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郁达夫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创造社的主要发起人之一;著名短篇小说《沉沦》直至一九三二年的最后一篇小说《出奔》为止,他在早期的作品中,细致入微地,赤裸裸地展示  相似文献   

2.
明末清初的著名文人张岱对于明代小说《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是非常熟悉的,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多处提及这两部小说,鲜明地阐发了自己的观点,从中我们也窥见了张岱的小说观,了解了他评价小说人物一分为二的进步观点,也可看出他对这两部小说的推崇。  相似文献   

3.
张资平曾是20世纪30年代红极一时的作家,是创造社的发起人并是一名得力干将,但后期文学作品的媚俗以及擅长写三角或多角的恋爱关系,被鲁迅先生提炼为一个"△",这似乎成了张资平全部成就的概括,似乎长期以来丧失了他在文学史上的话语权,但是他被郭沫若称为"真正会写小说者",他创作了新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冲击期化石》。同时张资平早年留学日本,深受日本自然主义(私小说)的洗礼,在其五四时期创作的作品中,如《木马》堪称身边小说的典范,本文试图从这篇小说中解读日本私小说对张资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嘉应学院学报》2017,(9):62-67
《创造日》与《创造季刊》《创造周报》一起,形成了前期创造社刊物"三足鼎立"之势。如果说《创造季刊》是前期创造社开创一个文艺时代的起点,《创造周报》是前期创造社进入鼎盛时期的标志,那么《创造日》的停刊则是前期创造社由盛转衰的关键节点。细究《创造日》的编辑理念、社内定位及其刊载作品可知,它不仅承载着前期创造社同人的"文学梦",还为创造社成员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创造日》对研究前期创造社的文学活动和了解当时的文学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5.
周全平是创造社的"小伙计",在文学史册上也几近被埋没,但不能否定,周全平的确是一个用特殊创作方式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作家。他经历坎坷,起初是创造社的重要成员,后被排挤,加入左翼,最后落寞于文坛。他的小说风格不同于创造社的其他成员,很少有浪漫感伤的情绪,更多的是对社会不公的批判和对残酷现实的揭露,同时以时间编码来阐释生命在历史变幻中的厚重感,以此来关照人的生存状态和对命运的抗争。  相似文献   

6.
鲁迅的小说以凝炼、简约称,但他在小说中也大量地运用了重复。据统计,在他的小说集《呐喊》《镑徨》《故事新编》中,31篇小说有20篇使用了重复修辞,这种现象在中国现当代的短篇小说创作中是不多见的。美国学希利斯·米勒在《小说与重复》中将小说中的重复现象分为三类:①细小处的重复,如语词、修辞格、内心情态等;[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施蛰存对心理分析创作手法的成功运用,与二十年代“为人生”和“创造社”的小说有着密切关系。二十年代小说模式催生了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的雏形《娟子姑娘》,后来促使他有意识地借鉴国外心理分析理论和创作手法,在心理分析小说创作上有所成就。  相似文献   

8.
潘军的先锋小说在文坛影响甚大,从《日晕》到《风》显示了他小说创作风格的转变轨迹,标志着他的长篇先锋小说创作的成熟。  相似文献   

9.
小齐 《现代语文》2005,(9):115-115
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和作家,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在文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他首先是个诗人,在诗歌方面取得的成就最大,为印度的新诗开辟了新天地,代表性的诗集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新月集》等,他还是一位小说家,其优秀小说不仅代表了当时印度小说的最高水平,而且达到了当时世界小说的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0.
美国作家霍桑及其作品深受《圣经》影响,在他的代表作《红字》中,小说人物、情节、主题与《圣经》典故的许多方面有对应关系。霍桑通过对《圣经》典故的大量借用,赋予该小说丰富的《圣经》的象征色彩,使这篇充满象征意义的小说具有了更深的内涵,从而奠定了霍桑作为美国19世纪最有影响的浪漫主义作家的地位。文章以《红字》男女主人公的经历为核心,探究了小说中的《圣经》典故及其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炜 《天中学刊》2012,27(3):9-13
陈文新的《人情小说审美规范的确立》一文从辨体入手,剖析了《金瓶梅》的内容、题材、体式、美学品格之间的辩证关联。陈文新不仅有尊体的意识,而且有破体的魄力。他还原了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并存、共生的关系,将《金瓶梅》与《莺莺传》等文言小说纳入同一个研究视域,梳理了中国古代人情小说的发展流程。他继而从中国传统的文学概念、范畴以及逻辑理路出发,坦然地面对并合理地解释了《金瓶梅》的结构、人物性格等的杂乱之处,重新估定了《金瓶梅》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的意义与价值。陈文新治学重思辨、重"本民族的传统看法"。在研究《金瓶梅》等人情小说时,他坚持会通古今、融贯中西的治学理念,延续和发展了中国本土的文学观念、学术理念,还原并创革了中国传统知识统序的建构逻辑和阐释框架。  相似文献   

