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已近60年,考察其研究的视角和方法主要有结构的(层次分析、变换分析)、语义的(语义关系、语义特征、语义指向分析)、信息处理的("潜在歧义""制约"与"优选"的分析)、语用的(歧义度、语用、语境歧义分析)、认知的(意象图式、实验、实证、倾向性分析)等。要揭示歧义的现实性还可从社会语言学的视角进行言语社区和语言变异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歧义有句法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句法与语义密切相关,这也是大家所关注的焦点,然而句法、语义和语用也密不可分,特别是隐藏在语言背后的社会文化知识,割裂它们,则有些现象就难以得到正确的解释。就冯志伟先生的三篇相关的文章,具体讨论了这一问题,与冯志伟先生商榷。  相似文献   

3.
“歧义”是语言中实际存在的一种现象。就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来看,我们认为,有三个不同层次的“歧义。”语法的歧义,语义的歧义,语用的歧义。它们分别属于语言的三个不同平面:语法平面、语义平面、语用平面。探讨和区分这三个不同平面的“歧义”,可以帮助我们较正确地分析确定歧义语言片断的结构层次、歧义的语义内容、歧义的语用价值。“歧义”有合理的歧义句,有不合理的歧义句。合理的歧义句是由语言结构或语言表达所致,不合理的歧义句,完全是由于表达上的缺陷所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一直以来"形成的语义语用分析,发现"一直以来"的出现是因为其本身带有的"起点"义、句子主语前的状语的有界的要求和语用过程中,语用的信息原则和语言自身的简省机制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语言歧义现象已引起广泛关注。本文就英语中歧义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根据产生歧义的不同原因将其归结为四个方面: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和语境歧义,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探讨了排除歧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歧义现象是汉语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少人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角度对其作了分析,本文着重分析语义结构引起的歧义,探讨语义结构歧义形成的基础及其表现形式,以便语言中歧义的消解。  相似文献   

7.
黄红枝  唐韧 《现代语文》2014,(4):99-101
自柏拉图以来,不同学科对歧义句作出了不同的解释,如何消解歧义句的歧义也是研究热点。鉴于语义和语用对歧义句的理解有很大影响,本文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讨论歧义句的成因,并运用关联理论探讨歧义的消解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不仅表现为说话者“语量的缩减”,而又体现为语义“信息量的扩充”。经济性原则在语用中的重要体现形式有:省略、预设、寓义、歧义、语调等。  相似文献   

9.
歧义现象是语码转换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动词作为意义表达的主要控制者,其误用成为歧义产生的主要根源之一.动词语义的选择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制约-词义、搭配能力、语用功能,以语用功能为中心,辅以词义和搭配能力的比较是语码转换中正确选择动词语义、避免歧义的最有效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0.
歧义是一种自然的语言现象,存在于任何语言中。英语歧义最常见的类型有语音歧义、词汇性歧义、句法结构歧义、语义歧义和语用歧义。  相似文献   

11.
语言交际中歧义形成的原因复杂多样,可以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来分析它的成因,语法与语义信息的多重对应关系、语用信息的不确定性、隐态语言信息的模糊性以及违反交际原则都可能造成歧义,但同时我们又可以通过相应的手段去消解,以更好地达到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2.
预设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从语用的角度看,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这两个与语境密切相关的特征,并且它应该遵守合作原则,不能有歧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共同语境而产生歧义,会导致不同的人的语用推理出现差异。然而,在广告里由于有共知的语境及人们有相同的逻辑思维能力,歧义会自然消失,人们能从中得出正确的语用推论。  相似文献   

13.
论歧义结构的类型及其消解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能充分反映语言形式与内容之间的种种关系,本文从歧义产生的语言系统内部的根源角度,把歧义分为词汇歧义、语义歧义、语法歧义和语用歧义四种类型。进而分析和说明了消解歧义的各种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研究否定词not是有必要的。依据其句法位置不同,其否定功能可分为全句否定和部分否定;not的否定范围一般是从否定词到句末,但在有些否定句中存在否定的歧义性,这时可从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加以分化。  相似文献   

15.
模糊、歧义和概括是人类语言的特有属性,本文从语义、语用和句法角度对英汉两种语言中的模糊、歧义和概括作了语用对比分析,旨在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相似文献   

16.
语言歧义性的跨学科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语言歧义性可从语用、语境和语义等跨学科领域进行研究分析。语言的使用是一个复杂的语用心理认知过程,这一过程受人们的语用意识和语境等因素的制约和调整。语言歧义的产生是一种特殊的语境语用化现象,它不受语用交际策略使用等因素的制约。本文在语用学、语境论和语义学等理论基础上,探讨语言歧义的跨学科研究,试图用这些理论来分析研究话语的歧义及其消除,也证明了它们和语言歧义性研究之间存在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7.
探析网络歧义句的成因、分化与消解和语用效果,指出网络歧义句的新颖之处大多与网络新词的出现有关,这些词语往往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新的读音,使语言表达有歧义现象。语法、语义因素引发的歧义则是新时代网络语义与原有语义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18.
预设是语用学的重要理论,它分为语义预设和语用预设两种基本类型。从语用的角度看,预设具有合适性和共知性这两个与语境密切相关的特征,并且它应该遵守合作原则,不能有歧义。但在现实生活中,有时由于缺少共同语境而产生歧义,会导致不同的人的语用推理出现差异。然而,在广告里由于有共知的语境及人们有相同的逻辑思维能力,歧义会自然消失,人们能从中得出正确的语用推论。  相似文献   

19.
李金红 《文教资料》2014,(21):44-45
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了语用歧义的含义,分析了语用歧义产生的根源,并分析了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在有效避免语用歧义成功进行交际方面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组合原则     
组合原则是逻辑语义学的基本原则,表现为函项的思想和句法与语义的对应.就构造逻辑系统而言.组合原则是一种方法论.作为延伸到自然语言形式语义学的产物,组合原则起到一种核心灵魂的作用.组合原则在理论层面和应用领域皆获得一些有价值的结果.自然语言违反组合原则的实例主要表现为歧义现象、语用因素和句法与语义不对应的情况,这正是调整组合原则的适用条件从而促进形式语义学发展的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