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题上所引诗句是岑参诗《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中的三、四句。现引全诗如下: 片雨(一作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 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 对于诗中的三、四句,《岑参集校注》(陈铁民、侯忠义校注)解释成“塞花点点飞扬,犹如旅人的眼泪飘洒;边柳条条垂悬,好似思乡的愁绪绵长。”三、四句如此解释,是因为《校注》的一、二句,依《四部丛刊·岑嘉州诗》作“片云过城头,黄鹂上戍楼,”,描  相似文献   

2.
黄鹂又称黄莺,是一种食虫益鸟,主要生活在我国中南部地区黄鹂的羽毛色泽艳丽,叫声悦耳动听,向来为人们所喜爱。孙犁先生所写的《黄鹂》一文现已入选高中语文教材。我国古代的诗人也对黄鹂情有独钟,经常将它写入诗中。  相似文献   

3.
《绝句》是唐朝伟大诗人杜甫的名篇 ,诗中生动地描写了一幅春天充满生气的意境深远的画面。针对这首诗的特点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步骤 :一、自学古诗 ,引导学生想象图画 ,体会意境。学生读诗自学 ,通过自学弄清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都在什么地方 ,对这首诗有个大致的了解。二、通过“画诗” ,理解诗句 ,体会诗情。1 .出示前两行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这时我问 :“这两行诗描写了什么景物 ?”(黄鹂、翠柳、白鹭、青天 )然后 ,我在黑板上画出了柳树和蓝天 ,问 :“你能画出黄鹂和白鹭吗 ?”学生一听 ,纷纷举手。我让…  相似文献   

4.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0分)  相似文献   

5.
新理念下的古诗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模式教学时间教学过程课题教材分析《绝句》(唐·杜甫)《枫桥夜泊》(唐·张继)本诗是杜甫在成都草堂时所写,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图,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本诗写了作者于深秋之夜在苏州城外的一条小船上的所见所闻,抒发了孤寂忧愁之情。“三步训练”阅读教学模式“质疑漫谈”阅读教学模式1999年2003年一、激趣感知,初步训练1.看图说话(一)。(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黄鹂。黄鹂:身体的羽毛是黄色的,头部、翅膀、尾巴上有些黑纹,叫声很好听,吃森林中的虫子。(2)看动画说话:在上。2.看图说话(二)。(1)课件出示图片,认识白鹭。白鹭:…  相似文献   

6.
史峰 《广东教育》2006,(12):29-30
有一次.我去一所村小听视导课。执教教师讲的文章是杜甫的《绝句》.应该说这位老师讲得挺好,带领学生将诗中的意境体会得入景入画。在讲课中,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疑问:“老师,诗中为什么写成‘两个黄鹂鸣翠柳’?小鸟前面的量词应该芟是‘只’呀.‘两只黄鹂鸣翠柳’才对吧?”  相似文献   

7.
诗,当能给人以美感。怎样才能把诗的美感讲出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 讲出诗的色彩美,是传达诗意美感的关键。如讲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教师就要通过诗句本身色彩的  相似文献   

8.
杨忠勇 《语文知识》2000,(10):31-31
古代的文人雅士对“故乡”一词,赐予许多高雅或纯朴的代称。家山:钱起《送李栖桐道举擢第还乡省侍》诗:“莲舟同宿浦,柳岸向家山。”桑梓:桑和梓是古代家宅旁边常栽的树木,后用作对故乡的代称。柳宗元《闻黄鹂》诗:“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梓里:刘迎《题刘德文戏彩堂》:“吾不爱锦衣,荣归夸梓里。”故国:杜甫《上白帝城二首》:“取醉他乡客,相逢故国人。”  相似文献   

9.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是杜甫的《绝句》,每当读起这首诗,我们的眼前就会浮现出这样一幅景象:  相似文献   

10.
一、试题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32、33题。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媚骨/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32.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  相似文献   

