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屈济荣  杜雅婷 《今传媒》2010,(12):106-107
《美国新闻史》在叙述美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史时,非常重视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其中包括女性新闻工作者对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本文重点关注书中涉及女性工作者的部分,探讨该书所体现的女性主义意识。《美国新闻史》客观地评价了女性对社会发展所做的贡献,肯定女性新闻工作者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并支持女权运动。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开始就有清政府、外国人、资产阶级保皇派和革命派、国民党、共产党等创办的新闻事业.现在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闻事业已发展成中国新闻事业的主流,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仍需进一步深入.陕西师范大学李文教授所著近70万字的《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闻事业深入研究的成果,这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陕甘宁边区新闻事业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以独特的视野、翔实的新闻史料为地方新闻史的研究打开了一片新天地.这一成果可以肯定之处很多,笔者着重从以下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3.
<申报>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是学术界公认的.仅以研究中国新闻事业史而言,有学者称:研究中国近代新闻事业史,不能不研究上海的近代报业,研究上海近代报业,就不能不研究<申报>.然而就目前所见到的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成果,涉及到<申报>研究,大都只重视<申报>事业的发展变化,各个时期的宣传倾向、经营管理,人才变动及新闻业务革新等.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的基本国情与新闻事业现状报纸事业的基本状况广播电视事业的基本状况新闻通讯社现状受众基本状况研究新闻媒介的结构与区域分布研究(二)新的历史时期与新闻事业面临的挑战新闻宣传工作与经济体制改革的舆论环境新闻事业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如农村发展、小城镇发展、城市发展等)  相似文献   

5.
1.我国新闻学的经典教科书胡耀邦同志1985年2月8日在中央书记处会议上的重要发言《关于党的新闻工作》,是建国以来,我们党的领导人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第一篇公开发表的、全面而系统的论述.它对于我国新闻事业的理论与实践,不仅有现实的指导意义,而且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新闻事业在现代社会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可以说,没有它,整个世界将无法想象。新闻事业是时代的阳光、空气和水.它每时每刻都在直  相似文献   

6.
有关松本君平<新闻学>的研究目前仍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本文在槙美贵江研究的基础上,试图有所推进.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松本君平的生平与著述.我们通过研读东京博文馆藏版<新闻学>,发现中译本正文大约存在750处的翻译问题,并作了简要的举例说明,<新闻学>以新闻事业为论述重心,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对新闻事业本身也不乏批判精神.<新闻学>出版后,在日中两国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我们认为松本君平的政治新闻学定位,是评价其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王蕾 《新闻知识》2003,(8):38-40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8.
本书主要根据莫斯科大学新闻系E·普罗霍罗夫教授等人的讲稿写成,是苏联近几年出版的较权威的新闻理论著作。译者赵水福、郑保卫、许恒声。本书阐述了马列主义新闻学的基本原理,新闻事业的社会历史类型以及当代共产主义新闻事业活动的规律;介绍了苏联的新闻事业。本书既涉及报刊,也涉及广播和电视,并对这  相似文献   

9.
工业革命的兴起,推动了美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导致廉价报刊在19世纪30年代的应运而生.19世纪中叶,随着资产阶级现代新闻事业的发展,美国报刊大众化趋势增强,报纸种类大量增加,报业呈现出新的繁荣局面.……  相似文献   

10.
当美国新闻事业走出黑暗的政党报刊时期,进入现代化,传媒呈现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报刊一改宣传、攻讦的面貌,以大众而不是少数政治、文化精英分子为阅读对象,为适应大众口味大量刊登趣味性社会新闻,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呈现出通俗、活泼的面貌.而在中国近、现代特殊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的新闻事业肩负着"启蒙"与"救亡"的双重使命也逐步走向大众化,并伴随着语言文字的改革;当代,晚报、都市报等大众化报纸的兴起也呈现出这种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媒科技》2014,(23):82-83
12月2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从新闻事业概况、公共管理体制、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发展、媒体融合发展、队伍构成及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8个部分,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2.
新华社著名记者徐熊同志的专著《看“大爆炸”下的美国传媒》一书,已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徐熊同志在美国探亲期间,进行调查研究和访问后写成的。书中较系统地介绍了美国新闻界的一些新的情况。  美国的新闻事业,比起欧洲其他发达国家,或者与中国相比,历史不算悠久,却在当今世界上居于最先进的水平。美国的新闻报道,其方针政策和具体做法,也独具特色,颇值得研究。  近几年来,美国的新闻媒介在科技领域不断有创新和发展,对新闻传播手段的变革进程也大大加快,作者在书中介绍了因特网的兴起、发展、特性及运作情况;介…  相似文献   

