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批判地继承了他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从做中学”的教学法理论,创立了“教学做合一”这个“生活教育”理论体系中最富建设性、最具有可操作性的分支理论。陶行知在“教学做合一”中的创造,主要表现在:第一,批判了杜威的主观唯心主义,提倡实践出真知;第二,批判了杜威的经验论哲学,提倡“接知如接枝;第三,继承和发扬杜威的注意儿童思维,提倡解放儿童创造力;第四,继承和发扬杜威的改善师生关系,提倡“以教人者教己”。由“从做中学”到“教学做合一”,我们可以看到陶行知先生为创造中国新教育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陶行知在杜威“从做中学”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两次认识上的飞跃,创造性地提出并充分论证了著名的“教学做合一”思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也是职业教育的根本方法。当前,在职业教育贯彻“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一要在课程设置上遵循“按事施教”的原则,二要积极探索“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
“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探索与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创立,即在杜威“做中学”理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教学方法,形成了职业教育思想;其次是丰富内涵.即源于对教育实践和教育经验的理性选择与判断,构建了系统的“教学做合一”教育理论,成为当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准则;最后足升华.即在引入创造性教育理念之后,形成了“教学做合一”的创造教育思想,为教育创新提出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做中学”、“从做中学”、“教学做合一”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做中学”科学教育实验是当前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亮点,与杜威的“从做中学”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虽有相似之处,但它们的内涵、背景、目标和出发点、理论基础和实施方式都有差异,其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做中学”影响儿童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且会有助于全社会科学文化建设和民族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学做合一”是我国伟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从1915年起,陶行知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师从杜威攻读教育学,1917年回国,1919年提出“教学合一”,1925年提出“教学做合一”。时间过去了将近80年,“教学做合一”的提法是否已经过时落伍?在基  相似文献   

6.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也是它的教学论。对师范教育来说,“教学做合一”是体现“师范性”,实现师范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必由之路。所以,陶行知把“教学做合一”确定为晓庄师范的校训。 (一)教学做合一,正确反映了行与知的关系。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论是在批判王阳明和杜威为代表的唯心主义的知行合一理论基础上,针对中国旧教育的教与学脱节,学与用分离的弊端提出来的。王  相似文献   

7.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部分,笔者把“教学做合一”的思想理解为“做中学”,即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让学生亲历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  相似文献   

8.
“教学做”合一的思想是陶行知先生在杜威“从做中学”思想的影响下,结合中国乡村教育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旨在克服传统的学科教学模式的种种弊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增强实际才干。 “教学做”合一思想无疑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教学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但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这一思想并没有在职教实践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致使长期以来的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模式与普通教育教学模式并没有太大的差异,甚至可以说是照搬了普通教育的学科教学模式。其具体表现为“三个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  相似文献   

9.
试论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学观李亚英一陶行知创立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的生活教育的理论体系,被人们公认为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而其中的“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精髓。“教学做合一”的教学观是陶行知先生继承...  相似文献   

10.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研究生活教育理论对推动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观命题做初步探索。一、“教学做合一”理论命题的时代依据任何理论都具有继承性,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理论命题当然也具有这一特性。首先,陶行知生活在二十世纪初中国旧农村,接受到典型的中国封建私塾教育,深知中国封建教育的积弊,同时体察到中国农村的贫穷落后。后来留学国外,受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先生教育思想的影响,遂萌生改革中国教育的思想。回国后致力于中国教育,在中西文化教育思想的融汇中确立了改革中国教育的信念,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与杜威的"从做中学"都是针对当时教育弊端提出的教育改良方法。对上述两理论的探析在我国推行新课改的今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首先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然后结合新课改的具体要求,比较两者在新课改下对我国基础教育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陶行知的说法,它“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是教育现象之说明”,“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关于“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学术界已有不少文章论述,但对其中的“做”,专论不多。而“教学做合一”的理论核心是“做”,只有“把‘做’字彻底的说明一番,然后其余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了。”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1891—1946)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具有不断探索和勇于改革的独创精神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是他倡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意义不只限于教学方法,同时也包括课程编制和德育方法在内。可以说这是陶行知教育思想学说的一个基本原理,也是他的教学论思想的核心。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研究》2010,(3):18-18
“做中学”理论是由杜威(john dewey)提出来的,他针对脱离实际生活经验、纯知识灌输的美国传统教育,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从做中学”的主张。他主张教学应当遵循以下步骤: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其中“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论的教学理论。它的涵义是: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做,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而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思想与《数学课程标准)的新理念是一致的。我在数学教学中运用陶行知  相似文献   

16.
“教学做合一”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论体系的三条基本原则之一,是他著名的教育方法论。陶先生于20年代提出的这一原则,理应在教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半个世纪以来,主要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的影响,陶行知其人、其理论几经坎坷,并没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的重视。现在,包括语文在内的中学教改正处在一个相对思考的阶段,人们都在反思前一时期教改之得失、成败。在此形势下,我们确实应对陶老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作深入地研究和探讨,从中获得启迪,以便正确认识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一既然“教学做合一”是教育方法论,那么它对语文教学方法就有直接的指导意义了。其指导意义,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一〉这个原则要求语文教学方法不仅要  相似文献   

17.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中的重要表述.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教学做”三者是“一件事”,而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看,对“教学做”进行解构,并获得对“教学”“学做”“做中学”更准确的理解,可以让“教学做”真正地“合一”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在创造教育方面作出了难能可贵的实践与探索,提出了独特精深的“教学做合一”等创造教育思想。陶行知先生的“教学做合一”,强调以“做”为中心,要求教师“在做上教”,学生“在做上学”,“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从而使“教学做”在“做”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他还认为,“教学做是一件事的三个方面,对事说是做;  相似文献   

19.
张洁 《早期教育》2002,(10):37-37
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中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这里“做”是“学”的中心,也是“教”的中心,没有“做”就没有“学”,也没有“教”。当前,在幼儿园中进行的开放式区域化学习活动正体现了陶行知先生的这一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念对于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的三大理念之一。现阶段,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一线教师应进一步挖掘“教学做合一”思想的内涵,创造性地将其与小学语文教学相结合,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文章简要地对“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内涵进行阐述,分析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