11.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写作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七八一年)。诗人当时在滁州任剌史。西涧在州城之西,俗名上马河。诗中描绘西涧春雨中的景象,题意显豁,余味无穷。  相似文献   

12.
清代王蕴章在《燃蜡余韵》中记载,林蕴林在山东济宁写了一首诗:“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人依此画了一幅扇面,蕴林见了后说:“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此语甚妙。  相似文献   

13.
清代王蕴章在《燃蜡余韵》中记载,林蕴林在山东济宁写了一首诗:“老树深深俯碧泉,隔林依约起炊烟,再添一个黄鹂语,便是江南二月天。”有人依此画了一幅扇面,蕴林见了后说:“画固好,但添个黄鹂,便失我言外之情矣。”此语甚妙。诗歌讲求景外之情,言外之意,散文亦然。著名作家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就是这样一篇奇颖秀逸、情采飞扬、韵致风流的写景散文。作者以其独特的感受、诗一般的语言,把“我的空中楼阁”———这座平平常常山上的一幢普普通通的小屋,幻化成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品。作者以丰富的想像、巧妙的比喻,用一幅幅图画来展示自…  相似文献   

14.
最突出孙犁的创作观的文章之一,可谓是在"左"错误倾向影响创作出来的散文《黄鹂》。《黄鹂》记录了作者心境的起伏、人生的境遇以及社会的变迁,借"黄鹂"抒景,从小事物中发现大主题,从低微出见高大,再上升到民族心理、精神层面和人性的思考,而心灵恪守却是那份质朴的乡土情怀。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选用了杜甫《蜀相》一诗: 丞相阔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相似文献   

16.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夜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他的突出成就表现在山水诗方面,《滁州西涧》就是其中的一篇。他的诗,闲静恬淡,含蓄简远,颇得陶渊明的赏识。明胡应麟曾说:“有以高闲、旷逸、清远、高妙为宗者,六朝则陶,唐则王、孟、储、韦、柳。”(《诗菽》)从上面这首《滁州西涧》诗,可见他的这一风格。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初夏,韦应物自尚书郎出任滁州刺史。大约在兴元元年(784)或贞元元年(785)春,他罢滁州刺史任,但仍留在滁州闲居西涧约半年,于德宗贞元元年(785)秋改任江州刺史。诗大约就写在此…  相似文献   

17.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的这首《绝句》,是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的好诗。通过对草堂周围美丽景色的描写,表现了作者无比愉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8.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册选编了孙梨在 196 2年写的一篇散文———《黄鹂》。课文选取黄鹂与环境的几个片段 ,逐层铺垫 ,最后水到渠成 ,得出了一个给读者哲理性的启迪 :大千世界 ,黄鹂 ,乃至一切事物的极致 ,都只有在一定的环境里才能发挥 ;结合时代背景 ,还能听到作者的呼吁 :为作家、人才乃至所有人的生存和发展创设宽松、和平、自由的社会环境。但是 ,《教师教学用书·黄鹂》却把这样一篇优美的散文读变了味。下面仅从其“课文说明”中摘录两段话 ,并略作评析 ,以资讨论 :①抗日战争时期 ,黄鹂的形象是革命文艺的象征。“在不断的炮火洗…  相似文献   

19.
吴奔星同志在《名作欣赏》1987年第一期发表的《景语皆情语景绝情不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新解》(下称《新解》)一文中写道:“当他(指杜甫)猛然看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大好春光,不觉触景生情,心理上似乎笼罩了阴影:再也不能与严武唱和,象两个黄鹂那样和鸣了;而一家人的生活也会更加陷于困  相似文献   

20.
《羊城晚报》2015年2月8日B6版《抄袭,你也配?》一文提到:“比如唐代大诗人王维也特好这一口(按:指抄袭)……另一名句‘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也是从同时诗人李嘉祜之诗‘水田飞白鹭,夏木啭黄鹂’中直接取用来的。”(按:关于王维抄袭李嘉祜诗句一事,流传甚广。)但是,细加考察,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一宗千古冤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