13.
师佳  郝乔丽 《新闻世界》2012,(9):234-235
对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与新闻事业的发展相辅相成,新闻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控制的改善,社会控制的改善为新闻事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本文试从社会控制的原因、措施及效果上,结合新近发生的事例探讨新闻事业的社会控制,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由白润生教授主编的<当代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调查报告>(以下简称<调查报告>)终于出版了.这本书是由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著名史学家白润生先生策划和组织出版的论著,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赵启正、复旦大学教授丁淦林两位先生为之作序.本书与此前出版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通史>同为国家"十五"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语文的新闻事业研究>最终成果,两者相辅相成,为读者勾勒出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事业从古至今发展的完整全貌.  相似文献   

15.
新闻学将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其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2月29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记协)正式发布《中国新闻事业发展报告》,这是我国首次发布新闻事业整体发展情况的报告。
  报告共分为新闻事业概况、公共管理体制、传统媒体发展、新兴媒体发展、媒体融合发展、队伍构成及权益保护、职业道德建设、对外交流合作等8个部分,对我国新闻事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介绍。  相似文献   

17.
一 部全面系统地记述上海近现代150年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历史记录———《上海新闻志》最近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上海新闻志》有总述、大事记及报纸、新闻期刊、通讯社、新闻事件、新闻团体、专业人员、新闻教育与研究、机构、管理与经营、人物等10编 ,共130万字 ,图片206幅 ,对上海新闻事业150年的发展历史 ,作了全景式的扫描 ,纵深式的鸟瞰。上海是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主要发源地 ,既是反帝反封建王朝的民主报纸的发祥地 ,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报刊基地 ,是各种政治力量进行较量的一个重要阵地 …  相似文献   

18.
《新闻界》2017,(1)
长期以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缺乏"范式",主要表现为缺乏适宜的历史观,系统的研究方法、恰当的研究范围。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我国新闻事业落后于同期世界新闻事业的历史现实;二是长期以来倾向于片面学习某些国家新闻经验,忽视自身特殊性;三是将外国新闻史与中国新闻史分而治之,忽视了我国的新闻事业和新闻学研究都是以世界新闻事业、世界新闻理论发展为基础的。新世纪以来,随着知识社会学、新闻文化史等研究方法的传入,我国的外国新闻史研究也发生了变化,学者们大多操持"社会史中的专门史"的立场,使得外新史中的国别史研究、专题史研究蔚为壮观。但这些变化依然未能解决"范式"的问题。本文认为,张昆的《外国新闻传播史》一书在研究"范式"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以"人类文明进程"为指导史观,以媒介演进与社会进步的关系为研究思路,以样本分析为主要方法,以对文明进程造成重大影响的国家、事件、人物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新闻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新闻事业对党和人民发挥的作用比30年前大大增强,同我国社会与人民生活的关系空前密切,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了重大贡献.这首先是因为我国改革开放30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深刻变革与巨大发展,而新闻事业本身的改革也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雷跃捷同志在《新闻理论》一书中论述的有关“新闻理论性质的二重性”问题提出了质疑:(1) 雷跃捷同志提出的是“新闻事业的性质”的二重性问题,但回答的却是“新闻事业”的二重性问题。概念模糊。(2) 说“新闻事业是一种大众传播工具”,这实际上是新闻事业的定义,而非性质。(3) 阶级性不是新闻事业所固有的,故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新闻事业的性质,而只是一定阶级社会中的新闻事业性质的集中表现。本文认为,新闻事业性质的二重性,指的不是社会属性和阶级属性问题,而是新闻事业自身所固有的广泛的传播性和一定的社会性。(4) 把新闻事业性质的二重性,一个归结为共性,一个归结为个性,违背了辩证唯物主义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观点。同时,说个性是从共性中派生出来的,也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