谦集解引支遁云:"谓堂有坳垤形也。"垤是小土堆,则支遁所谓"坳堂",当是云堂之地面高低不平。此说不妥之处在于水不会止于高处,且"坳"、"垤"词义相反,"坳"无"垤"义,故成玄英疏解不取此说,而谓"坳,污陷也。谓堂庭坳陷之地也。"今人释"坳堂",基本都据于成玄英疏。陈鼓应翻译为"堂前窿地",大学中文系的教材如王力《古代汉语》、《先秦文学史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台湾胡颂平编纂的《胡适之先生晚年谈话录》里,有这样一段耐人寻味的内容:某要人自诩风雅,喜欢作诗,他把陶渊明的“饮酒诗”逐首唱和,又把杜甫的“咏史”诗依韵唱和,可见其自我感觉之好。他把诗集送给胡适“求教”,谁知年轻时就提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治学原则的胡适,到了晚年更较真,真的“赐教”于此公。胡适之先生对此公有如下一段谈话: 先生说:如集里《和陶渊明饮酒诗二十首》的第一首的头两句“君子固穷耳,天道循环之。”开始就不通。接下来“日月有常轨,寒暑岂定时?”寒暑自然是定时的,怎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