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教育   7篇
信息传播   67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分析了主流媒介在该事件进程中的角色变化,探究了变化发生的原因,并对主流媒介在公共危机传播中应承担的角色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时代中国舆论监督的新议题:网络揭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揭黑指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借助网络舆论的力量,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揭露事实真相,引起社会关注,从而引起政府相关部门重视并使事件得到迅速合理解决的行为。在我国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缺失的情况下,网络揭黑是舆论监督开辟的一种新途径。实践证明,网络揭黑发挥出了摧枯拉朽的威力,不仅把一个个社会事件的真相揭发出来,而且促进政府对公共突发事件的重视,并在处理和应对公共突发事件中提高自己的执政能力。由于网民揭黑者置身新闻业外,缺少必要的新闻专业精神与媒介素养,不可避免地存在各种不规范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重视,从自律和他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传者本位与受众本位——解读中西新闻传播运行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史实比较从新闻事业产生之前古代新闻传播活动的源头说起,西方最早的新闻传播活动是民间自发的,即流亡歌手的口头传播活动。由于当时西方大众的价值取向是英雄崇拜,因而传播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古代战争英雄,可见已考虑到了受众的喜好。另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古罗马的新闻信处于合法地位,它是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发达的产物,内容主要是一些金融、商业方面的信息,可以定购,目的是为贵族、富商及有权势的高层社会人士提供信息传播服务,以领取适当报酬。即便是当时的官报,如《每日纪闻》的创办目的也非单纯为了传达政令,它是统治…  相似文献   
4.
在《大公报》丰富多彩的副刊当中,《摩登》周刊出版的时间比较短,但它在社会上产生的反响却很大,值得作些深入的探求。另外,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介绍《摩登》周刊的文章或资料中,出现了不少差错,仅创刊时间就有1931年、1932年、1933年等多种说法。不明真相者以讹传讹,造成了不良影响。因此,笔者根据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并就其中一些问题请教了曾在《大公报》工作过的曹世瑛先生,写成了这篇小文章。  相似文献   
5.
斯诺的新闻实践对新闻职业精神做了最佳诠释。斯诺新闻职业精神体现在求真求实的职业责任、独立公正的职业操守、关爱人民的职业情感和勇敢细致的职业作风等方面。斯诺的新闻职业精神虽带有鲜明的个人特征和时代特征,但从中也不难发现新闻职业精神的一般特征,以及新闻职业精神养成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中西新闻传播史各个不同时期的对照比较,得出中西新闻传播运行机制分别以传者为本位、以受众为本位的结论,并从文化传统、理论指导、办报主体、媒介体制四个方面深入剖析了产生这种差异的历史根源,最后辩证地指出了两种不同的运行机制各自的利弊之所在。  相似文献   
7.
从历时态的维度中观察,我国航天新闻在国家利益不同时期不同程度的主导作用下,呈现出起伏不定的曲线传播特征.国家高层直接掌控的影响、保密观念的不断强化、正面报道为主的导向以及国际形势与国内应对张力等因素的作用,决定了航天新闻曲线传播的走向.  相似文献   
8.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枪声宣告了清王朝统治的灭亡,在中国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升起了第一面民主共和国的旗帜。然而,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仅仅存在三个月就被扼杀,政权落到袁世凯手里,革命果实迅速得而复失,昙花一现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随之迅速破产,紧接着,孔教会、筹安会相继出现,中国政治舞台上又演出了洪宪帝制,张勋复辟的闹剧。辛亥革命失败了。  相似文献   
9.
《大公报》“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公报》作为我国历史上一份著名的文人报纸 ,一贯奉行“言论报国”的宗旨 ,在长期的办报历程中 ,逐步形成并巩固了个性鲜明的“敢言”传统。这一传统贯穿于《大公报》的整个言论实践之中 ,成为《大公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从“敢言”传统的思想基础与文化底蕴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试图勾勒出《大公报》“敢言”传统的基本面貌 ,为对此问题的深入研究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一场被认为具有"拯救美国"之功效的"揭发黑幕运动".对于这场由大众传媒唱主角的意义深远的社会改革运动,美国人编撰的新闻史均作了比较详细记载,而我们中国人编撰的几本有关"外国新闻事业史"的著作和教材,只有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有所提及,他在论述普利策及其<世界报>同"社会大黑洞""进行不屈不饶地揭露与抗争"时说: "以后兴起的揭丑报道与揭丑记者,即所谓‘扒粪运动'与‘扒粪记者'也就源于此."[1]其他著作对此都没有提起过,仿佛美国新闻传播史上根本没有发生过这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