12.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他本人最满意的一篇小说。这篇小说篇幅不到3000字,却极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剧和整个世态。孙伏园在《关于鲁迅先生》中评价《孔乙已》“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的作风”。《孔乙己》体现了鲁迅先生“揭示社会的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创作意图,同时塑造了“孔乙己”这一影响深远的典型人物形象,具有极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白夜》作为“都市”小说,与《废都》有一致性:作家处于“边缘状态”,一方面他走出了商州;另一方面他还没有走进都市,都市不是他的家,作家对现实生活的关注,使《白夜》触及到都市的某些深层问题,冠《白夜》以现实主义作品是恰当的;由于作家的艺术追求,希望做的是现实生活与神秘文化的结合,所以,不同于他早期的现实主义小说。  相似文献   

14.
考察创造社“转向”之前的文学现场即其创办的《创造周报》的兴衰历史,是揭示其“转向”之内在原因的一个新突破口。《创造周报》的出版是前期创造社的辉煌顶点,同人刊物的兴衰是创新社“转向”的根由,栏目设置的变更导致读者的衰减成为《创造周报》停刊的客观原因,同时也标志着创造社同人创刊理想和文学理念的政变。  相似文献   

15.
作为乔伊斯小说的开篇之作,《姐妹》在他的作品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文章从《姐妹》的创作背景入手,分析其艺术风格,并对照乔伊斯后期的小说,旨在说明《姐妹》奠定了乔伊斯的小说艺术风格,成为乔氏小说创作的前奏。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中国新化运动的闯将与旗手,他的小说创作以人物形象的个性鲜明,思想内涵的深刻而称于世:鲁迅又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对中国小说历史的研究更见功夫,有《中国小说史略》,中国古代小说对鲁迅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拟就《故乡》来分析《红楼梦》对鲁迅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从1919年发表《牧羊哀话》,到1947年《地下的笑声》问世,历时近30年,他写了40篇小说。他的小说以鲜明的时代特色、汹涌澎湃的激情、丰富多样的文学形式和雄奇壮美与飘逸的风格著称,具有独特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他是创造社自我抒情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小说采用现代派手法的先驱者。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故乡》《狂人日记》《断魂枪》及《边城》《受戒》《荷花淀》等小说的教学中,我常会有一种感觉:这类小说的内蕴及语言表现手法与一般小说的差异很大。另外人选课本的中国现当代作家诸如汪曾祺、阿城、史铁生等的作品,也有这种不同于一般小说的特征。我认为这些小说非常注重吸收小说的“内向化文化观”的创作,注重开掘语言和形象之外的精神与生命的空间意义,  相似文献   

19.
范金豹 《教育文汇》2011,(10):44-45
1918年4月,鲁迅先生应老同学钱玄同之约,创作了《狂人日记》,发表在当年五月的《新青年》上。这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从此以后,便一发而不可收拾,每写些小说模样的文章”。至1922年10月,他又先后创作了《孔乙己》《药》《明天》《一件小事》《风波》《故乡》《阿Q正传》《端午节》《白光》《兔和猫》《鸭的喜剧》和《社戏》等小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论古近代小说三部(篇):宋代佚名小说《梅妃传》极大地丰富了李(隆基)杨(玉环)故事的内涵,对后人同题材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晚清俞达的狭邪小说《青楼梦》是模仿《红楼梦》创作中有代表性的一部,反映了封建末世下层知识分子颓废的精神状态;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热诚鼓吹者陈天华的《狮子吼》则是二十世纪初年影响最大的政治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